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友誼賽安排得有些突然,李默都是在8月27號才收到征召,不過想到能和德國隊交手,他心裡還是很情願的。
等他飛到法蘭克福,和已經彙集在這裡的國家隊隊友以及高指導碰麵後,才知曉了這場友誼賽的“由來”。
高指導自八月中旬便帶著國家隊的教練組成員們到了德國。
一方麵是要看看在德甲和德乙踢球的華國球員狀態如何,另一方麵就是來德國學習了。
高指導當年在世紀初的時候就曾獨自前往英格蘭和德國學習歐洲足球的隊伍架構以及先進訓練方式。
不過那會他是自費求學,在國外的生活成本太高,他待了三個月便隻能無奈回國。
此後他也曾多次趕赴國外進行短暫的學習,但那些零散的進修顯然無法和長時間,成係統的學習相提並論。
高指導心裡也一直期盼著能有一段清閒時間和充足的預算,能讓他全方位的,更深層次的了解五大聯賽俱樂部的青訓,戰術設計以及訓練方法。
在這一點上,謝輝受聘於李默的青訓基地後,已經走到了他的前頭,如今正在德丙的rb萊比錫做助理教練,已經算是親自深入了解德國職業聯賽的方方麵麵。
高指導也是在和謝輝交流的時候萌生了來德國進行半年深造的念頭。
畢竟華國隊現在出國留洋首選德國職業聯賽,隊內首發更是有五人都在德甲和德乙,高指導便直接排除了再去英格蘭的念頭,決定了貼合實際,就來德國學習。
德國足協對此當然是歡迎至極,之前英足總借著五台打廣告的事情可是迅速傳遍了歐洲。
德國人稍顯古板,但又不傻,這次有這麼好的宣傳機會,那飯都喂到嘴邊上了,肯定不能再推出去。
於是在安排好高指導一行人的食宿和學習俱樂部後,也借著五台的攝製組大力宣傳了一番自家聯賽。
到八月下旬的時候,更是提議讓高指導帶隊和德國國家隊進行一場友誼賽,也算是檢驗一下最近學習的心得了。
目前華國隊已經踢完了所有的世預賽,力壓日本小組頭名出線,沒有世預賽的任務,因此麵對德國足協的提議,高指導向上頭報備了一番,很是痛快的答應了。
德國隊目前在世預賽裡四勝一平,也沒有什麼比賽壓力,下一輪世預賽會在9月7日開打,因此便把友誼賽的時間定到了9月3日晚。
這場比賽雙方都明白,強度不會太高,交流的意味大過了比拚的意味,因此都是放心的召集了各自隊伍的王牌球員。
德國隊自不必多說,明年世界杯的奪冠大熱門之一,實力擺在那裡,隊內群星薈萃,隨便拎出去一個都是響當當的足壇明星。
華國隊這邊就顯得星味黯淡了不少,不過隨著李默抵達德國,那超高的個人人氣也算是勉強扳回了一城。
這次的友誼賽地點定在了法蘭克福,大夥坐飛機都方便,三哥也算是東道主,等李默下了飛機後,拉著全隊的人就先去市區搓了一頓。
來德國的第一天,高指導沒有製定任何的訓練計劃,華國隊全隊人員在法蘭克福俱樂部參觀了一番,隨後便是回酒店好生休整。
9月2日下午,許久沒有在一起合練過的華國眾將們才完成了半年多以來的第一次合體訓練。
李默和如今旅德的留洋四人還好,彼此配合在一個頻道上,節奏一拉起來,踢半小時隊內訓練賽便找到了配合的默契。
其餘年輕一些的本土華國球員們就要吃力些了。
隨著蒿駿閔他們留洋的時間越長,國內的球員隻覺得想要跟上他們的訓練節奏就越是困難。
好在幾個老將經驗豐富,狀態保持得也不錯,和旅歐五人配合起來還算順利,不然這訓練賽就夠高指導頭疼的。
最後擬定首發名單的時候,鄭治,李偉峰,孫季海這些老將還是不得不扛一下擔子,加上幾個國內發揮出色的球員,這才算解決了隊伍的兼容性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鄧卓祥在過去的世預賽裡回到了闊彆已久的國家隊,一場替補,一場首發,發揮都還算不錯,這次也是頂替了受傷的邵賈一出任首發前腰。
他的留洋事宜前段時間談妥了,國內俱樂部要保證成績,隻能在賽季結束,也就是冬季放人,因此鄧卓祥還得等小半年才能來德國。
談的俱樂部也是武三石所在的科隆,試訓沒有問題,鄧卓祥對工資要求不高,國內俱樂部那邊也答應通融放人。
因此在多方發力之下,這筆轉會談得還算順暢,李默再見鄧卓祥的時候,這家夥臉上又恢複了往日的陽光笑容,可比他大傷那陣要積極多了。
能重回國家隊,延續職業生涯,還能成功出國留洋,鄧卓祥吃了很多苦,複健的時候也非常不容易。
好在一切都已經過去了,李默很高興看到他的涅槃重生,一如當初聽到蒿駿閔成功留在德乙一般,那種感動和欣慰是難以言喻的。
“位置後撤有後撤的好處,以後在德乙可不一定有國家隊這樣的陣容安排,後邊有人給你擦屁股,保證健康的前提下,咱們能打多個位置那就是最大的優勢!不要著急想著個人數據這方麵,隻要能打動教練,能給球隊做貢獻,那你就能獲得不少上場的機會......”
