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既然不回了,那就先弄小日本!_大明:撿到太孫,我教出千古一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撿到太孫,我教出千古一帝 > 第115章 既然不回了,那就先弄小日本!

第115章 既然不回了,那就先弄小日本!(2 / 2)

“哼!和談?你忘了洪武初年的時候,陛下派使者前往倭國,後麵發生了什麼?難道還要讓那種事再生一次?”

洪武二年,朱元璋譴使者前往倭國,卻不料倭國的懷良親王膽大包天,將大明的使者抓了起來囚禁,直到次年倭國由於內亂,懷良親王才迫於形勢,將抓起來的眾人放回。

如果真讓這種戲碼再上演一次,大明可真就顏麵無存了。

“此一時非彼一時,當初我大明建國之初,國力不穩,才讓倭國敢以下犯上,如今我大明國力強大,兵強糧足,量倭國也不敢造次。”又一名僉都禦史出列,侃侃而談。

“那你說,這些年倭國占了咱們那麼多便宜,殺了多少百姓?難道就這樣算了?”藍玉瞪著眼睛,看著那兩個文官。

兩人被藍玉那駭人的氣勢所震懾,一時不敢再開口,但瞧著樣子,明顯還是不認同出兵。

到此時,誰也沒能說服誰,到底是出兵還是派遣使者議和,朱元璋也沒能定下決策。

曹瑋覺得差不多了,往一旁邁了一步,站了出來。

“陛下,臣倒是有些愚見,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元璋見曹瑋站出來,心中驟然一鬆,就好像有曹瑋在,再怎樣的難事都會迎刃而解。

朱元璋自己都奇怪怎麼會有這種感覺。

“曹愛卿有何話,直說便是。”

“諾,”曹瑋一拱手。

“微臣覺得,李大人說的有幾分道理,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出兵之前,應該派人去倭國打探一番虛實。”

曹瑋話音一落,藍玉就瞪圓了眼睛看向他。

他以為曹瑋會幫自己說話,感情是來拆自己台的。

那李姓禦史有些訝異,不過片刻之後麵色便得意起來。

朱元璋也有些驚訝曹瑋會這麼說,畢竟以曹瑋之前提倡開海時說的那些話,可以看得出來他對倭國實在是沒什麼好感。

就連站在朱元璋身旁的朱雄英,都看不懂曹瑋現在是什麼意思了。

父親……鐘田侯不是說過,倭國人都是狼子野心嗎?怎麼現在態度轉變這麼大?

就在朱元璋幾人心中疑惑之時,卻見到下麵的曹瑋嘴角勾起一抹邪魅的笑意。

“陛下,據微臣所知,倭國雖是區區一個彈丸島國,但其國內卻有著一處藏儲量極為豐富的銀礦。”

說著,曹瑋笑著揮了揮自己的袖袍,“倭國來我大明打了這麼久的秋風,咱們也該收取些利息才是。”

“陛下,我們可以先派人去倭國查清楚那銀礦所在,之後再發兵不遲。”

曹瑋一番話,說的朝堂上的眾人有些猝不及防。

倭國有銀礦?

曹瑋從來沒有出過海,他從哪裡得知?

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此時才回憶起來,當初火車剛剛研造成功,曹瑋確實跟他說過此事,倭國有取之不儘的銀礦。

雖然之前派出海外尋找各種高產糧食的馬和還沒有回來,但在曹瑋為大明做出了許多事之後,朱元璋已經對曹瑋說的深信不疑了。

曹瑋不是一般人啊!

一般人可造不出蒸汽機、火車,一般人也想不出新型煉鋼法和製鹽術。

曹瑋說出口的話,就算再匪夷所思,最終也都一一應驗了。

就像當初曹瑋說可以造出火車,隻用燒水就能拉著千人不眠不休的奔襲萬裡,就像曹瑋當初說可以研造新型製鹽術,能讓所有人都吃上便宜的官鹽。

曹瑋當時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同樣沒人相信,可最後都一一成真了。

然而朱元璋相信曹瑋,卻不代表其他人也能毫無保留的相信曹瑋。

“曹大人,”剛才那名李性僉都禦史出聲喊道,“你所說倭國有銀礦,可倭國與大明有重洋之隔,遠在千裡之外,你如何得知?”

“據我所知,曹大人在入朝之前,以種地為生,可是沒有機會出海。”

“況且,洪武初年時陛下曾派人前往倭國,若是倭國有曹大人說的這樣一座巨型銀礦,嘿……恐怕我們要比曹大人更早些知曉。”

李姓禦史一番話說完,朝上大部分人都默默點頭。

“李大人說的有道理。”

“前朝曆代,也曾和倭國有過密切往來,若是倭國有如此大型銀礦,我們自當知曉。”

……

眾人的反應也在曹瑋的預料之中,他聽著耳邊的紛紛議論聲,麵色自若的開口,道:

“諸位大人,你們可知倭國那銀礦一年可產多少銀?”

眾人頓時收了聲,齊齊的看向了曹瑋。

“七百石有餘!”曹瑋赫然出聲。

霎時間!

大殿內一片嘩然,所有人都震驚於曹瑋口中那銀礦年七百石的產量。

“七百石?銀?!”

“一年產七百石?”

“這怎麼可能?”

“曹大人,你莫不是在跟我們說笑吧?”

曹瑋撇了撇嘴,“誰跟你們開玩笑,我說的字字珠璣,啊呸!字字屬實!”

眾人依舊覺得不可思議,年產量七百石,也就是……將近百萬兩!

甚至連朱元璋都猛然瞪大了眼睛,大手死死的握住了坐下龍椅!

曹瑋曾跟他說倭國銀礦取之不儘,用之不竭,那時他隻當曹瑋說得誇張了些。

可現在聽到銀礦的產量,朱元璋才明白,曹瑋說的是真的啊!

一年產百萬兩白銀……

他娘的!朱元璋感覺自己做夢都能笑醒!

曹瑋對眾人的反應很是滿意。

倭國那銀礦名為石見銀礦,自明嘉靖五年,也就是1526年開始挖掘,直到19世紀方才閉礦,前後整整開采了400多年!

而據記載,石見銀礦年產銀量最高是38噸。

噸這個計量單位明朝是沒有的,明朝最大的重量單位是石,1石為120斤左右。

1噸為2000斤,換算下來就是六百多石。

然而古時的斤重和後世現在的斤重也有不小的出入,曹瑋懶的仔細換算,二一添作五說出口就是七百餘石。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重生之按摩師的自我修養 npc太軟,玩家大佬紛紛淪陷 揣孕肚,嫁帝王,嬌嬌貴女上位了 末法天地長生仙 咒禁山海 仙道長青,我熟練度成仙 九龍奪嫡,從穩健皇子開始吃瓜 老太君重生,我帶孫女殺瘋全京城 惡吻 白眼狼家人全重生,我不管了又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