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呼!”
“前麵就是通往吐穀渾的山道隘口了!”
遠眺遠處赤紅的山頂,李彥轉身看向使節團上下:“諸位身體感覺如何,有沒有適應高原的環境?”
眾人有些無精打采,但還是紛紛應道:“回李副使的話,好多了,這地方真需要適應……”
使節團在涼州休整一日,即刻出發,來到了祁連山的支脈赤嶺後,開始在山中調整。
古籍上記載,赤嶺土石皆赤,赤地無毛。
不過真正過來,李彥發現沒那麼誇張,就是山頂一塊赤色比較明顯,大部分山體還是正常顏色。
這裡後世又改名叫日月山,據傳文成公主經過此山時,在峰頂翹首眺望,思念家鄉,取出臨行時皇後所賜的“日月寶鏡”觀看,鏡中現出長安的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寶鏡摔成兩半,正好落在兩個小山包上,一塊映著落日餘輝,一塊照著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很美好的傳說,可惜文成公主出嫁時,文德皇後早過世了,根本沒辦法賜鏡。
在李彥眼中,這就是一座平均海拔4000米,正好讓使節團適應高原反應的地方。
平原上生活的人,到了3000米以上的高度,就有很大可能出現高原反應。
血紅蛋白比較高,攜氧能力強的,適應個一兩天就恢複了,對低氧環境特彆敏感的,或許要持續三到七天的高原症狀。
這種對氧氣的適應問題是雙向的,讓整天生活在高原上生活的人到平原地區,也會發生醉氧,道理一樣。
李彥同樣無法免疫高原反應,但他調節自身,一天的時間不到,就適應了目前的高度環境。
其他人免不了要吃了苦頭,好在包括李義琰在內,大部分都在三到四天的時間內,緩解了症狀。
目前隊伍裡還剩下的老大難,就是一大一小兩人。
李彥看向楊再思,有些無奈:“再思兄,你這身體要多多鍛煉啊!”
再看看小王子:“吐乾淨了沒?”
楊再思是成年人裡麵,適應性最差的,起初幾乎是沈巨源背著他,現在也要旁人攙扶,聞言苦笑:“抱歉,我成拖累了!”
小王子則是孩子裡麵,哦,其實也就兩個孩子,上官婉兒精神著呢,正坐在馬上認真學習李彥給她的書本,小王子就昏昏沉沉,哭哭吐吐,此時還呻吟著:“……複國……複國……”
所幸弘化公主雖然將他狠心送了過來,卻也不可能任由這嬌生慣養的兒子自生自滅,派出一隊精銳衛士保護,裡麵有不少吐穀渾舊部。
李彥此時就道:“你們再休息休息,適應環境,來一位吐穀渾舊部,隨我去查看地形!”
獨眼老兵雪勒走了出來:“我聽李副使差遣!”
李彥點點頭,帶著他往山中走去。
很快,兩人來到隘口。
看著群山環繞的地勢,李彥不禁感慨:“這個咽喉要地,太重要了!”
當年吐蕃就是在此處把守軍隊,讓想要遷居入大唐的吐穀渾人無法過境。
而曆史上兩國的軍事摩擦也圍繞著此處進行過爭奪,直到大唐完全無法奈何吐蕃,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起,正式定點在赤嶺交易,唐肅宗以後,更是開展了茶馬互市。
“想要遏製吐蕃的發展,青海到赤嶺一線,必須位於軍事輻射下。”
“控製了這片區域,就是堵死了吐蕃東進的路線,那個高原帝國還想擴張,也隻能往西邊去跟大食死掐了。”
李彥目光掃視,開始回憶曆史上兩國交鋒的摩擦。
後世皆知,武周一朝是著名的軍事拉胯期,可實際上,盛唐開天時期,與吐蕃的交鋒中,唐軍雖然沒發生大敗,但比武周時期還要被動。
因為那個時候,青海赤嶺一帶,完全被吐蕃控製住,進都進不去,唐軍想高原反應,都沒地方體會去。
現在至少還有攻擊的主動性,可惜此處雖然距離涼州不遠,想要拿下也很不容易,尤其是麵對欽陵那種軍事才能極強的大將。
正思索著,李彥突然仰頭,看向上空盤旋的鷹兒:“前方有人接近!”
雪勒這些天也早知此乃神鷹也,獨眼裡流露出敬畏:“李副使,吐蕃在此處設有烽堡駐點,很可能是吐蕃斥候接近,我們是不是避開?”
“我們是使節團,又不是軍隊,不用擔心!”
李彥大手一揮:“先看看來的有多少人,能不能吃得下,再言其他!”
雪勒:“……”
你確定這是使節的口氣?
李彥毫不遲疑,起身躍起,足下輕點,已經來到了一個山頭,手虛虛放在胡祿口。
普通士兵腰間的胡祿裡,放的是三十根箭矢,他放了五十根,再加上射天狼百步穿楊,例無虛發,如果真的是小股蕃賊精銳,完全有機會拿下。
不過這一看,李彥的手離開胡祿,玩味一笑:“原來是老熟人。”
一支旗幟鮮明的隊伍出現,為首的大漢雙目狹長,高挺的大鼻子,醬紅粗糙的皮膚,正是曾經出使大唐的祿東讚第五子,勃倫讚刃。
李彥目光如電,還看到他的腰間配著瑟瑟碧色寶石),象征著吐蕃最高品級的臣子,相當於大唐的紫袍大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