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大宗買賣門檻極高,又需要有人脈和渠道,一時半會急不來的。不然你換個行當,先從小買賣入手,做力所能及的事。”俞成禮好心提醒,讓他不要過於激進。
尹長興謝過俞成禮,但對“小買賣”該從何著手,也還是沒有什麼頭緒。
他這幾日在定海港附近的城區所見,市麵上大部分生意都是開門坐店的大買賣,所謂小買賣大多就是支個攤子賣點吃的喝的,但尹長興又並無烹飪手藝,乾這行怕是更要賠本。
這其實也是舟山特殊的貿易環境,來這裡做買賣的生意人,八成以上都是從事跨國貿易,經營規模自然不會太小。話說回來,主要依靠零售的買賣,也很難在定海港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長期維持下去。
舟山定海港雖然比尹長興想象中的景象更為繁榮,但要找到一門能夠入行的生意卻並不容易,甚至比他預計的還要困難得多。
除此之外,像尹長興這樣的外國人,在本地的生活狀態也不免會有一些不適應。這裡的社會充滿了各種稀奇古怪的規則,有很多都是尹長興所不能理解的,比如為什麼馬車轎子人力車在路上都默認靠右行進,為什麼大額交易都要使用海漢銀行發行的紙鈔來結算,為什麼加入海漢國籍要設立門檻等等。
有一些問題他能自行找到答案,但有更多的問題卻是困擾著他,而他在本地無親無故,也難以找到能給他解答這些疑問的人。
尹長興不禁想到了在西歸浦結識的僧人秀念,他在定海港下船的時候沒能來得及跟秀念道彆,所以並不清楚其具體去向。但他知道運來舟山的日裔難民都被送進了移民營,日後肯定是要入籍海漢,如果有機會能見到秀念,或許會從他那裡得到某些問題的答案。
雖然尹長興隻是放空的時候想到了秀念這個朋友,但再次見到秀念的機會比尹長興想象的來得更快。
俞成禮在城區轉了幾天之後,基本已經放棄了自行出售存貨的打算,放了一些樣品在幾家店鋪寄售,如果賣出再給店家提成。這樣店家不用動用大量資金吃進俞成禮的貨,但如果幫他賣出去也還是會獲得一份收益,也算是雙贏的操作。
當然了,店家隻負責幫俞成禮談成買賣,但交貨結算仍是由俞成禮自行完成。這天有一家布行通知俞成禮,賣了十二匹綢布出去,讓他自己去交貨收錢。
雖然不算是什麼大買賣,但對於俞成禮目前的狀況來說,能儘快回血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店家告訴他,買家是島上某個鎮公所,相當於是跟官府做買賣,這樁生意很穩當。
俞成禮卻不敢因此而大意,以他在平戶做生意的經驗,官府的錢豈會那麼好收,搞不好就變成給某位官員上貢了。不過這買家訂的綢布也不算什麼高級貨,這筆錢他也不是承擔不起,俞成禮左右無事,便決定自己親自跑一趟,送貨結賬順便結識一下買家。
俞成禮讓人雇了一輛大車,從倉庫裡取了貨,臨走的時候也帶上了尹長興。
目的地離城區僅有幾裡之遙,而且還有官道相連,他們很快就抵達了交貨地點。
尹長興跳下馬車,一眼便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忍不住開口招呼道:“秀念師傅?”
秀念也沒想到居然能在鎮公所門口碰到老熟人,連忙過來與尹長興和俞成禮相見。
“秀念師傅怎麼會在這裡?”尹長興驚訝地問道。
“在下便在此處當差。”秀念指了指鎮公所的大門,然後反問道:“二位為何會來這裡?”
“你在這裡當差?那可是太好了。”俞成禮聽秀念這麼一說,頓時覺得輕鬆不少,指了指馬車道:“白泉鎮定了一批綢布,我這就給運過來了。”
“原來是這事!”秀念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那就把貨先暫時放在車上,兩位隨我進去辦理手續。”
這批綢布的確是鎮公所定的,不過倒並非私人用途,而是鎮公所勞軍方案的一部分。白泉鎮有十二戶人家有子弟在東海艦隊中服役並參與了這次出征,江子安與眾人商議之後,便決定給這十二戶軍屬發放一些實物獎勵。從城區訂購的這批綢布,也是實物獎勵的其中一部分。
當時開會討論的時候,秀念便在一邊旁聽,所以也知道鎮公所的這個安排,隻是沒想到接下這筆生意的居然是認識的故人,而且還能在鎮公所見到他們。
“士彆三日當刮目相看,想不到秀念師傅幾天沒見,就已經在官府當差了!”俞成禮連連感歎,認為秀念真是遇到了極好的機緣。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