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媳向母後請安!”“孫兒向皇祖母請安!”
“你有孕在身,真的不必天天來行禮,讓太子來就行了……祖母抱!”
眼見皇後李清照牽著太子的小手進來,太後李氏先是對兒媳噓寒問暖了一番,然後歡喜地抱住孫子。
發現太子安安靜靜地坐在懷裡,她更是對著孩子的小臉蛋親了又親。
李清照嘴角微揚:“這娃娃機靈著呢,幾位先生都對他頭疼得很,也就是每每上他父皇的課時,才最老實。”
太子眨巴眨巴眼睛,十分乖巧。
相比起其他皇室的鬥爭,如今大燕皇家的氣氛無疑是極好的,天子登基後就敕封皇後和太子。
雖然自從這位被封為世子後,就注定是太子,畢竟嫡長子正位東宮最是能穩定人心,但在臣子看來,依舊太早了些。
因為小孩子容易夭折。
一般至少到三歲,大部分到了五歲才穩定,而趙宋那些皇子十幾歲都不踏實,夭折得那些官家嗷嗷大哭,曆史上唯一子孫滿堂的讓金人笑了。
不過李彥對於兒子的體質信心十足,登基當天,回宮之後,就尊林元景為太上皇,李氏為太上皇後,封李清照為皇後,世子為太子。
群臣自然不敢反對,漸漸的也發現這位確實健康得很,那遠比同齡人壯實的身體,似乎隻有公孫大夫口中的那位相州農家子可以媲美,不用擔心因病早夭。
如今皇後又有了身孕,顯然要為皇室單薄的人口開枝散葉,更是大好事,但依舊常常有臣子上書,勸諫選妃。
對於臣子催促後宮事宜,太後李氏表示情緒穩定,她當年催個婚都千難萬難,你們還想要選後妃?省省力氣吧……
隻要有皇後,皇後生下了嫡子,有沒有後妃,對於國本倒是沒有影響,前麵也有例子。
但恰恰是那個例子,令人較為擔憂。
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和文獻皇後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爭氣,為楊堅生了五子五女,還有強橫家世背景輔助,獨霸後宮,極為強勢,卻因個人喜惡,力勸楊堅廢了嫡長子楊勇,讓楊廣登基繼位,最後天下民不聊生,大隋二世而亡。
這也是獨孤伽羅最大的黑點,遭後世批判,“擅寵移嫡,傾覆宗社”。
雖然楊廣在當皇子時,表現得恭謙溫良,不能未卜先知,但廢長立幼確實是她的力主,如果讓楊勇繼位,頂多就是個平庸的皇子,隋朝那麼雄厚的家業,還真的不會亡,獨孤伽羅不背鍋誰背鍋呢?
有此前車之鑒,大燕又如此強勢,群臣還真的怕重蹈隋朝急轉直下的覆轍。
皇後李清照很賢惠,家族勢力也早在成婚前被定為惡霸鬥得敗落,但臣子要預防的就是極端的情況發生,所以還是勸諫陛下納妃。
看一看外麵的美女吧,多點選擇不好麼?
同時也在全力教導太子,各種課程安排上了。
此時太後李氏就好奇地道:“你喜歡哪位先生的課?”
太子毫不遲疑地道:“我喜歡父皇和母後給我上課!”
李氏大樂:“你真是小機靈,儘說好話!”
太子道:“父皇懂的最多,母後說的最動聽,其他先生比不上他們。”
這認真的童言,逗得兩位天下間最尊貴的女人笑容滿麵,腳步聲傳來,林元景走了進來,也微笑道:“什麼事情這麼高興?來,到皇爺爺這裡來!”
太子離開李氏懷抱,來到林元景麵前,被他一把抱起,在懷裡掂了掂:“好!長得又高又壯,將來好好習武,哈哈!”
李氏見這位一身便服,就有些不順眼,輕輕哼了哼。
李清照起身請安,也暗暗奇怪,太上皇為什麼穿得這成這樣。
林元景看著妻子的臉色,有些訕訕,將太子放下來,揉了揉孫子的頭:“聽你爹娘的話,好好學!”
太子哦了一聲,看著爺爺出去,跑到奶奶麵前問道:“皇祖母,祖父這是去練槍麼?”
李氏頓了頓:“閒不住,去太仆寺看馬了……”
李清照明白了,不是去太仆寺,恐怕是去賽馬場了,暗暗道:“聽說那裡已是人潮洶湧,熱鬨非凡,沒想到太上皇都便服出門,去看賽馬……”
自從李彥登基稱帝,朝廷機構越來越完善,自六部之後,九寺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不過名字還是那些名字,但職能又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