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誼正夢見自己馬踏臨潢、平滅契丹的時候,便被他捉來暖被窩的留冬喚醒。
“怎麼了?”郭宗誼睡眼朦朧問道。
留冬緊捂著褻衣,紅著臉答道:“外麵來個了大監,說是陛下派來請您上朝的。”
“上朝?”郭宗誼登時清醒,轉頭再看窗外天色,剛蒙蒙亮。
“昨日上元節,今日十六算望日,當升朔望朝。”留冬小聲答道。
郭宗誼無奈歎了口氣:“打水來吧。”
這次來接他的太監是宣徽院的宦官,一路上跟他講了許多朝會要注意的禮儀。
郭宗誼本就沒睡醒,聽他在耳邊嘮叨更加不勝其擾,偏還得麵帶微笑,時不時出聲附和,表現出一副謙遜好學的模樣。
最後行至崇元殿時,他隻記住了十之一二。
五代多承唐製,又依各朝故事略有變通,但朝會一直沒怎麼變。
主要有常朝、大朝會、延英議,大朝會包括元旦、冬至、朔望朝、五月朔望夏至朝會)等禮儀性的朝會,主要作用是彰顯儀禮、宣威示德。
常朝則看君主,若是勤政,則終年常朝不綴,若是疲懶,則無定日,但自安史之亂後,國家主要的決策政令,都出自更高效更簡便的延英議。
今日朔望朝會後,賜完廊下餐,便要入閣開延英,這也是郭威派人來請他上朝的原因。
殿前人頭攢動,紅紅綠綠的一大片,令郭宗誼倒吸一口涼氣:“在京的官員居然有這麼多!”
那太監解釋道:“依製,在京九品以上者,都要參加大朝會,官職或者差遣較低的,止步於廊下、殿外,能入崇元殿者,亦不過數十人。”
郭宗誼踮踮腳,看著那烏泱泱的人海,有些為難道:“這,可有小路?”
太監不禁莞爾:“殿下稍待,且讓奴來開道。”
說完,便清清嗓子,深吸口氣,下沉丹田,高聲唱道:“嘿——”
這一聲,響徹天地,回音不絕,人群齊刷刷的看了過來。
太監也不換氣,輕輕一提,朗聲唱道:“官人們呐——給皇長孫殿下,讓條路來罷了!”
人群一陣騷動,不過人海中倒是人頭湧動,似水分波,很快現出一條路來。
郭宗誼見此情景,不由感歎道:“宣徽院真是臥虎藏龍啊。”
他忽然想起王峻在前漢時的職務便是宣徽北院使,把他一個伶人放到這個位置上,劉知遠真是知人善任啊。
“殿下,快請吧。”太監躬身道。
“善。”
郭宗誼一路疾走,兩邊官員紛紛拱手施禮,個個口稱金安,他隻好頻頻左右點頭示意,到了崇元殿廊下,脖子都有些僵了。
他的位置屬於武班三品班次,按製在西門外等候入閣,在京三品以上的武官少之又少,隻有寥寥十數人,郭宗誼被太監帶到,臨走時奉上一塊象笏板,又簡單重了幾句禮儀,便告退了。
待他走遠,一名中年武官離開人群,走上近前,朗聲施禮道:“臣,樞密使王峻,見過殿下。”
郭宗誼連忙還禮:“原來是王公,失禮了。”
王峻個頭不高,但相貌堂堂,嗓音低沉有力,乍一看去,倒是一副天下為公的朝廷棟梁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