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板一路順風,財源廣進。”
“父親,孩兒有問題想要問伱。”曹英忽然說道。
前麵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製造局和開海局都處於火力全開的狀態,著實有些累人。
“這小子,還有這番本事,不能浪費啊……”朱元璋自語道。
divcass=”ntentadv”隨即,他又戴上了桌案上的那副老花鏡,提起筆修書一封,當即派人送給自己的大孫子。
就算曹瑋對治理國家不是如何精通,但一定能從一些刁鑽得角度,想出一些常人想不到的問題。
“欲攘外,先安內,咱們一點一點來說,先說大明國內百姓。”
這老朱頭兒,又想剽竊自己的智慧,曹瑋心中想到。
但如果這艘商船出海之後由於各種原因未能返回大明,甚至遭遇不測,觀望的那些商人們的積極性就會大受打擊,不利於大明開海的進行。
曹英點了點頭,心中一抹自豪感湧現出來。
沒錯,
詹徽此人頗有能力,同時家境不凡,其父詹同曾任元朝吏部尚書,詹徽也算是從小耳濡目染精通此道,於洪武十五年考中秀才開啟仕途,一路亨通無阻的做到了吏部尚書的職位,算是子承父業了。
此時江麵上的這艘戰船,是為了商船保駕護航而存在的。
曹瑋還在繼續說:
“百姓們手中的財富無法積累,卻要交稅供養國家,
聽到這裡,曹英的神情已經凝重起來。
另一邊。
“商船成功出海,我們也能歇一口氣了。”
“我們來推演一下……”
甚至朱元璋曾有意,在皇城腳下的坊市中挑一處大宅子送給曹瑋作為賞賜。
“大明很好!”曹瑋說道。
“英兒,怎麼,今天發生什麼事了?”曹瑋問道。
“但,他們從不納稅!”
皇宮,
曹瑋離開製造局,回到家中,見到曹英之後,便感覺曹英看自己的眼神有些怪異。
開海局開始造船至今,時日太短,能順利造出附和標準的商船和戰船已經是不容易。
回想起之前曹英的怪異,曹瑋反應過來,一定是朱元璋跟曹英說了些什麼。
開海局至今共計造戰船百艘,商船十艘,造成之後,戰船便沿著水路送往杭州。
曹瑋站在嚴震直身旁,抱著手看著兩艘船緩緩離開。
“可許多事情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時間推移也會發生變化。”
“父親覺得,大明比之於前朝曆代如何?”
但曹英不願意說,曹瑋也不會追問,畢竟兒子長大了。
一陣風吹過,他看到身邊的人嚴震直緊了緊衣服領口。
曹瑋和嚴震直也開始往回走。
這也是一個大工程,畢竟此時信息不發達,光是將各地商幫的所有信息登記在冊都是一件麻煩事。
“隨著時間越來越久,藩王和官們手中的土地一定會越來越多,到時候軍戶就會無田可耕。”
富商將海圖接過,對著嚴震直連聲道謝。
當然,大規模的寶船也在加緊建造中,隻是難度較大,進程比較緩慢。
朱元璋取下鼻梁上架著的老花鏡,靠在椅背上休息片刻,隨後他開始思索另外一件事。
曹英不清楚曹瑋的政治能力,自然不明白朱元璋讓他這麼做是為什麼,隻是想來朱元璋絕對不會坑害他,便決定按照朱元璋所說行事。
要想將這些商會完全合並到一處管理不現實,畢竟有些地理位置等諸多差異。
“沒,沒有,”曹英搖頭。
規範商會一事聽起來簡單,但民間商會不止一個,要將他們通通整合起來就頗為麻煩,朱元璋和詹徽已經商議了許久時日,最終敲定方案。
“這在此時來看沒有問題,天下還有許多荒蕪之地,繼續推行軍戶製度不難。”
最好的辦法就是朝廷自上而下得成立一個總商會,淩駕於各地商幫。
兩人共事的時間越來越長,說話就越來越沒那麼多顧忌,嚴震直已經習慣了曹瑋嘴上不著調,絲毫不以為意。
“父親,這是為何?”
雖然曹瑋提出的,朝廷出手整改各地商會的想法還有很多不完善,需要他跟詹徽再細細琢磨,但曹瑋的這個思路確實正確無比!
除此之外,朱棣也如願被朱元璋授予大明海軍總督一職,現已前往杭州操練海軍。
曹瑋一愣,奇怪曹英今天為何會突然問起這種問題。
朱元璋正跟吏部尚書詹徽商議規範民間商會一事。
詹徽恭敬一躬身,“微臣遵旨!”隨後緩步退出禦書房。
這艘戰船的任務就是給商船保駕護航。
朱元璋想要培養曹英,石此時時機未到,起碼要等曹英回到皇宮之後才能開始教導。
劉姓富商樂嗬嗬的扭頭,順著船梯登上了甲板。
隻過了一刻鐘時間,朱元璋的這封信就被送到了正坎村中曹英的手中。
看著曹英一臉的正色,曹瑋微感詫異,“你問。”
大明有許多弊端?在哪裡?
皇爺爺自開國以來勵精圖治,製定各種優良國策,肅清貪官汙吏,可以說是麵麵俱到,怎麼會像父親所說有諸多弊端?
按照此次商會整改來看,曹瑋不光能研造各種新奇之物,還有著不俗的政治眼光。
禦書房。
“那九十多艘戰船已經到杭州了吧?”曹瑋問道。
而看出曹瑋在政治以及政策上眼光的不俗,朱元璋也不想放過這個培養曹英的機會,便讓曹英開始向曹瑋請教一些朝堂策論。
“呼啦!”曹英猛然站了起來,帶著桌椅一陣響動。
他呼吸粗重,臉色十分難看,心中是濃濃的震撼與驚駭!
看著曹瑋眼神之中,有濃濃的不解,和驚疑不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