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禦賜牌匾,朱元璋親筆!
“開海?”
朱元璋的臉色肉眼可見的寒了下來。
“為何談及開海?”
大明是個禁海的國家,起碼在此時的的洪武年間,是一直有“片板不許入海”的海禁的。
而且這道禁海令,還是朱元璋這位大明皇帝親自於洪武初年頒布。
此時曹瑋忽然提到開海,無異於在質疑朱元璋,令他心中不悅。
曹瑋感受到了朱元璋語氣的冷淡,隻能硬著頭皮,答道:
“陛下息怒,草民並非是在此無端生事,而是因為開海對於大明確實有多種益處。”
“陛下憂心國庫開支難以為繼鋪設軌道,然而開海通商便可獲得巨大利益,陛下應當知道,我中原的絲綢瓷器在海外各國都是千金難求之物,但在國內卻隻能說是平平。”
“隻要開通海貿,商人們出海貿易,輕易就能賺取大量利潤,到時朝廷的稅收也會隨著水漲船高,光此一點,大明就有了開海的理由。”
那也就是說,海外真的有畝產千斤的糧食!真的有取之不竭的金礦銀礦!
朱元璋重重的舒了一口氣!這樣一來,他真的要重新思量開海的問題了。
早飯過後。
“陛下明鑒,至今為止,草民所研造的齒輪組滑輪組、蒸汽機、火車,這些奇物的理論知識都是那位高人所傳,到現在也都一一成真,料想他所說的關於海外之事,隻真不假!”
曹瑋說的這些終究隻是他聽來的,朱元璋不由得懷疑其真實性。
曹瑋帶著曹英出門,朝著西郊的製造坊行去。
這個頻率可以說是相當高了,但大明卻從來都不缺少流民之眾,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糧食不夠吃!
朱元璋這個馬上皇帝,在大明開國之後,用兵都變得謹慎起來,和漠北的北元打了整整二十多年!
朱元璋並沒有明確的表示要不要開海,隻說會考慮,並讓曹瑋明日起開始整理煉鋼之法。
曹瑋看得出來,朱元璋開始猶豫了,他在猶豫要不要重開海禁。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快把匾掛上去吧。”嚴震直說著,將身後匾額上麵的紅布揭了去。
待煤炭燃儘,火車緩緩停下之後,曹英便上前去,上下觀摩其製動原理,曹瑋在一旁為他一一講解。
事到如今,曹瑋也不介意再下一劑猛藥!
“陛下,那位高人還曾告訴草民,海外有著多處金礦銀礦,而那些金礦銀礦,至今還未被人開采,在大明海岸以東的倭國境內,就有著一座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的巨大銀礦,可謂遍地金銀!”
行軍打仗打的是錢,說白了打的還是糧食。
門外傳來嘈雜聲。
“父親,我記住了!”
這正是大明需要的東西!
若隻看商人經商,朱元璋完全可以不在乎那點增長的稅收,因為他不想看到那些商人做大。
如果開海鼓勵商人海貿,會不會又養出另一個勢大的商人團體?
曹瑋來到曹英身旁,開口道:“火車後麵的三節車廂,大概可容納二十餘人,若是把火車頭的蒸汽機做大一些,有更強的動力,就可以承載更多的人,幾百人上千人都有可能,這就是為父之前跟你說過的,科技發展的意義。”
朱元璋有些發愣,
“你說什麼?畝產千斤的糧食?”
曹瑋點了點頭,目光有些深沉。
朱元璋在位期間,在大明各個不同地方共免租賦四十九次,而地方遇災,朝廷出糧組織救濟也有二十五次。
“這,這是陛下親筆?!”
“誰?”
“哧—”
“曹大人,嚴尚書來了。”有匠人過來通告。
可關乎農業糧食發展,朱元璋就無法視而不見了。
曹瑋知道曹英在想些什麼,輕笑道:“這有什麼可惜的。”
“這是我兒子,名叫曹英。”曹瑋咧著嘴朝他們說道。
“父親,今天怎麼這麼晚回來了?”曹英身上披著一件大衣,見到曹瑋回來,很是開心。
“可以,就在西郊,明日我帶你去。”
這樣神奇的一幕,曹英也是第一次見到,頓時瞪大了眼睛。
“這火車,早晚有一日我要讓他在大明跑起來!”
朱元璋窮苦出身,看不得這些富商得意,就算不去提升什麼國庫稅收,也絕對不想看到商人們得意。
【回歸倒計時:294天16時24分12秒】
起床之後,發現曹英已經起了,甚至連兩人的早飯都準備好了。
片刻之後,鍋爐內的水燒開了,蒸汽機開始運作。
“原來是曹大人的公子,失敬失敬。”
頓時,
朱元璋不說話了。
但開海一事不是嘴上說說,開海就意味著要朝廷分散精力發展海軍,建造海上的商船、戰船,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大明此時才剛剛平穩,朱元璋會猶豫也是常態。
到了門口,曹瑋拍了拍門,下一刻裡麵便傳來聲音。
曹瑋點點頭,二人便到院中打了一套拳法,之後開始吃飯。
嗯……還是在家裡睡的舒坦。
前段時日為了研造火車,曹瑋一連許多日沒有回家,現在火車研造稍稍告一段落,曹瑋得回去看看曹英。
畝產高達千斤的糧食……
然而這些鹽商在富足了之後,卻不做人事,整日惡意哄抬鹽價,榨取百姓的血汗錢,自己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曹瑋將昨晚在皇宮說給朱元璋的話,幾乎又一字不動的給曹英複述了一遍。
“哧—”
嚴震直笑嗬嗬的說道:“這匾上的字可是陛下親筆,之後讓人用金漆燙上去的。”
曹瑋出了皇城一路向南,片刻後便到了正坎村。
然而就是這樣大力發展農業,大明的糧食還是不夠吃。
正在此時。
老朱這也太夠意思了!
幾個匠人小心翼翼的接過牌匾,搬來梯子,將其牢牢的掛在了製造局的門口。
但隻有曹瑋自己知道,哪裡有什麼世外高人,那隻是他的一個借口,否則自己一個農夫,從未出過海卻能知道海外之事,未免太過離奇。
簡單說了幾句之後,父子兩人便各自回屋入睡……
曹瑋信誓旦旦的點頭,“正是!”
“是我,英兒。”曹瑋在門外應答。
“曹公子真是一表人才,一看就是有誌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