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守住!!”
河北西路,定州。
相比起保州和瀛州的相繼被破,這座軍事重鎮,已經支撐遼軍的攻打足足有九日。
城內城外橫屍遍地,攻城器械的碎片也到處都是,守城將領聲嘶力竭的高吼著,期待著勝利的到來。
他們也確實敗不得了,如今的河北分為東西兩路,東路的首府自然是北京大名府,西路首府就是真定府,定州一失,真定府十之八九也就守不住了,到時候河北恐怕要淪陷大半。
“還有一日!守住!!守住!!”
正在城中上下奮力,眼見著就要取得一場輝煌的勝利,突然下方一陣騷動,然後遼軍中爆發出震天歡呼。
守將往外眺望,就見遼軍的後方,一杆醒目至極的旗幟飛速移動了過來。
那是一麵長五尺,高三尺的三角形旗幟,分紅白黃黑綠五色,沿邊布置齒牙,旗上有飄帶,旗心繡飛龍,旗邊繡火焰紋,底色以純色犛牛尾製成,正是遼帝的大纛dao)。
纛是最古老的軍旗名稱,是古代軍旗之首,可以單獨出現在天子的儀仗中,也可以出現在旗的頂端,因為天子有六軍,所以古代的軍隊也被稱之為“六纛”。
契丹深受中原文化影響,遼帝出行,自然要豎起天子的大纛,曆史上的蒙古也受到這個影響,成吉思汗設立了著名的九斿iu)白纛,成為蒙古的權力象征。
而今這麵旗幟,出現在定州城外,也就代表著遼國天祚皇帝,禦駕親征,蒞臨戰場。
這位遼帝的出現,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方麵是遼軍士氣大振,進攻之勢更加凶猛,另一方麵城上的宋軍也意識到,就算撐過了十日,對方也不可能退卻了,一定會死戰到底,將定州城徹底吞下。
這段時間積累的疲憊和壓力,瞬間衝垮了他們的心理防線,很多英勇的士卒倒下去,就永遠地陷入了沉睡,那守將也露出惶惶之色,突然唰的一下拔出佩劍,橫在脖子上,就要自儘。
直到親衛左右抱住,才頹然放下佩劍,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眼見樓車推進,契丹勇士登入城中,趕來接駕的蕭奉先立刻道:“陛下大纛所至,宋人倒戈以降,大遼天威!陛下天威!”
耶律延禧發出得意的笑聲:“奉先真乃我大遼的肱骨之臣也,此番滅南朝,臣子之中你當記首功!”
蕭奉先大喜過望:“多謝陛下!!”
“完了!定州也完了!”
不遠處的山林中,一支小隊無比悲戚地看著家鄉城破,被如狼似虎的遼人殺入城中,火光四起,哀嚎遍地,卻不得不往後退去,遠遠避開。
這支隊伍為首之人名孟康,是位身材修長,皮膚白淨的漢子,此時喃喃低語:“定州也沒了……我們該怎麼辦啊?”
正在此時,身後一人突然道:“大夥兒去滄州投河北鄉兵團吧!”
孟康聞言一怔,他從小就喜歡船隻,入船塢也學過不少製造船隻的技術,滄州臨靠渤海,自然是去過的,相比起滄州的偏遠,肯定還是定州更加富庶,為何反去投那臨海州縣?
也有人問出了相似的疑惑:“鄉兵團?各鄉保丁組成的隊伍麼?官軍都被北虜打得連連敗退,投了他們又能頂什麼用?”
推薦鄉兵團的人聲調昂起:“怎的沒用?你們不知那鄉兵團有多厲害,遼軍數千精兵殺入滄州,死的死,降的降,被打得全軍覆沒呢!”
其他人聽了紛紛搖頭,顯然是不信。
那人急了,一指北邊:“你們去飛狐陘看,那裡全是被砍斷了雙手,逐出境內的遼狗,就是被滄州鄉兵團砍的,現在遼軍都不敢侵犯滄州,隻敢在彆地殺人放火!”
在他拍著胸脯連連發誓的話語下,眾人終於開始半信半疑。
或者說在這個絕望的關頭,他們也希望河北還能有這麼一支軍隊,可以抵抗北虜的鐵騎,保護河北的家鄉。
而孟康想到了滄州的地勢,確實不適合大量的騎兵來去馳騁,倒是信了不少,再轉身最後看了一眼定州,咬牙道:“好!我們去滄州!”
當目標確定,他們卻很快發現,做出類似選擇的人有很多。
為了避開遼人大部隊,翻山越嶺之間,有不少人往東而行,甚至連老百姓都有很多拖家帶口,要去滄州求存。
人越聚越多,心中的希望越來越大。
不過除了投靠鄉兵團的選擇外,還有另一支隊伍,也在河北大地上聲名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