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運放了筷子,其他同桌的人自然不會不識趣地繼續端著碗狂吃,當下也都很默契地放下碗筷擦擦嘴,順便誇獎幾句這食堂的飯菜,表示如果有機會還想再來。
眾人表現出來的知情識趣讓楊運也很滿意,指關節輕輕在桌上敲了敲道:“各位都吃好了?那行,這就回去辦公吧!”
回到商務處辦公樓,俞成禮終於是得到了單獨接見的機會。
俞成禮隻報上了自己姓名,楊運便問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俞老板是從平戶來舟山的吧?”
俞成禮連忙應道:“楊大人真是好記性,小人正是隨東海艦隊一同撤到舟山的商人之一。”
楊運點點道:“那最近情況如何?有沒有在島上選中合適的地段?如果需要修建商棧,我可以推薦官方的施工隊給你,保證價錢公道,質量可靠,連建造費用也可以向海漢銀行借款墊付。”
俞成禮道:“多謝楊大人好意,不過小人目前還沒確定是否要在舟山購地置產,近期仍在各處鄉鎮走動,調查市場行情,順便推銷一下手頭的存貨。”
楊運笑道:“俞老板倒是很有耐心啊!我記得俞老板是在做紡織品生意,那在本地的銷路如何?”
說到銷路,俞成禮不禁苦笑道:“舟山本地的紡織品生意競爭激烈,小人這點本小利微的生意,實在很難與大商戶競爭,所以也隻能往鄉下地方跑跑,碰一碰運氣。不過效果一般,迄今為止,連存貨的一半都還沒賣掉。”
楊運收起笑容,露出很誠摯的表情問道:“那不知道我有什麼可以幫到俞老板的地方?”
俞成禮覺得跟楊運這種官員打交道真是很舒服,對方沒有官架子不說,而且會主動詢問經營者遇到的實際困難,並且表示可以施以援手,這可不就正是自己來拜訪他的目的嗎?
俞成禮道:“小人近期已經跑遍了舟山島上的各處鄉鎮,還想去轄區內的其他島上看看,聽說這還得另行申辦手續,所以想請問楊大人有沒有什麼便利的辦法,可以讓小人儘快成行?”
楊運沉默片刻開口應道:“就這個要求嗎?”
俞成禮拿捏不準楊運的意思,隻好謹慎地說道:“若是楊大人覺得此舉不妥,不妨給小人指條明路。”
俞成禮心道楊運如果是想索要好處,那自己能出的價錢也不會太高,畢竟當下已經很難用庫存的貨物賺到多少錢了,少虧就當是贏了。他雖然已經提前有所準備,但如果楊運要價過高,那自己還不如直接把存貨打折處理給本地的同行算了。
便聽楊運說道:“俞老板這個要求不難,我給你開個許可證明就是了,上麵會寫明你可以去的島。到時候如果有人查問,你隻要出示這個證明就行了。”
俞成禮倒是沒有想到楊運如此爽快便答應下來,連忙起身謝過。楊運示意他坐下,當即便拿了紙筆,手寫了一份許可證明,末了簽字蓋上舟山商務處的印鑒,遞給俞成禮:“你再看看,上麵可有遺漏之處?”
俞成禮起身雙手接過,仔細看了上邊所寫的內容,連有效期都特地注明了自今日始的三十天,果然是與楊運的描述一致,想來有了這份公文在手,就能自由進出舟山群島的各個大島了。
“多謝楊大人成全!”俞成禮小心翼翼地收起這張公文,然後從懷裡另外掏出一個信封,呈送到楊運桌上:“些許心意,還請楊大人莫要嫌棄。”
楊運沒有伸手去拿俞成禮的信封,而是示意他先坐下:“正好我也還有點事情,想問問俞老板。”
俞成禮不明其意,但知道楊運應該不會對自己有什麼惡意,當下便坐回原位,靜待對方提問。
“俞老板對長崎港的情況熟不熟?”
楊運提出的問題完全出乎俞成禮的預料之外,他愣了一愣才回過神應道:“倒是去過幾次。”
楊運點點頭,繼續發問道:“那俞老板以前是否在當地有過貿易活動?有沒有跟長崎官方打過交道?”
俞成禮越發有點摸不準楊運的意圖,隻能小心翼翼地答道:“小人去長崎的目的隻是為了交割貨物,與官府並無來往,更沒有做過任何對海漢國不利的舉動。”
楊運笑道:“俞老板誤會了,我不是要調查你有沒有做過對我國不利的事情,隻是想聽一聽你對長崎港的跨國貿易活動有什麼看法和見解。”
俞成禮心道莫不是海漢人認為打了平戶還不夠,還要把長崎港也給端掉?那樣一來,日本可就沒了正規的外貿港口,今後外國商人要跟日本做生意,大概就沒以前那麼便利了。
俞成禮認為楊運隻向自己一人谘詢這種問題的可能性極低,所以他也不敢有所隱瞞,隻能按照自己所知的情況老實回答:“長崎港若論繁榮程度,尚不及戰前的平戶港,不過因為長崎港是歸幕府直接管轄,很多商人都更加看好長崎港的今後的發展。而且近幾年幕府不斷修改貿易製度,把西洋商人的目的地慢慢轉換到長崎,以加強對跨國貿易的控製。實不相瞞,如果不是爆發了這場戰事,估計再過一兩年,小人也會去長崎再開個店鋪。”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