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我要大口吃肉!我要吃一城的肉!你們休想再……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當一件件袈裟重新披在凶性畢露的妖魔身上,猙獰凶惡的話語戛然而止,吵鬨的大雄寶殿再度變得一團和氣。
但從剛剛的交鋒中,不僅是李彥,就連眾靈都看出許多問題。
三千宏願界最初的架構,絕對不是雷音所做,它充其量就是一個繼承者,或者說竊奪者。
所以若能維持現有的狀態,靈山上下的戰鬥力是十分恐怖的,尤其是七寶妙樹嫁接諸界,宏願合一,可一旦從妖魔的馴服上入手,就是個火藥桶,一點就炸。
“果然是神佛的陰謀,看似處處占優,實則步步陷阱!”
眾靈氣憤不已,又連連冷笑道:“雷音,你還想繼續安居一隅,為神佛所惑麼?”
雷音雙手合十,行禮致歉:“小僧癡愚,幸得諸位提點,消弭一場大禍!”
從佛祖一下淪為小僧,堪稱能屈能伸。
李彥看著這個大雷音寺器靈,正式發出詢問:“你此前有言,親眼見到佛祖滅度,可是在靈山之中?”
所謂滅度,乃滅煩惱,度苦海。
後被稱作涅槃,再衍生為僧人的去世,論程度比起圓寂更深,不是什麼高僧都能稱滅度的。
而佛祖的滅度,從某種意義上,真的是滅儘煩惱,度過苦海,彆說佛門僧侶,即便是外道修士,也不能說這位一定圓寂了。
但無論如何,李彥都想看一看,那所謂的滅度之地。
雷音剛剛服軟,顯然是不敢硬撐,但聽到要看佛祖最後的所在,依舊有了片刻的遲疑:“確在靈山之中,聖君可隨我前去,然佛門外道,恐難以接近……”
眾靈聞言有些擔憂,七星和紫金都傳音道:“聖君,這雷音將佛門和尚的虛偽學了個十成,小心有詐!”
“無妨,它翻不出我的手掌心。”
李彥安撫:“諸位便在此地等候,我與雷音去去就回。”
且不說眾靈在大雄寶殿內立定,與再度吃齋念佛的妖魔大眼瞪小眼,雷音在前引路,李彥跟隨,一路來到後山。
到了這裡,李彥已經察覺到目的地:“你要去的地方,可是藏經寶閣?”
雷音語氣裡帶著追憶:“正是此處!”
李彥通過始祖之靈背後的通道,連通所謂的新界,就隱約聽見,玄奘似在新界的靈山寶閣中,研讀《三藏真經》。
那裡的《三藏真經》是完整的,一藏之數傳於東土,兩藏之數依舊收藏在靈山,而舊世的《三藏真經》則隨之散佚……
果不其然,當李彥和雷音走入,放眼望去,已無霞光瑞氣,彩霧祥雲,整座藏經寶閣空空蕩蕩。
不過經櫃上,寶篋外,依舊貼了紅簽,寫著經卷名目。
李彥環視一圈,目光落在《維識論經》處,右臂抬起,數卷經書從袖中飛了出來。
早在還未成天師之前,他就拜托過錦衣衛,收集過大明各地的三藏真經,其中最為關注的,正是《維識論經》。
《三藏真經》共計三十五部,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維識論經》占據一部之數,僅有一百卷,但精妙之處,卻非數目所能衡量。
可惜李彥前前後後收集到的《維識論經》,彆說一百卷,連完整的五卷都不到,內容也是斷斷續續,僅能略作參考。
現在取出,則是鑒定真偽。
“嗖!嗖!嗖——”
說時遲那時快,當散落的經書出現在寶閣,一頁頁經文頓時有了靈性,毋須操控,接連飛起,主動沒入對應的寶篋內。
雷音凝視著經書回歸,眼神複雜:“昔日我佛如來在此滅度,《三藏真經》就是由此飛出寶閣,化作流光散落各地,那一幕小僧至今難以忘懷……”
李彥看了看它:“相比起其他族靈對於原主的排斥與敵意,你在談及如來佛祖時,語氣裡倒是透出由衷的敬服……”
雷音臉色微變。
不待它辯駁,李彥又道:“《三藏真經》乃修真之徑,正善之門,集佛法之大成,可謂如來佛祖的成道之卷,經卷飛出,確實可以當做滅度的一個側麵證據,但你可曾親眼看到?”
雷音趕忙解釋:“小僧乃靈族,我族不容於神佛,絕不會替佛祖遮掩!”
“小僧那時剛剛有些懵懂的靈識,隻願在佛祖座下聽講,豈敢貿然接近?自是不曾親眼見到……”
“然藏經寶閣亦是小僧本體的一部分,佛祖的氣息陡然衰弱,再徹底消失,緊接著真經飛散,卻是做不得假!”
李彥道:“不必緊張,我並非指責你是靈族叛徒,而是根據喜惡的不同,難免有所偏差,若是佛祖故意做出滅度假象,又當如何?”
雷音並不認可,又不太敢硬頂,低聲道:“那般為之,有何意義?”
“為了開辟新界!”
李彥仰首,透過寶閣的穹頂,看向無窮高遠之處:“此方天地的異變,導致神佛將有三災五衰之劫,再不可與天地同壽,為求出路,玉帝先行,又有老君、佛祖隨後,再開世界。”
“太上被稱為開天辟地之祖,佛祖亦有重定地水火風之力,更何況還有年劫修長,得享無極大道的玉皇大天尊!”
“就目前看來,祂們或許成功了,但又沒有完全成功,新界與舊世依然關聯,難以徹底拋開,尤其是舊世內沉睡的神佛與蘇醒的靈性,都要解決……”
“沉睡的神佛如何解決,暫且不提,而為了穩住靈族,玉帝、老君、佛祖偽造出了始祖之靈,實則在它的背後,就是新界的出入口,通過這樣的方式,遙遙監控舊世,不讓我等舊民脫出牢籠,乾擾新界……”
雷音聽著,神情不斷變化,澀聲道:“當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