李默在訓練結束後,拉著鄧卓祥特意交待了一番。
當初他勸三哥時也是這般說的,不要死抱著自己在國內的位置不肯變動,出國留洋,首重獲得出場機會,其他的東西都先拋到一邊。
畢竟人家主教練冬窗引援,要的就是來之能戰的即戰力,你說給你時間適應,那人家為啥不把這些適應的時間給更年輕更有天賦的球員?
先上場,拿到位置,拿到機會,努力獲得主教練信任了,再談進一步的發揮。
李默就覺得鄧卓祥位置回撤不見得就是壞事了,他有重大傷病史,繼續踢前腰或者是邊前衛那就會更多的直麵防守球員,倒不如像蒿駿閔一樣轉型後撤。
就技術的細膩性來說,鄧卓祥可不比蒿駿閔差,身體和體能差了些,但練一練總是能彌補不少的。
有這份技術,再把心思沉澱下來,多學多看,打磨打磨意識,增加對比賽的閱讀能力,這樣的中場,至少在德乙,走到哪都能有立足之地!
鄧卓祥當初出國看病,手術,複健那都是李默一手找人安排的,自然對李默的提議無比重視,邊聽邊點頭。
他如今已經不再是10年末的那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了,馬上就要滿二十五歲,抓著機會能出國留洋已經相當滿足,也不會有什麼高傲的自我認知。
從這點上來說,複健那半年的痛苦經曆倒也算成了他的一筆寶貴財富。
隻有失去過一次,才能知道健康和抓住機會是多麼重要,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大傷到快退役的事兒他都熬過來了,以後的路啊,再困難,都不算困難了。
其餘的年輕華國球員看著李默拉鄧卓祥說話,都頗有些羨慕。
有心氣的自然也想出國留洋,不說最後一定能留在國外,但待一兩個賽季,踢踢比賽,長長見識那也是好的。
不過現階段,他們這些隨隊打進了世界杯的球員在待遇方麵水漲船高,加上家庭的因素,這出國啊,還真不是那麼好出的。
李默倒也理解,一邊是不確定的前途加上降低的工資,一邊則是熟悉的環境加上高薪,人之常情,這些隊友做出什麼選擇他都尊重。
而且現在有了青訓基地,他一時也不急了。
畢竟他的職業生涯還很漫長,即使以後蒿駿閔,黃柏文退下去了,張琳鵬改打中衛還能撐一撐。
張琳鵬下去了,武三石還能陪他再走一段路,等到武三石退出國家隊,那應該就是十多年之後的事了。
到那時,他的青訓基地已經培養出了至少兩代的年輕球員出來。
老人退出國家隊,正好由這些新生力量接手,從時間線上來說,18年世界杯是他們這一屆國家隊最後的巔峰,22年世界杯就是新一代球員和他以及武三石的舞台了。
所以在這條能看到未來的道路上,李默的心漸漸安定了下來。
至少他的努力,已經開辟出了另一條華國足球的發展道路。
涪城,川省,大西南!
沿著這條路線走下去,他相信那些懷揣著足球之夢的孩子們不會令他失望的。
對此,他堅信不疑。
※※※
9月3日上午,高指導帶隊完成了基本的配合訓練,華國隊全員也調整了一番狀態,就等下午的比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