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五日常朝,是日有大風雨,破屋拔樹,尚書省廳堂有龍穿屋、壞獸角而去,正堂西壁有爪跡遺存。
郭威禦崇元殿,視朝如故,仗衛如儀。
朝會上,詔複陳州、曹州為節鎮,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郭崇為鎮安軍節度使陳州),典軍如故,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曹胤為彰信軍節度使曹州),並典軍如故。
二位禁軍統帥,終於由遙領改為實領節鎮。
又詔,以陳州防禦使藥元福為建雄軍節度使晉州),建雄軍節度使王彥超移鎮河陽三城節度使,原河陽三城節度使王繼宏遇疾卒於京師,贈侍中,著有司治喪。
齊王、天平軍節度使高行周疾薨於位,賵賻加等,冊贈尚書令、秦王,諡號武懿,著有司治喪,以王禮下葬。
其子高懷德,擢升東西班都指揮使,兼任吉州刺史。
郭宗誼略吃一驚,深感遺憾,高行周居然病猝,可惜與這位節行有德的耆年宿將竟無緣一見,再看群臣,也紛紛扼腕歎息,國朝又失一名將矣。
不過,高行周去逝,誰會接他的位子呢?郭宗誼掃視一圈,在外節帥,除邊鎮外,基本都來京拜壽了,最後,他目光落到了符彥卿身上。
果然,又是一冊詔書展開,門閣使朗聲讀來。
淮陽王、淄青節度使符彥卿,移鎮鄆州,任天平軍節度使。
樞密使、同平章事王峻,兼淄青節度使青州),依前充職,仍掌樞衡。
既總樞機又兼節帥,自李唐以來,王峻是第二人!
殿中一片嘩然,但多是穿緋低品,在場多數紫袍,都麵色如常,似是早有知悉。
符彥卿、王峻出班謝恩,符彥卿麵色緊繃,王峻春風滿麵,眼底笑意溶溶,還未回班,卻見門閣使又拿出一卷詔書,他心頭一凜,突生不妙。
門閣使展卷明宣:“以皇子、澶州節度使榮為開封尹兼功德使,封晉王,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殿內悄然無聲,僅門閣使頓挫的餘音繞梁,娓娓不絕。
郭宗誼內心震動,提前了!
郭榮比曆史上整整提前了大半年封親王,而王峻卻沒有遭貶!
震驚之餘,他朝郭榮看去,見他也是一臉迷茫,似是對此毫不知情。
再看王峻,適才的洋洋得意已黯晦消沉,略一錯愕後,他沉著臉回到班位,低下頭,再也未曾抬起過。
朝臣們反應過來,神色各異,馮道含笑撫須,李榖頻頻點頭,除少數王峻一黨,朝臣、藩帥多深感欣然,畢竟,諸君已定,國本穩固。
郭威高坐大位,冷眼觀世,麵上無風無雨,也無晴。
門閣使並未合卷,接著念道:“詔皇孫、左衛大將軍宗誼,進左衛上將軍,封衡陽郡侯,授鎮寧軍節度使澶州)。”
郭榮獲封親王,郭宗誼也猜到自已定然會加官,當下與郭榮一道出班,大禮謝恩。
郭威麵上此時才有動容,看著兒孫二人齊齊下拜,他心生喜悅,險些繃不住,要笑出來。
門閣使合上詔書,眾臣以為到此就完,沒成想後麵還有一詔。
說是宣徽北院使、知永興軍府事翟光鄴猝,由宣徽南院使袁鳷權知永興軍府事,以樞密院副使鄭仁誨為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充鎮寧軍節度副使,依充職,又以樞密都承旨魏仁浦為樞密副使。
此詔中,郭威以堂堂樞密副使鄭仁誨充任鎮寧軍節度副使,應是有輔佐郭宗誼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