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大明的無上國威!
所有人都在震驚倭國銀礦的驚人產量。
此時大明全國一年的稅收,算上夏稅秋稅,把米麥、絹、錢鈔加在一起折合起來,一共也就千萬兩而已。
倭國銀礦一年產百萬兩白銀,就等同於大明一整年稅收的十分之一!
這筆財富可太過驚人了!
然而震驚過後,他們再次回到了最初的問題。
曹瑋所說的倭國巨型銀礦誰也沒有見過,更是沒人聽過一點消息,說是空穴來風也不為過,又如何證實這銀礦的真實性?
“曹大人,你說的這倭國銀礦實乃,一大寶藏,但此事究竟是真是假……無從得知啊!”
“若是真的,一切都好,若此事為虛……”
曹瑋聽完,輕笑道:
“怎麼,剛才李大人不是還說應當派使者去倭國和談,此事隻需要查證一番便能得知,有何不可?”
那人麵色一怔,訕訕道,“曹大人說的是。”
一旁的藍玉也閉上了嘴,雖然他十分看不慣倭國的種種行徑,但他對曹瑋同樣有著很深的信任。
平日裡的曹瑋看起來有些散漫,但在大事上卻從沒有含糊過。
而且,不論是因為朱雄英,還是曹瑋的諸多發明,都讓朱元璋對曹瑋十分看重,且有著足夠的信任,這點輕重藍玉還是拎得清的。
接著,
曹瑋又抬頭看向上方的朱元璋,拱手一禮,“陛下,這消息既然是臣提出來的,臣願出使倭國,為陛下尋得銀礦!”
此話一出,眾人看向曹瑋的眼神就又不一樣了。
李姓禦史主張派遣使者與倭國和談,可因為洪武初年的前車之鑒,加上這些年倭國的所作所為,誰也不知道此一次再派使者前往前去倭國,究竟會發生什麼。
李姓禦史自己的主張,可若是問他願不願意親自去倭國,他定然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誰願意以身犯險?
更何況中原和日本已經十幾二十年沒有過往來,這一次去日本就更加凶險叵測!
然而曹瑋,卻甘願為了那個誰也沒聽過,誰也沒見過的銀礦,親自前往倭國。
一時間,眾人不禁對曹瑋這個朝堂新貴高看一眼。
“曹大人不愧是國之棟梁!”徐允恭適時出聲,捧了曹瑋一句。
其他文武官員便也開始抬花橋。
“曹大人高義啊!”
“我等自愧不如。”
……
儘管不知道曹瑋的出發點究竟是為什麼,但就他甘願為大明出海尋找倭國的銀礦,這一點就少有人能做到。
朱元璋也擔心這一點。
倭國那等蠻夷之地,不通教化一般,倭國人更是狼子野心,若是派遣使者過去,就是出點什麼意外,說實在的朱元璋也半點不心疼。
但曹瑋不一樣啊,他是大明的大功臣,撇開收養了十年朱雄英不說,曹瑋給大明所做出的貢獻也是數不清。
煉鋼術、製鹽術、蒸汽機、火車,這些發明對大明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個都是彆人窮極一生也難以達到的高度。
可以說,在朱元璋眼裡,曹瑋本身就是個大寶藏,是大明的祥瑞,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給他帶來一個大大的驚喜!
若是讓曹瑋出使倭國,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以後沒了曹瑋繼續為大明發光發熱,那大明的損失簡直無法估量!
朱雄英也不想讓曹瑋身陷險境,此時忍不住開口道:
“鐘田侯,出使日本這等事,應當讓禮部人員前去更為妥當,另外,若是你走了,西郊製造局豈不是無人照應。”
曹瑋明白朱雄英的意思,朝他一笑讓他放心,“殿下,倭國那銀礦隻有微臣知曉,且微臣也隻知道一個大概方位,到了倭國之後免不了要調查一番,若是派彆人前去,恐怕更難找到銀礦。”
“這……”朱雄英聽出了曹瑋話中的堅定,這倭國他是非去不可啊。
朱元璋微微皺著眉,手指不斷敲打在龍椅上,發出一聲聲隻有自己能聽到的悶響。
大殿內一時間沒了人說話,變得靜悄悄的,所有人都在等著朱元璋下最終的決斷。
半晌之後,
朱元璋停下了手中的動作,說道:
“既然如此,那曹愛卿你便辛苦一趟吧,去倭國把那銀礦的消息打探清楚,隻不過隔了這麼多年,咱大明再次派人去往倭國,必須得把咱大明的氣勢給拿出來!好讓那倭國知道,咱大明不是他們隨便就能招惹的!”
大明之前和北元糾纏不休了二十多年,就對屢屢侵犯沿岸地區的倭寇隱忍了二十多年!
現在,北元已經被徹底鏟除,再也構不成威脅,是時候該向倭國亮劍了!
曹瑋聽到朱元璋答應了自己的請求,拱手謝道:“微臣謝過陛下……”
事罷,超散。
曹瑋原本打算去製造局研造磁流電機,此時也不得不先放下,一路來到禦書房,和朱元璋商議了出使倭國的具體事宜。
待曹瑋再次出了禦書房的時候,手中多了一道朱元璋的諭旨。
諭旨上麵的內容,是令海軍總督朱棣,帶領船隊與鐘田侯曹瑋一同前往倭國,查清倭國銀礦所在。
曹瑋先是回了一趟曹府,讓下人為自己收拾了一些衣物,之後便來到開海局。
按照朱元璋諭旨的旨意,開海局人員為曹瑋找了一艘快船,當日從應天水路出發,前往杭州。
兩日的路程,曹瑋剛剛適應了海船的搖搖晃晃,就已經到了海軍總督府。
朱棣接到消息,早早的在岸邊等待,在其身後是萬年不變一身黑衣的道衍。
船隻靠岸,曹瑋下了船之後,朱棣便迎了上來。
“曹兄,我們又見麵了。”朱棣臉上掛著淡淡的笑意。
道衍撚著手中的念珠,道“月前殿下聽聞曹大人一戰覆滅北元,曾想回到應天為曹大人慶功,但一時倭寇四起,隻能放了下來。”
“曹兄果真是威風啊,一戰滅北元,本王怎麼就沒趕上。”朱棣的語氣裡有些意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