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火車奔跑的動靜,把應天坊市的百姓們都引了出來。
他們看著那頭上冒著白煙,緩緩停下的大家夥,嘖嘖稱奇。
“這是什麼東西,還能自己跑起來?”
“這東西這麼長,我看著……裡邊好像坐著人?”
這時,又有消息靈通之人開始站出來發言。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這個大鐵家夥名叫火車,是西郊製造局的曹大人命人打造的,說是可以拉著一千個人日夜不停的跑上萬裡!”
頓時,人群炸開了鍋。
“親娘嘞,跑上一萬裡!”
“這火車也沒有馬,難不成是裡麵的人在拉?”
“跑上一萬裡,那裡麵的人不得累死了。”
此時的普通百姓本就沒念過兩本書,怎麼也想不明白,他們第一次見到的火車是怎麼跑起來的。
正當眾人議論紛紛之時,曹瑋率先從車廂內捂著鼻子跳了出來。
“下車啦!”
爾後,應天的百姓們就見到,長長的車廂裡麵開始不斷有人從裡麵魚貫而出,就好像是無窮無儘一般!
見到這一幕,所有人都張大了嘴巴,“這,這真得有一千人了吧?”
朱元璋也在朱雄英的攙扶下出了車廂,兩人都臉色自若,洪武大帝的體格還是硬朗。
在朱元璋身後的百官隊伍裡,有十來人都是東倒西歪,儘管已經下了火車,還是熱不住一陣陣胃裡的翻江倒海,不時就要捂上嘴巴乾嘔幾聲,狼狽不堪。
朱元璋指了指那些暈車的官員,問曹瑋,“他們這是怎麼回事?”
曹瑋答道:“回陛下,火車不必馬車那般私密,一截車廂有數十人,空氣不便流通,一些身體疲弱之人會出現頭暈惡心是正常現象,片刻之後就沒事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又看向麵前的火車。
這次蒸汽火車能承載千人的能力,是眾人實打實看到眼睛裡的,誰也不會再說什麼“奇技淫巧”之類的話。
火車在鐵軌儘頭的巨石兩尺前停住,朱元璋看到這裡,再次開口問曹瑋:“火車到了軌道的儘頭,該如何折返回去?”
這是個實際問題,火車總不能一次隻能跑一個方向。
曹瑋輕笑著回答,“回陛下,隻需在這軌道的儘頭多鋪設一個環形,火車便能順著調轉車頭,朝來的方向而去,隻是此次鋪設這七八裡的軌道已經是緊趕慢趕,沒有多餘的時間來鋪設環形軌道……”
環形軌道,也稱燈泡環或u形軌。
最初的火車,無論是蒸汽火車,還是內燃機,都不支持雙向行駛,火車就必須要解決在到達終點之後掉頭的問題。
而最初的掉頭方式,是將火車車頭拆卸下來,再放到車廂的另一端安裝,或者是設立一個鐵軌機車轉盤,省去了來回折騰車頭的繁瑣工序。
但這些方法都太過耗時耗力,一輛火車進行掉頭工作,其他火車就得在後麵等著。
於是後來便有了燈泡環,u形鐵軌,火車隻需要順著軌道轉上一圈,就能順利掉頭。
這次在皇城外到製造局的鐵軌已經是趕工加點搭建出來的,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鋪設環形軌道。
自然而然的,這次蒸汽火車的掉頭方式就隻能使用最原始的方法:將車頭拆卸下來,挪到車廂的另一頭去。
之前宋平等人在鐵軌搭建完成後試運行,也是用這個辦法給火車掉頭。
順著曹瑋一邊講,一邊比劃手勢,朱元璋大概明白了曹瑋所說的意思。
既然火車掉頭不是問題,那就一切都好說了!
這蒸汽火車,就可以儘快投入到實用中去!
到時候,大明全國各地,就可以說是四通八達,再也沒有政令不通之處!
地方派軍、增援邊疆、賑災……這些事擱以前都是十分耗費時間的麻煩事,但如果將火車在大明全國推行開來,就能省下大量的人力物力!
好啊!咱的大明越來越好了!
朱元璋轉頭看向身旁的朱雄英,把這樣的大明交到朱雄英手裡,他心滿意足。
“陛下,是否還要乘火車回製造局那邊?”曹瑋問道。
朱元璋的駕輦還在製造局。
朱元璋想了想,最終點點頭。
火車對於所有的大明人都太新奇了,即便是朱元璋也願意多嘗試一番。
曹瑋當即招呼一眾匠人,忙活著將車頭拆卸下來,又集眾人之力,將車頭裝在了車廂的另一頭。
車頭很重,但也架不住人多,隻用了一刻鐘,在將近七八百名匠人的合力之下,順利完成調轉車頭的工作。
接著,所有人再次爭先恐後的進入車廂,隻是那些會犯暈車之症的官員被無情的留了下來。
車廂內的異物在簡單清理過之後味道小了很多,但如果讓他們再來一次,就真讓人遭不住了!
火車朝著製造局的方向再次出發,眾人漸漸適應了這種感覺,直到火車在製造局旁邊停下,所有人沒了第一次的不適之感,都再一次在心中驚訝於火車那強悍得負重能力,和不亞於疾馳的馬車的,風馳電掣般的速度。
朱元璋下了火車,拉著朱雄英登上駕輦。
一直在這裡等待的太監總管一聲“起駕回宮”之後,駕輦開始朝著皇宮緩緩行進……
朱元璋坐在駕輦上,笑著對身旁的朱雄英說道:“坐過了火車,才感覺這駕輦也太慢了些,咱都想讓火車直接開到咱的禦書房去。”
說完,不等朱雄英開口,他卻先哈哈大笑起來。
“這個曹瑋,真是個寶啊!”
這次朱雄英連忙點頭,“鐘田侯的智慧淵博似海,英兒在他身旁當真是收益匪淺,有他在,大明一定能越來越好。”
朱元璋咧嘴一笑。
這孩子,雖然離開了曹府,心裡還是掛著曹瑋呢……
回到皇宮,朱元璋也沒再進行朝會,而是將戶部尚書趙勉叫到了禦書房。
“微臣參見陛下!”趙勉進入禦書房,規規矩矩的行禮,臉色憔悴。
前兩天趙勉的老丈人劉三吾因罪入獄,自己的妻子劉氏也被牽連抓了起來,雖然此時還沒有行刑,但死與不死也沒什麼區彆了,趙勉便一直被此事困擾,心神不寧。
朱元璋抬頭看向趙勉,“趙勉,咱抓你妻子一家入獄,你可怨咱?”
趙勉抿了抿嘴,“微臣不敢,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既然嶽丈犯了罪,陛下下令處置也是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