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符力最想觀察到的情況,在崇禮門卻一直沒什麼動靜。
漢城這次鬨得這麼大,舉事之人肯定會從去其他地方調兵進入漢城以控製局勢,如果能夠觀察到這些入城部隊的旌旗,或許便能從中推測出到底是哪些高官參與了這次政變。
但崇禮門這些天裡絕大部分時候都緊閉著,彆說大股部隊出入,就算是傳遞軍令的零星散騎都沒見過幾個。城牆上的守軍倒是每天換防,但朝鮮軍的軍服裝備大多破破爛爛相差無幾,這樣卻看不出他們所屬的部隊。
這當然不是巧合,符力能想到這是對方有意在回避崇禮門外的塔樓。他們知道海漢會在這裡監視漢城動向,又不敢對這個地方動手,那麼要想守住秘密,就隻能棄崇禮門不用了。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海漢當初策劃修建這個塔樓的時候,大概完全料想不到今時今日這種特殊狀況,監視的效果其實大打折扣了。
但也正因為如此,符力才篤定城內的亂黨不敢對自己所在的這處據點下手,否則他們也不用應對得這麼小心了。不管之後是動武還是談判,這裡應該都不會有太大的危險,所以他才有底氣勸慰梅百計,不用太擔心這裡的安全問題。
入夜之後,梅百計早就離開了這個會讓他心跳加速的塔樓,但符力還在這裡守著。他現在吃喝拉撒睡都在塔樓完成,哪怕明知夜間沒什麼可看的東西,他也還是堅持這樣做。
城牆上和城內都是一片黑寂,隻有偶爾能夠見到幾支火把在遠處的街巷中活動,符力知道那應該是巡夜的士兵。自出事以來,城內便實施了宵禁,最開始幾日還能借由城內各處因為各種原因燃起的大火進行觀察,而現在大火已熄,入夜後幾乎就看不到城內的情況了。
“城裡這些家夥……到底是在偷偷摸摸的乾什麼呢?”
符力對於城內亂黨的舉動不是太理解,既然漢城形勢已定,那就應該儘快推出新王,同時主動聯係海漢展開談判,隻要新王能得到海漢的認可,那麼這場政變基本就算成了。而如今城內明明已經安定下來,但卻沒有進一步的動作,他們究竟是在等什麼?
符力所掌握的情報實在有限,就算他留意到了一些不尋常的地方,也還是難以推算出事情的真相。他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繼續盯著漢城,等待形勢發生變化——就算城內亂黨默不作聲,海漢這邊也不會一直等下去,遲早都會采取行動。
第二天醒來不久,符力便得到了來自江華島的消息,兩位將軍決定要向漢城進軍了!
這其實是在符力意料之中的發展,隻是他之前無法確定具體的時間而已。不過對於駐守這個據點的人們來說,這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隻要大軍一到,他們就真的不用再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了。
不過符力沒有立刻向所有人公布這個消息,因為大院之外還有數以千計尋求庇護的朝鮮民眾,如果消息傳開很容易會走漏風聲,他也不敢確定有多少奸細混在這民眾中間打探消息。
這些人大多是因為這場叛亂而導致無家可歸,而漢城附近最安全的地方,大概便是城外這處海漢據點了。符力還命人每天拿出兩百斤糧食,熬粥施舍給這些難民。
這一方麵是為海漢掙一個慈善的好名聲,另一方麵也是安撫民眾情緒,畢竟附近有大量糧食存儲的地方真的不多,一旦這些難民因為饑餓而失去理智,那就會變成一批可怕的流民,對這處據點形成巨大威脅。
不過在打退了幾撥亂兵的騷擾之後,這處據點的武力水平已經充分得到了展示,就算這些難民中有一些心懷不軌之徒,也不敢輕易挑戰據點的武裝守衛了。
符力還有一點私心,他希望海漢軍控製了漢城外圍之後,能將這些難民分批接走,安置到彆的地方去——比如海漢控製下的遼東、山東殖民區。大批引入移民,那可是實打實的功勳。唯一的問題,就是要儘量瞞著朝鮮官府進行這件事,否則肯定會引發兩國糾紛。
符力所不知的是,李凒已經代表朝鮮國放寬了對移民事務的限製,今後將允許朝鮮民眾自行選擇去彆國定居,就算現在把據點外的難民帶走,也不會引發外交問題了。
符力雖然有心保守軍事機密,但實際上這個秘密的保質期也不算太長,當天下午就有來自江華島的船隊抵達了漢城。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最先被船隊送到漢城外的並非荷槍實彈的大股部隊,而是數萬斤糧食。
雖然從江邊卸貨開始就有很多人在眼紅這些糧食,但沒什麼人敢去挑釁海漢人的運糧隊。有個閒漢未經允許便自顧自地湊到近處打算渾水摸魚,當下便被海漢兵一槍托砸翻在地,一通亂踢打得他半晌爬不起身來。
有了這樣的反麵教材擺在眼前,原本還有一些準備上前嘗試的人便暗暗打消了念頭。反正海漢人也會繼續施粥賑濟,雖說吃不飽,但也犯不著為了搶一點糧食就拿自己性命去冒險。
這些糧食全部被運進了據點,原本還空著的幾處倉庫也在半天之內就被填滿了。而梅百計在此期間又被調去當上了臨時庫管,負責組織人員接收清點剛剛運抵這裡的軍糧。
不過此時梅百計的心情倒是已經輕鬆了很多,既然軍糧都已經到了,那大部隊還會遠嗎?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