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平台,他都很渴望和期待。
強力的對手總能給他帶來刺激感,在向梅羅發起衝鋒的路上,和這些對手一一較量,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啊。
不過就在他幻想在世界杯舞台上和一眾球星對決的時候,一條小叔李立軍發過來的短信讓他瞬間回到了現實。
看著這條短信,李默的眼中閃過一絲欣喜。
“終於可以開始了......”
第二天中午,李默在謝菲爾德等到了從德國趕過來的李立軍,和他一同前來的還有這段時間一直待在倫敦幫李默處理商業合作事務的查理。
當看到小叔文件包裡那一摞合同和資料的時候,李默就知道,事情應該是辦成了。
“不得不說,李,你的想法很是大膽,此前從來沒有人在你們的國家乾成這件事,如果培訓基地真的在你的家鄉搭建了起來,上帝,我記得你老家所在的城市就有近500萬人,隻需要把臨近的一兩個市都囊括進來,那就是一個巨大的人才發掘地!”
查理看起來比李立軍還要激動,但李默和李立軍相視一笑,並沒有接過查理的話茬。
華國和非洲,南美那些地方的國家都不一樣,在非洲或者是南美洲,一個青訓基地能在一個擁有1000多萬人口的區域裡選材,那說不準真能挖掘出不少的足球天才。
但在華國,可不止是看小球員有天賦就能把對方帶到職業足球這條道路上來,如何說服他們的父母,如何說服他們所在的學校和老師,甚至如何說服他們自己,這都是非常艱難的事情。
不能簡單用一句“自有國情在此”就概括其中的困難,此前李立軍在國內跑了這麼久,也是在組建團隊的同時,收集各省業內人士遇到的推廣困難。
李默沒有那麼偉大,妄圖憑借一己之力就改變整個華國足球的現狀,但他可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找到一條對外輸送人才的通道。
是的,即使要在國內,在他的家鄉建立起一個青訓基地,但他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在國內辦成這一整件事。
地基歪了,那在上麵搭建再多的建築,那也是歪的。
李默隻能把職業化的訓練放在國外,而放眼望去,五大聯賽裡最合適的也就隻剩法甲和德甲了。
英超首先排除,勞工證的限製就卡死了不少亞洲球員的登錄,西甲和意甲的外援限製政策比較嚴格,法甲比較寬鬆,德甲則是最為寬鬆。
所以在國內搭建青訓基地的同時,李默也讓小叔幫自己在國內物色德語和法語的專業教師,優秀的高校應屆畢業生也行,總之是多多益善。
“和老家政府那邊已經敲定了合作的細節,你把青訓基地放在涪城,也算是給老家做了宣傳,選址不在城區,那一切也好說,就是和各地中小學的合作通道建立得比較慢,這一點你要有心理準備,不過隻要有了第一批學員,我相信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李立軍在沙發上,拿出了文件包裡的合同和資料,讓李默慢慢看一下。
他這段時間可是累得夠嗆,光跑完整個市的中小學校就花了兩個多月,一個學校一個學校談,有的學校爽快答應了,但這樣的學校非常少,大多數都是在觀望。
畢竟李默現在在國內的風頭一時無兩,他辦青訓的這個事兒,家鄉的父老還是很給他這個麵子。
不過事情一關係到學生,那就不隻是單單學校說了算了,後續少不得還要和家長們通氣,還得在市裡大力宣傳,找人演講,總得先解決了家長們的後顧之憂才是。
對於這一點,李默也是早有打算。
說到底,就是一個學訓衝突的問題。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借鑒歐洲各足球強國的青訓思路,但不能照搬。
因為歐洲這一塊,中小學的學生有著大量的課餘時間,所以他們在完成了學習任務的時候,還有著充足的時間供他們踢球和去就近的俱樂部梯隊訓練。
華國的教育製度則是不同,要推廣,首先就得做本土化的改良。
李默還是打算先從興趣方麵入手的,從小學和初中的學校抓起,就抓這個興趣。
學生願意了解足球的,想踢球的,可以參加他們青訓基地在學校裡組建的興趣小組。
沒有任何的功利性,隻要報名就能參加,按年齡段不同分為不同的組彆,平時完成了課業和學習任務後,利用傍晚和周末的時間,在附近搭建好的小塊場地或者是學校的足球場上學習踢球。
每周組織臨近的幾個和青訓基地合作的學校之間踢一踢比賽,各組彆都踢,不踢大場,以五人製和七人製為主,就以培養孩子們的興趣為主。
比賽服裝,鞋襪,用球,這些成本都由青訓基地提供,儘可能的降低家長們的抵觸心理。
而在孩子們學習,接觸足球的過程中,展露出這方麵天賦的,自己也是真心喜歡足球的這少部分學生,才會是青訓基地的目標生源。
這些學生就和國外那些報名參與俱樂部梯隊的小孩一樣,從進入青訓基地開始,就可以接受半職業化的訓練了。
不過他們依然要按時完成平時的課業任務,有成績不好的,青訓基地也會安排老師進行輔導。
而在這一階段,依然是以興趣培養為主,能堅持下來的學生才會進入下一階段,即留洋階段。
因為青訓基地裡平日就會開設德語和法語的簡單培訓課程,達到最低標準的青訓學員就會進入最後的考察期。
在考察期間,除了青訓基地的工作人員說服他們的父母外,他們自己也有任務。
不止是踢球天賦要達標,他們的學習能力也要達標,才能正式踏上留洋之路。
因為就算去了德國或者是法國,他們也依然要過幾年邊上學邊訓練的日子,這就相當於是既留學也留洋訓練,在成績有保證的情況下,相信不少的家長會更認可這樣的青訓方式。
畢竟說白了,隻練球,練出來了那當然皆大歡喜,但練不出來呢?
