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凒聽到這話,又是沉默了片刻。他不太明白海漢人為什麼要搞這麼一個半公開的比武活動,難道是為了刺激各國,加大向海漢委派軍事人員留學的力度?
事實上這種活動在海漢軍中並不新鮮,各支部隊的內部比武幾乎年年都有,跨地域的軍中大比武也會不定期地舉辦。而來三亞接受培訓的外國軍事人員,那自然也要入鄉隨俗,按照軍方所安排的一些項目來比拚一下學習成果。
當然了,邀請各國駐三亞的頭麵人物到現場觀戰,這的確是有李凒所猜測的目的在裡邊,不管勝負結果如何,這都將對各國形成很直觀的刺激。
勝利者要保持自己的軍事優勢,失敗者要設法縮小與強者間的軍事差距,所以每次的大比武之後,參賽各方往往都會有加大投入的新措施出爐。不管是訂購軍火還是送更多的軍事人員來海漢受訓,軍方都將從中獲得很直觀的收益。
不過因為每年迎來送往,留在三亞受訓的外國軍事人員數量一直都在變化,所以這種大比武也沒有一個確定的舉辦周期,每一兩年看有合適的時機便會舉辦一次。上一次的大比武,便是在去年年初的征西行動之後,距此已經過去了一年半了。
李凒沒有立刻拍板作出決定,而是繼續向安道石問話道:“你們平時訓練,應該也與其他國家的軍人有不少接觸,依你之見,比武有多大的勝算?”
安道石應道:“世子,此事說來較為複雜。據卑職所知,這比武分了若乾項目,有射擊、越野、障礙賽、格鬥等等,各國軍人或有自己所擅長的項目,但沒有哪一國能在所有項目稱霸。因此比拚的最終勝負結果,在事前很難預測。”
李凒道:“我記得當初在國內選拔留學軍人的時候,你便是贏在了越野一項上,想來這個項目應該是你所擅長了。”
安道石道:“若以我國目前在這裡的受訓人員而論,卑職的確在這個項目上能確保第一,但其他國家的受訓人員也不是沒有能人,如那安南國派來的軍人,便有好幾個常年混跡山林的厲害角色,論對本地環境和氣候的適應能力,卑職實在比不過這些人,隻能儘全力一戰。”
安道石的表態雖然顯得有點示弱,但李凒也是個明事理的人,知道他的確是在實話實說。這三亞與朝鮮半島相隔數千裡,氣候和地理環境都大不一樣,李凒初到這裡的時候也覺得難以適應,而安南國的氣候環境據說與這海南島極為相似,想必派來受訓的軍人對本地環境的適應狀況也要大大好於朝鮮軍人。
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安道石說出必定能在越野一項勝過所有人的承諾,那大概也未必能夠實現,反而有可能因為沒有實現目標而遭到李凒的責難。
李凒道:“那你覺得這個大比武,我國是參加好,還是不參加好?”
安道石應道:“卑職以為還是參加好。”
“說說理由。”
“與其他各國軍人同場競技,若能勝個幾場,自然是揚我國威軍威的好事。即便不敵,但也由此可知差距所在,尚有追趕可能。海漢尚武,軍中更是興盛比武之風,若是我國根本不參與,恐怕會被其他國家視作畏戰之舉,於我國名望不利。”
“言之有理。”李凒聽了安道石的理由,才發現自己隻想到了競技失敗的風險,卻沒想到如果避而不戰,會對朝鮮造成更大的負麵影響,看來必須得讓安道石等人出戰才行了。
“那既然如此,校方還要讓你特地來請示,其實也隻是走個過場了?”李凒想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之後,便意識到拒絕出戰是不太可能了。
安道石道:“或許校方認為給予選擇的權力,是對我國的尊重。”
李凒微微點頭,認可了安道石的說法。海漢人讓安道石來打一聲招呼,便算是把該有的禮節性手續都辦完了。
“那你替我回話,朝鮮國參與此次大比武!”既然不能不參加,那也隻能先硬著頭皮上了,李凒最終還是作出了決定讓安道石等人出戰。
安道石的表情倒很平靜,似乎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當即便應下來。
“還有,你回營之後,告訴其他人,隻要能在比武拿到任何一項的頭名,便賞銀五百兩!待回國之後封禦前校尉!”李凒心知光靠口頭激勵肯定不夠,還是得拿出實打實的獎勵刺激一下這些部下才行。
雖說因為手中拮據,李凒一時拿不出太多的賞銀,但起碼不要錢的頭銜可以先承諾出去,好歹也是一項特殊的榮譽。
安道石聽完封賞之後,連忙先俯首謝恩,然後表示自己和同伴一定都會儘心竭力,在比武中為國爭光。
李凒雖然知道安道石的表態也沒多少底氣,但如今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希望這些軍官能替朝鮮國爭一口氣。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