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開封城,往西二十餘裡,便見不到莊子、村落以及行人了,人口凋敝至此,令郭宗誼倍感心酸,重振漢唐雄風,繼開太平盛世的使命感愈發迫切了。
李榖驅馬趕至郭宗誼身邊,問道:“殿下,此地屬祥符縣,介於嶽台鄉與板橋鄉之間,北臨白溝河,方圓五十裡,皆為平原沃土,不若將流民城建在此處?”
郭宗誼沒有立刻答應,隻道:“去白溝河看看。”
當下便有開封府的官吏驅馬上前引路。
他們一行人不多,隻百餘騎,除卻開封、三司的胥吏僚佐,餘下的六十餘騎皆是郭宗誼的護衛。
官道離白溝河很近,眾人策馬盞茶工夫便至,及至河畔,隻見一條河道寬不過三丈,流水不足一丈的小河正潺潺流淌。
郭宗誼心下有些不滿,皺著眉看了片刻,見河坡地勢較高,周邊多是平坦荒原,景色一覽無餘,便吩咐一旁的袁鳷:“取河道圖來。”
不多時有小吏奉上,郭宗誼徐徐展開,心中微訝,這開封的水道之多,令人咂舌。
開封府境內不過十萬頃,卻北有黃河橫貫,東有沁水過境,南有蔡水、渦水分縱,西有汴水、溱水、鄭水、白溝交錯。
這還隻是在圖的大河,若要算上支流溪水,開封境內,怕是百條河都不止。
“開封果真是水陸交彙之地啊。”合上卷,他感歎道。
“李相、袁府,我欲依白溝河畔建小城三座,二位意下如何?”
袁鳷沒有吱聲,他的想法很簡單,上麵怎麼說他怎麼做便好,知開封府事這個位置,在府內大事上往往都沒有決定權。
李榖不解問道:“殿下分建三座是何意?”
郭宗誼將圖遞給他,解釋道:“汴河近年多有淤塞,以至漕運不暢,而此河橫穿開封城,直彙淮水,日後若在上遊引汴水入河,則可擴為漕渠。三座流民城夾河而建,互為犄角,等開封繁華起來,這三城搭起長堤,便是一個齊整的碼頭啊。”
李榖看著輿圖,又看看周遭地勢,有些明白了,他感歎道:“殿下所謀甚遠,臣佩服。”
郭宗誼笑著擺手,類似的話每天都有人在他耳旁說,都聽得起繭子了。
“既然二位沒有意見,那這便著人核查地籍,劃好地方,每城占地,方圓最少要有一千畝。”
“唯!”
上麵動動嘴,下麵跑斷腿,當即,便有十數名官吏縱馬而出,三五成群,四散離去。
新城選好了,郭宗誼又看地籍,見這附近能分給老百姓的無主田隻有六萬餘畝,便問李榖:“這附近的有主之田可能想辦法置換過來?或用金銀,或用彆處良田。”
李榖要過地籍,翻閱了一陣,才答道:“城西的地,多為朝中老臣所有,若價格合適,應該還能再換個五萬畝。”
“夠了,儘快去辦吧。”郭宗誼點頭道。
現今養活一個人至少要五畝地,且先算流民有二十萬人,那也需要百萬畝田地分給他們,在開封周邊自然是湊不齊這許多田地的,好在,郭宗誼本就沒打算讓這群人靠種田維生。
李榖應了一聲,又遲疑著開口道:“隻是殿下,這換地不難,價格公道,朝中臣僚不會不識抬舉,難的就是這籍上的無主田,現下想收回來有些麻煩。”
李榖都覺得麻煩的事,就一定不是小麻煩,他的弦外之間郭宗誼轉念一想也明白了,便是這地籍上的無主荒田,在現實中怕是早已被人侵占,還耕耘了許久。
且不管那土地被誰占了,隻要是強行收回,就會有不少農戶、佃戶要流離失所,屆時出一點亂子,百姓可能就會造反,地主階級,小農經濟,土地就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
“確實是個大麻煩。”郭宗誼揉搓起了小指,“不過麻煩也得辦,這樣,三司和開封府一起派人實地去摸一下底,被誰占的,占了多少,占的人是什麼家境,都要查清楚,最遲下月初,報與我。”
“唯。”李榖領命稱是,現下也隻能先查出底細,再看看有沒有溫和一些的辦法收回。
“眾生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