練不出來,在華國社會上能走的路就太窄了,家長們如何敢放心把孩子交到那些所謂的辦足球青訓的人手上?
李默要做的就是解決這個最根本的矛盾,讓家長知道,即使他們的孩子最後沒能走成職業化足球的道路,最後還能回來繼續念書,繼續考大學,不會耽誤到他們的人生路。
當然,這種模式也隻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
華國學生的學業壓力之繁重,李默當年也是體會過的,不過好在初中小學時,學生們還有不少自己的課餘時間。
孩子們如果有興趣,擠一擠時間,也是能在七八歲到十一二歲這個階段順利完成初期的足球興趣培訓的。
之後進入青訓基地的學員生活得會很充實,但也會很枯燥,畢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為了足球而忍受自己的生活幾乎就處在學習和訓練這兩種模式中。
白天上學,下午放學後就去青訓基地練球,玩遊戲的時候很少,有時候課業跟不上還得在晚上學習,光這一點,可能很多孩子半途就會放棄職業足球這條道路。
但,即使大部分的孩子都放棄了,最後堅持下來的這一小撮,也足夠李默展開他的龐大計劃了。
因為華國的人口夠多,適合踢球的,有天賦的孩子也足夠多,一小部分能去歐洲訓練,具體到人數上,也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哪怕李默隻是在自己的家鄉試點,但他相信,自己老家的城市加上周邊的幾個城市,能走出來的職業球員絕對不在少數。
他要做的,就是搭建起這樣的一條穩定鏈接德法兩國青訓體係和本國人才的通道,適合的,家長同意的先走出去,沒能出去的這部分孩子,至少他們也對足球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
這也算是一種成功的推廣和普及了。
不過,李默不想當一個濫好人和慈善家,當通道成功建立起來後,他還得看是否能盈利。
初期的投資是必要的,連投三四年看不到回報也很正常,但盈利是最後在川省推廣這種模式的必要條件。
所有從青訓基地走向歐洲俱樂部的小球員,其經紀合約必須屬於李默和門德斯合作成立的經紀公司。
這一點,沒得商量。
徐指導在崇明島上乾青訓,那還得賣出一個又一個球員回血呢,李默可不是什麼冤大頭。
沒有盈利的事業,那就不可能做大,做強,除非背後有金主爸爸一直燒錢。
但這件事李默拉不到太多的投資,他想要一直穩定的做下去,到最後推廣這種模式,那就必須得有盈利這個前提。
不然他就算再有錢,也不能一直自己掏錢去補這個窟窿啊。
再說了,如果不把經濟合約卡死,到時候青訓基地辛苦培養出來的苗子,彆說輸送到歐洲繼續訓練了,出國之前就得被國內的各大俱樂部給揮舞著支票挖走。
這種為他人做嫁衣的事,他可不願意乾。
說起來,他計劃在國內乾的事業,其實和各大足球經紀公司在南美洲,在非洲,在東歐和那些小俱樂部合作,不斷的把當地的天才球員輸送到歐洲做的事差不多。
可李默要麵臨的困難卻是比那些經紀公司要難上數倍,甚至是十幾倍。
因為他還要負責這些孩子的學業,負責他們的未來,不然就走不通家長這一關。
這一模式能否成功也是個未知數,畢竟此前從沒有人在華國乾過這樣的事。
目前在國內乾青訓最成功的徐指導,也沒能建立起穩定的對外通道,就目前國內的足球環境,徐指導做到這一步已經是頂天了。
可李默不想再走老路,在國內繼續蹉跎下去。
不然華國的足球,在他退役後,在目前這一批留洋的球員退役後,就還會回到老樣子,甚至更加不堪。
他要硬趟出一條新的通道來,和國內沒有任何的瓜葛。
可能最後這些小球員也隻是在五大聯賽的二級聯賽裡效力,但這樣的一支留洋軍團,卻也足夠支撐著華國的足球在亞洲賽區勉強保住一流的席位了。
“以前不知道有多少經紀大鱷想要和你們國家的俱樂部建立起合作關係,你知道的,李,十三億人!上帝,你們國家的人口比整個歐洲的國家加起來還要多!哪怕是一個省,比如說你的老家,人口就比絕大多數的歐洲國家要多,所以他們都想開發這一塊巨大的市場,你的想法絕對是天才級彆的,以後我就向老大申請去你們國家......”
查理很罕見的嘮叨了起來,一說起華國市場的時候,他就雙眼放光,看起來今年夏天在華國陪李默簽下數份大額合同的經曆狠狠的刺激到了他。
李默靠在沙發上,也是閉眼遐想了起來。
在自己的家鄉,孩子們真正的認識到了足球,想走職業足球道路的不需要再進體校,不用再四處交錢,有了更好的通道,更科學的訓練方式,家長也沒了後顧之憂...
“會有那麼一天的,查理,會有那麼一天......”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