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擇優育種!朱元璋的震驚!
“你能耐可真夠大的,竟然能讓田裡的麥子都比彆人家多產出幾十斤來。”朱元璋再次開口,目光裡麵有些憤憤不平。
自從曹瑋隨北伐大軍出征,朱元璋便三天兩頭去正坎村看望曹英,三個月的時間從未間斷。
六七月分正是小麥成熟的季節,一日朱元璋去找自己的大孫子,卻發現他去了田裡收麥子。
朱元璋雖然不想讓自己的大孫子成為不事勞動之人,但也舍不得曹英太過勞累,當即找來了村子裡的幾名錦衣衛暗哨,令他們揮起了鐮刀,做起了農活。
在他們的辛勤勞作之下,兩天時間便收完了曹瑋七畝田地的所有麥子,甚至朱元璋都親自挽起袖子,陪著自己的大孫子一起在田裡勞作一番。
然而眾多錦衣衛將田裡麥子產量彙報給朱元璋的時候,著實讓朱元璋給驚訝到了!
因為曹瑋家中七畝田地並非聚在一起,而是三畝在一處,其他四畝又分彆在其他地方。
曹瑋便把那連在一起的三畝田地劃成了試驗田,擇優培育。
錦衣衛收了那三畝麥子,上稱一稱,個個把眼睛瞪的溜圓!
一千一百零二斤六兩!
乖乖!
平均下來這一畝地產量高達三百六十七斤!
這曹瑋家的麥子,為何會如此高產?
錦衣衛知道此事的重要性,連忙上報於朱元璋,朱元璋聽完馬不停蹄的趕來,看完之後也是被震驚的合不攏嘴。
隨後朱元璋趕緊讓錦衣衛把曹瑋家中其餘四畝田地也上稱稱一下,但並沒有再次出現高產的情況。
朱元璋對於這一現象左右想不明白,便去問曹英。
可篩選種子提高產量一直都是曹瑋親自做的,他隻跟年幼的曹英說過一嘴“擇優育種”,再然後便讓曹英全心去讀書靠科舉,曹英對於自家麥子產量一直奇高也隻是一知半解,回答不了朱元璋的問題。
朱元璋便隻能等曹瑋回來,再親自問他。
曹瑋這小子有能讓糧食提高產量的辦法,卻一直藏著掖著不拿出來,這讓老朱感到很不忿!
如果曹瑋早點把這個高產的方法拿出來,推行全國,大明全國糧食的整體產量又會提升多少?
看著朱元璋那憤憤不平的樣子,曹瑋就知道他誤會了。
自己並非是不交出能讓糧食高產的辦法,而是之前他並不認識朱元璋,後來知道了朱元璋的身份,但麥子還沒成熟,隻能繼續等。
此次隨軍出征,也是朱元璋突然決定的,曹瑋都沒做什麼準備就北上了。
“陛下,咱們說話可要講道理,微臣並不是刻意要把糧食高產之法藏著掖著,而是還沒來得及等麥子成熟,就隨著大軍去攻打北元了。”
“以陛下對微臣的了解,難道在陛下眼裡微臣就是這樣一個不知輕重之人?”曹瑋看著朱元璋,問道。
這一問還真把朱元璋給問住了。
曹瑋豈會是不知輕重之人?
他研造火車、研製煉鋼術,提倡開海、研製新型製鹽術,這些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曹瑋一件一件辦了出來,且從來沒有朝他要過賞賜,更加毫無怨言。
敢問朝堂上那些百官,有幾個能做到這種程度?
仔細想想,朱元璋真覺得自己不應該懷疑這樣一個忠君愛國的年輕人。
朱元璋老臉一紅,擺了擺手,笑道:
“那你便把如何提高糧食產量這件事說一說,咱甚是好奇啊!”朱元璋的語氣竟有了一絲羞赧之意。
這個要求不過分,曹瑋哼著鼻音,拱手“諾”了一聲。
“陛下應該知道,人類繁衍生息都是在追求越來越強壯的身體來抵擋各種災害,女人會挑選身體強壯的男子作為丈夫,男人會尋找身體無病的女子作媳婦,這樣做的共同目標都是生下健康茁壯的後代。”
朱元璋聽著,點了點頭。
窮苦之人多半沒有選擇的機會,但越是身居高位,就越是注重下一代,所謂人們口中經常流傳的這樣一句話,女人屁股大好生養,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道理很簡單,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兒孫身體羸弱,體弱多病,這樣的娃娃最容易夭折,所以人們想儘一切辦法提高後代的身體素質。
見到朱元璋點了點頭,曹瑋繼續說道:
“其實,田裡的作物和人其實差不多。”
朱元璋聽到這話,表情一愣。
曹瑋不是傻了吧,怎麼突然說這種胡話?
人有血有肉,能走能跳,能言能笑,田裡的作物如何能跟人做比較?
曹瑋見到朱元璋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再次開口道:“陛下或許是想岔了,微臣說的差不多,是指麥子在成熟之時留下的麥種也有好有壞,正如人們生出的孩子有強壯有羸弱之分。”
“長勢不好的麥子留下的麥種長勢大都不好,而長勢很好的麥子,成熟之後留下的麥種,多半也都會長勢不錯。”
朱元璋聽到這裡,才隱隱有些明白,“你的意思是說……去挑選那些長勢好的麥子的麥種。”
“正是如此,陛下,此法微臣叫他擇優育種。”曹瑋拱手應答。
朱元璋皺著眉,一張皺紋橫生的臉像是樹根一樣。
“擇優育種……這樣一次一次挑選種子種植下去,不知道要種到什麼時候。”
“陛下聖明,微臣自開始擇優培育莊稼種植,距今已有整整十二年有餘!”
朱元璋頓時瞪大了眼睛,十二年!
他預想過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但沒想到竟如此漫長!
一旁的太監總管也是張大了嘴,驚疑不定的盯著曹瑋。
一個人一輩子有幾個十二年?
曹瑋卻能十二年如一日的進行擇優育種,不得不說他的意誌堅定,心性堅韌無比!
曹瑋用了十二年,給大明找出了一個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這比曹瑋之前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更加有意義!
這也是在朱元璋看來,至今為止曹瑋立過的最大的一個功勞!
如果將曹瑋那三畝田地麥子全部作成麥種推廣出去種植,用不了幾年,大明的糧食產量很快就能有質的提升,可活人無數!乃是濟世之功!
朱元璋忽然覺得,今天給曹瑋的封賞還是不太到位。
若早知道曹瑋用十二年光陰致力於提高大明的糧食產量,今天曹瑋恐怕就不是鐘田候,而是鐘國公!
罷了,此事不急,好事多磨,等馬和出海將海外的高產作物尋回來,再給這小子加封便是,朱元璋心中想到。
此時,曹瑋再次開口出聲道:“不瞞陛下,其實不光是麥子,稻子、豆類作物也可以用這擇優培育的辦法,提高其產量,隻是作物種類不一樣,效果大笑亦不儘相同。”
朱元璋再次激動起來,“伱說的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