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清明
徐得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當手藝人。
鑽孔、穿線、固定、粘紙,很快便把竹傘給修複,試了試還不錯,就是油紙沒有後世那麼多好看的圖案。
靄靄停雲,濛濛時雨,漫步在這肆玖城內的胡同裡,應該和江南雨巷同樣彆有一番風味。
當然,這時候可沒多少人有這閒情逸致。
修複完竹傘,接下來就做竹搖椅,這個他沒做過,但沒吃過豬肉看過豬跑,隨手在兜裡一掏,一隻鉛筆出現在手中,在紙上畫圖紙。
想要讓椅子搖起來,必須做出弓形的椅子底部,竹子要用火烤……。
他細致的將各個部分畫出來,在哪個地方開孔等等,想要做的精致耐用就不能急,幸好他還算有時間。
中午,徐南氏回來,對他修好的竹傘很滿意,誇了他幾句,不過對他弄的亂七八糟一截一截的竹子有點嫌棄。
徐得庸笑了笑沒說話。
午飯後,看到徐得庸在家,小棒梗便從家裡跑出來,熟練找到小板凳,坐在門口看著徐得庸忙活。
秦淮茹在自家門口瞅了瞅,沒有跟過去。
最近因為賈東旭的腿傷消停許多的賈張氏,一邊納著鞋底眼睛悄悄翻了翻,像是有種特務般的警惕。
至於賈東旭正無聊的看著一本鉗工方麵的書,他已經在家呆膩了,可拐杖還是不能扔,得繼續熬著。
想扔掉拐杖最起碼還得半個月,痊愈也得一個多月。
另一邊,小棒梗問道:“得庸叔,你在做什麼?”
徐得庸道:“做一個躺椅。”
“躺椅?不躺床上嗎?”
“是搖椅。”
“搖?是秋千嗎?我可喜歡去大海旁邊玩,那有秋千。”
徐得庸:“……”
小孩子的思路果然很發散啊!
“大海”應該指的是北海公園,公園的北門,右手方向就是“北海公園運動場”
裡麵有壓板、溜板、平衡木和單雙杠……等等。
其中秋千最受歡迎得排隊,幼兒秋千是一個可以伸出雙腿的木箱子,大人推著玩兒。
兒童秋千在一個堅實的框架下,用兩根長長的粗繩下栓著木板,膽大的蕩的直入雲霄。
大童的就是雨傘式秋千,下麵是圈套,孩子把一條腿伸裡麵蕩起助跑追逐,在空中還能翻滾,很刺激!
民諺有言:“悠一悠,不長秋。”意思是說,春天打了秋千,秋天不招瘟疫。
為了討這個口彩,每到寒食前後,大人孩子都喜歡到秋千上悠一悠。
徐得庸將一根根的竹子切割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他打算做三個竹搖椅,所以每一個部件都要做三個。
他一邊做,一邊還有回答小棒梗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比如“竹子為什麼叫竹子呢?”
很快閆解曠等幾個小子也都湊過來看,這時候的娛樂太少,看得庸哥做東西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一項重要娛樂,不但偶爾能獲得一點小玩意,也是他們出去吹噓的資本。
這不,得庸哥就用切割下來的細竹梢,給他們一人做了一個竹哨。
蒙蒙細雨中,四合院中他們開心奔跑著,吹著竹哨發出“喁喁”的聲音。
哈哈,有得庸哥太好了,明天去學校又有可以顯擺的東西嘍。
秦淮茹看著這一幕,為村裡的那個姑娘感到可惜,挺好的一個姑娘,因為家裡兄弟多成為了“貨物”,最後不知會“嫁”給什麼樣的人。
可惜,自家堂妹京茹年紀太小,不然這肥水怎麼能流外人田……,
……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