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洛陽,十三朝古都,自夏而始,至後晉而終。
後漢、後周二朝則將洛陽定為陪都,稱西京。
郭宗誼來的有些早了,沒有見到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糾紛的勝景。
唯有滿目瘡痍的一座大城,日暮下,如奄奄一息的老人。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塘引契丹鐵騎兵臨洛陽,平滅後唐,末帝李從珂見大勢已去,率曹太後、劉皇後以及兒子李重美等人登玄武樓,一把火燒了個乾淨,傳國璽也下落不明。
這是洛陽作為首都,經曆的最後一次戰火。
河南尹、西京留守是武行德,他得探馬回報,言殿下車駕已至城外三十裡,便率著屬下官吏,前往城門處迎謁。
郭宗誼儀衛排開,馬車在門前緩緩停下。
武行德剛過四十五,樵夫出身,史書記載他身高九尺,相貌奇偉,力大過人,鄉人稱為“一穀柴”。
後唐時,任河東節度使的石敬塘見他在街邊賣柴,驚於其貌,所挑柴擔重逾千斤,令左右挑之,無一人能背。
於是將武行德收入帳下,及開運年間,契丹南侵,攻破開封,武行德亦被俘。
同年,耶律德光有感中原反抗激烈,遂生北歸之意,乃命控鶴指揮使武行德備船十數艘,載著鎧甲兵仗,及千餘名將校軍卒,送軍備北上。
船抵河陰,軍隊嘩變,眾人推武行德為帥,反抗契丹,自汜水直抵河陽,敗契丹河南節度使崔廷勳,乃據河陽。
天福十二年947年),劉知遠在太原起兵,武行德遣其弟武行友抵太原上表勸進,劉知遠大喜,拜他為河陽三城節度使,由此正名。
大周朝廷初立,方設鹽法,有能捉獲一斤以上者,加以厚賞,由是不逞之徒,常以私鹽中人。
武行德就遇到過一個案子,但他明辯是非,還了當事人的清白,由此西京上下官員,無不恭服,不敢再以樵采出身小視。
總的來說,武行德算是個乾將,也是個明官。
郭宗誼剛下馬車,腳步還未站穩,便見一個高大的紫袍髯須漢兩步竄上前來,深深一禮:“臣,西京留守武行德,拜見皇長孫殿下,殿下萬福金安。”
郭宗誼身邊的侍衛嚇得一激靈,這武行德生得高壯,額齊車蓋,動作迅捷,猛然竄出,確實令人警醒。
若不是他行禮也很迅速,這些跟著郭宗誼久曆戰陣的近衛怕不是要拔刀相向。
“武帥請起。”郭宗誼略一拱手,隨即示意他起身。
武行德依言站直了身子,郭宗誼隻覺周遭光線一暗,儘被其遮擋。
郭宗誼不算矮,已近六尺唐尺一尺合30.7厘米),但還得仰著頭看著他,於是郭宗誼感慨道:“真天人也,朝中傳聞武帥身高九尺,是否屬實?”
武行德嗬嗬一笑,撫須答道:“臣身長不過七尺五寸。”
郭宗誼在心中估算一下,那也是兩米多高,確實算是巨人,難怪當年石敬塘能一眼看中他。
“真天人也。”郭宗誼又稱讚一句,武行德隻笑不言。
西京諸官上來見過禮,武行德方才問道:“殿下,臣已在署衙備好酒宴,為您接風,還請殿下賞光。”
郭宗誼搖搖頭:“改日吧,我要先去探望舅翁。”
“既如此,便讓臣等護送殿下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