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為你文章看的少,文章看多了後,你隻會懷疑,這麼垃圾的文章真的是自己寫出來嗎?”
divcass=”ntentadv”陸良用最平靜的語氣,給了阮詩詩造成了巨大的真實傷害。
不出意外,陸良的話音還隻是剛剛落下,就感覺到旁邊阮詩詩投來帶著殺意的目光。
求生欲望極強的陸良立刻改口:“當然,你那篇文章想要投核心期刊,也不是沒有機會,隻不過你文章裡還需要增加部分內容。”
“什麼內容?”這一句話果然引起了阮詩詩的好奇。
“比如說腸道菌群。”陸良簡單指明了方向。
阮詩詩不由的蹙緊眉頭:“腸道菌群嗎,我看過相關的研究,感覺好複雜啊!”
複雜就對了。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機製不清,腸道菌群。
由此可見,腸道菌群的複雜程度,幾乎等同於物理學方麵的量子力學。
迄今為止,尚未有任何研究能夠徹底解釋清楚腸道菌群的作用。
各個研究機構也是眾說紛紜。
甚至,關於腸道菌群,陸良曾經聽說過一個讓人不寒而顫的猜想。
這個猜想是基於“第二大腦——腸道”所延伸出來的一種猜想。
有的時候,你想吃什麼東西,並不是一定你的大腦想吃什麼東西。
而是你腸道裡的細菌想吃!
腸道菌群能一定程度上調控大腦,這是早已經有了研究依據的。
就比如說:腸道裡的細菌在分解完腸道中的食物殘渣後,會產生一種名叫“乙酸”的短鏈脂肪酸。
這種乙酸會通過刺激腸道迷走神經,將腸道信號傳遞至下丘腦,抑製下丘腦弓狀核中的神經元,從而達到抑製食欲的目的。
也就說,他們吃飽了,不需要你再繼續進食了。
有的時候你食欲不佳,可能不是你的大腦不想吃東西,而是你腸道裡的細菌不想吃東西!
而腸道菌群能產生的,可不僅僅隻有“乙酸”這麼一種物質.
當然,這還隻是一個猜想,目前沒有任何的研究可以證實。
在結束了和阮詩詩的交談後,陸良再一次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電腦屏幕前的綜述上。
經過了幾天的努力,他的綜述也總算是徹底完成了。
隨著綜述的完成,係統中的源點和經驗隨之增加。
【源點+0.3,經驗+30】
源點增長了0.3,目前他已經積累到了1.7個源點。
相比他之前的那篇白舒克藥物的研究論文,他這篇綜述少了0.4個源點。
是因為文章的水平所導致源點相差這麼多嗎?
陸良心中琢磨了起來,那篇關於白舒克藥物研究的論文是投稿到柳葉刀的,而他這篇綜述隻是準備投個核心期刊。
二者之間的差距不可謂不大。
所以係統裡源點的增加自然也是有差異。
不過,能收獲到0.3個源點,陸良也算是滿足了。
並且,寫文章提供的不止是源點,同樣還有經驗。
隨著這30點經驗填補最後一點經驗條,他的等級從從v2提升到了v3。
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他每解析出一種藥物,能夠同時獲得藥物三種完全不同的藥物合成路線。
這給陸良的操作空間又大了許多。
而接下來從v3提升到v4,足足需要1000點經驗。
任重而道遠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