至於煤氣,還得過兩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蜂窩煤”曾經獲得過16年京城國際設計周“經典設計提名獎獎”,當時與它一起提名的有“北鬥導航衛星”“南京長江大橋”等,可見其分量!
divcass=”ntentadv”徐得庸道:“奶奶,咱燒蜂窩煤吧。”
“蜂窩煤?”徐南氏露出疑惑的表情,隨即恍然道:“你說的是那種帶窟窿眼的大煤球吧,燒那玩意還得搪另樣的爐子,而且咱也沒有燒過怕燒不好。”
徐得庸道:“那玩意很好燒,而且不用經常抖灰、添煤、拔火,還省煤。”
徐南氏聽孫子這麼說頓時有些心動,關鍵是最後“省煤”兩個字打動了他!
“真的不麻煩還省煤?”徐南氏帶疑問追問道。
“肯定的。”徐得庸道:“這事您彆操心,交給我來辦吧。”
徐南氏點頭道:“行,你先弄我看看,要是真像你說的,咱以後就燒那蜂窩大煤球!”
徐得庸看了眼自家的煤球爐,就是簡單的鐵皮卷成鉚接在一起,裡邊兒還得抹搪泥兒,行話叫“搪爐子”,連個煙囪都沒有。
虧的房子不嚴絲合縫,不然非得一氧化碳中毒嘍。
奶奶封爐的手藝也高,不然光每天早上重新引火費事不說,隻是那引火的濃煙就讓人受不了。
這胡同裡哪天早上不得有幾家引火弄的濃煙滾滾。
得,這爐子也不成,看來啥都要重做,光著爐子、煙囪就得一筆不菲的花銷。
而且買現成的蜂窩煤也貴,弄個手動壓摸具,自己買煤粉和黃泥製作才是後來許多普通老百姓的選擇。
最近就彆上交給奶奶錢了,這爐子、煙囪的錢總要有個出處。
在寒冷的北風中,徐得庸“全副武裝”騎上三輪出門,那木樓鐘也被他固定在車內。
本來想著讓奶奶打聽個買主,可尋思尋思為那三瓜兩棗犯不著,還是放委托行吧,時間長點就長點。
大冷的天,人們除了上班的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徐得庸一路騎行,將木樓鐘送到之前那個菜市口的委托行,對方還認得他。
“喲,您來了,這是將鐘表修好了?”
“僥幸,僥幸,您給長長眼,可以的話就放您這托賣。”
兩人攀談幾句,檢查完鐘表後簽了托賣的字據,定價十塊,成交後委托行抽成七毛。
徐得庸瞅了一圈沒有發現心儀的物品,告辭離開。
這大冷天生意難做,這不,連小酒館對麵的拉洋片的片兒爺都沒出攤。
徐得庸瞅了眼緊閉大門的小酒館,腳下不停的騎走。
片刻之後,一道頭上包著頭巾,身穿花棉襖的身影從胡同裡走出來。
她俏臉微微有點蒼白,堅毅的咬了咬嘴唇,左右看了看,見到徐得庸遠去的身影,目光頓了頓,不由露出一抹沉思之色。
隨即,她慢慢的向街口副食品雜貨鋪走去,生完孩子還要生活。
身邊沒人伺候不說,還得照顧孩子和生病的公公。
日子都得她一個人扛。
她堅信自己也能扛著住。
沒有男人又不是活不下去!
天殺的賀永強,等老娘出了月子就算公公不許,她也要離婚!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