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誼按兵不動,在融州休整,斥候們每日刺探,也遇到過幾支來曆不明的彪騎,人數都在百人上下,個個俱是好手,給潘美的斥候們帶來不小麻煩。
與此同時,在鳳翔、武寧、安遠等邊鎮,邊將的禦邊壓力陡增,巴蜀與南唐毫不掩飾,屯重兵於邊,隨時都會大舉進犯。
各地的軍報火速遞入開封,令郭威一陣焦頭爛額,不得已,他隻能召回南下馳援的禁軍和襄州、複州軍,以防不測。
中原朝廷與幾個偽國鄰邦就這樣僵持住了,唯一能破局的點就在南境郭宗誼身上,天下人的注意力,又悉數回到嶺南。
而在此時,潘崇徹已經到了洛容縣,西、南、東三麵的軍隊業已到位,但郭宗誼紋絲不動,依舊沒有進軍柳州的跡象。
南漢軍的動向也被斥候探得,郭宗誼聽到消息,大感慶幸,若不是那夜蜀軍襲營,他現在怕是又要陷入潘崇徹的包圍圈裡,這一次再陷進去,就沒那麼容易脫身了。
郭宗誼來到沙盤前,將小旗重新擺了一遍,潘崇徹的兵力部置便一目了然。
何晶真的靜江軍僅進駐了宜州,潘崇徹在洛容縣,麾下隻有五萬人馬,但潘崇徹等他不來,肯定會重新部署,說不定,現在傳令兵已經在路上了。
戰機稍縱即逝,郭宗誼略一思索,便決定揮師東進,反攻潘崇徹的主力!
洛容縣距離融州不到二百裡,克日即達,趁靜江軍、象州、柳州等鎮兵反應不及,與潘崇徹主力決戰,若能勝,何晶真、王定保之流就再難阻王師的鐵騎。
想定,郭宗誼立即召來眾將,打算先與他們通個氣。
融州城不大,片刻後,行營諸將紛至遝來,於堂上分左右落座。
郭宗誼開門見山:“我欲主動出擊,東進洛容縣,與潘崇徹決戰。”
此話猶如晴天霹靂,在眾將頭頂炸響,諸將大驚,左右相顧,臉上皆是異色。
郭宗誼環視一圈,指指堂上沙盤,朗聲道:“諸卿請看,潘崇徹原以為我會攻柳州,遂分兵合圍,自己也率部到了洛容縣,這是天賜良機,目前潘崇徹手中可用之兵不足五萬,此戰若勝,鬱江以北諸州縣可傳檄而定。”
眾將圍了上來,這才臉色稍緩,楊廷璋麵帶喜色道:“若是軍報屬實,此戰機確實難得。”
李漢超雙眼緊盯著沙盤,連連點頭,接過話頭道:“軍報自不會假,但我們未攻柳州,潘崇徹現下雖舉棋不定,但不會太久,便會重新排布兵力,若要反攻,當從速出擊。”
“正是,兵貴神速,潘崇徹定然料不到我們會主動反撲,打他個措手不及,可獲奇效。”袁彥附和道。
話頭挑起,眾將你一言我一語,熱切商討起進軍路線來。
卻各持已見,爭執不下,吵得臉紅脖子粗,若不是未帶兵器,定是要刀兵相見,手底下分高低。
郭宗誼淡然看著,良久,才敲敲案板:“肅靜!”
眾將紛紛噤聲,偃旗息鼓。
“商議就商議,吵什麼?你們低頭看看,還有沒有一點大將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開封的瓦市!”
數落了幾句,郭宗誼回到正題:“明日發兵,馬全義任先鋒,郭守文副之,領馬軍兩千及效誠軍在前探路!”
“惹!”馬全義、郭守文齊聲應道。
“李漢超、潘美率兩千馬軍,於左右兩廂掠陣。”
“袁彥、張瓊,仍領鎮寧軍步軍為中軍。”
“王逵率本部步軍為行營左廂,周行逢率本部步軍為行營右廂!”
“我率儀衛,及步軍三千,在後押陣。”
“惹!”
眾將領命,郭宗誼大手一揮,眾將告退,回去點兵點將,準備明日開拔。
六萬人行動起來,翌日一早,融州城門大開,馬全義、郭守文領著兩千鐵騎和效誠軍一越而去,而後是袁彥率領的步軍,其次是左右兩廂,再次是李漢超的馬軍。
臨近中午時,郭宗誼押後的馬步軍才出了融州,而此時,馬全義已離城二十餘裡。
大軍一路疾行,第三日的清晨,終抵洛容縣境。
潘崇徹的斥候都被馬全義抓了許多,逼問出南漢軍的營寨及部署,馬全義派人將這些俘兵全數送往後軍郭宗誼處,自己就地紮營,一邊派出斥候勘察地形,一邊等大軍彙合。
午時,郭宗誼入洛容縣境,眾將聚在他身邊,馬全義獻上詳細的洛容縣地形圖,稟告道:“據探子回報,洛容縣地勢狹小,周圍儘是小山,中間有一大片平原,是洛容縣縣所在,潘崇徹大軍分三處駐紮,一是縣城內,二是縣外十裡一處山腰,三是他們的先鋒營,駐於縣邊境西南處的穀口。”
郭宗誼仔細看著那略顯潦草的輿圖,點頭道:“洛容縣地勢陡峭不平,不適合騎軍衝鋒,潘崇徹應是沒想過在此地常駐,營寨紮得頗不講究,我軍來襲他應已知曉,漢軍現在是何動向?”
“正在收縮城外的駐軍,往山上遷。”馬全義答道。
沒想到潘崇徹反應如此之快,大軍藏於山林,潘崇徹這是不打算與他正麵交鋒。
“我率後軍押陣,趁他們此時兵將調動,袁彥立率中軍破寨攻城,左、右廂放火燒山,馬全義、李漢超帶馬軍在山外側遊戈。”郭宗誼當機立斷,唯今之計,隻能將他的軍隊從山中逼出來,往中間的盆地裡趕。
如今已是初冬,但南方氣候較暖,和中原的秋天差不多,正是天乾物燥時,放火,是極有效的辦法。
隻是可惜了洛容縣這青山綠水,大好風光,就要付之一炬。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