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見他又想帶兵出征,心有不悅,明明上元節前他們已經將帶兵人選論定,便皺眉道:“秀峰總掌機樞,不得脫身,可遣曹胤、向訓出征,你意如何?”
“慕容彥超自前唐起入伍,積年領軍,又北結劉崇,南通偽唐,曹胤、向訓都沒有領兵打過大戰,恐怕不是他的對手。”
王峻反駁道,說辭卻也懇切,倒令郭威有些犯難了。
他看向眾臣,但知兵事的,不過鄭仁誨、袁鳷,他二人此刻也緊皺眉頭,似在思索合適的領兵人選。
突然範質出班道:“不若以郭崇代曹胤出征?”
王峻還未發話,便聽袁鳷反對道:“京中當留有宿將,典理禁軍。”
範質愕然,卻也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便告了聲罪,回班作罷。
“不若詔地方節度為帥,朝廷監軍,出兵平亂?”袁鳷又道。
王峻兩眼一閉,直搖頭道:“此事不宜由地方節度掛帥。”
郭威也不願讓地方節度使掛帥,用節度使去打節度使,誰也不敢保證平叛的不會陣前倒戈。
類似的事近代極多,比如後唐鄴城之亂,李存勖遣李嗣源前去平叛,便被部眾脅迫造反,斬了軍中人嫌狗厭的宦官監軍,整合叛軍打回了洛陽,李存勖正欲親征時在興教門被殺,李嗣源成功登極。
袁鳷立馬意識到所言欠妥,便不再吭聲,退班而坐。
殿中氣氛沉寂下來。
郭宗誼回想了一下史書上此戰的大概經過,好像曹胤等人圍了兗州,久攻不下,最後還是由郭威親征,九日乃克。
心中有數了,他便站起身,小心道:“陛下……”
殿內君臣的目光同時投向他,有驚喜,有疑惑,有探尋,有冷漠。
“誼哥兒有合適的人選?”郭威喜道。
“是。”郭宗誼略作停頓,方才朗朗開口:“眾臣所慮,乃忠心的將帥,卻無領軍之能,若二者不得兼得,不若退求其次,仍以曹胤、向訓掛帥,再遣一能征善戰的宿將隨軍參畫,則此戰無憂矣。”
郭威眼前一亮,拍案道:“好!此法甚妥,你覺得誰適合隨軍參畫,而又不會侵主將之權呢?”
眾人一時神滯,想不到恰當人選。
“陳州防禦使藥元福。”
郭宗誼見眾人沉默,果斷開口,殿中君臣紛紛側目,王峻細細一想,竟也覺得他這個人選上佳。
“藥老將軍年近古稀,少從軍伍,長於武略,曆五朝而未衰,經百戰而不輟,本官不高,權欲前能淡泊自處,累轉諸州,詔命前稱果敢任勞,是合適的人選。”郭宗誼見沒人響應,便又補充道。
“諸卿以為如何?”郭威捊著胡子,得意滿滿的問道。
在場臣僚於亂世中能位極人臣,憑的可不僅是運氣,見皇帝這副做派,便是覺得不妥也會捏著鼻子叫一聲好,何況郭宗誼的主意、人選確實可行。
“臣附儀!”首相馮道率先起身,其餘文班臣僚也連忙起身,紛紛附和。
王峻見狀,也不好再反對,心想:讓你露一回臉又何妨,屆時若攻不下來,沒你的好果子吃。
便沉默著朝上拱拱手,算是同意。
“好,那便著中書擬詔,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曹胤為兗州行營都部署,以齊州防禦使史延韜為副部署,以皇城使向訓為兵馬都監,陳州防禦使藥元福為行營馬步都虞候,擇日出兵,征討叛逆!”
郭威金口玉言,一口氣將幾名主將的人選敲定,半點不容質疑。
“唯!”中書令馮道、樞密使王峻起身領命。
帶兵的人定了,便是詳細的出征事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三司使李穀與王峻商討起大致的糧秣軍餉事,議定,便直接由郭威欽裁。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