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夢想與信仰3500字求追讀)
喝高了的阿庫婭,第二天便被林誌生拉硬拽地喊起來。
今天就是揚帆起航的日子,既然想要以海上餐廳為目標航行,自然就需要將餐館裡的鍋碗瓢盆、桌椅冰箱等東西搬到船上。
這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幸好風車村的村民主動跑來幫忙,不然單靠林誌跟走路還能睡過去的阿庫婭,指不定要搬到什麼時候去!
林誌交給木匠們打造的帆船,規格比原著中紅腳哲普的海上餐廳巴拉蒂小上很多,甚至還沒有黃金梅麗號大。
粗壯的桅杆豎立在船體中間,封頂的寬敞甲板總共有兩層空間。
第一層就是用餐的地方,麵積不是很大,隻能放下六台餐桌的樣子。
畢竟炒菜做飯不是林誌開這間海上餐廳的主要目的,不需要太過寬敞的地方,也不用特意招聘店員。
第二層則用於林誌跟阿庫婭的日常生活起居,有一個精致小巧的甲板觀景台。
船體兩側都設有平坦的進出口,方便想要用餐的客人自由進出。
在阿庫婭的死纏爛打下,代表這艘船的船頭標誌物,是豎立起來的水之女神像。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艘具備堂食功能的單桅帆船。
拋除餐廳性質,跟普通的海賊船沒有太大區彆。
“三位老哥辛苦了,這艘船我很滿意,多少錢現在就結清吧。”
風車村唯一的出船口岸上,林誌向身邊的三名木匠出聲詢問。
起初打造這艘船的時候,他們給出的預估價是五十萬貝利,可隨著後麵添加的小型餐廳跟其他各種要求,很顯然現在這艘船的價格還要更高。
令林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三名穿著白色背心的木匠像是早就商量好般,相視一笑,淡然地
擺了擺手。
“錢的話就不用了,這一年多裡你總是偷偷給我們的菜加量,我們都看在眼裡。”
見林誌嘴唇微動想要拒絕,為首一名眉毛很粗的木匠搶先一步繼續說道,“實不相瞞,我們三兄弟年輕的時候,也有過要向往自由出海冒險的夢想。”
“可等到真的想要付諸行動的時候,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已經是長大了,肩膀上需要背負的東西也多了很多。”
此時,另外一名木匠看向林誌,接著話說道:“沒錯,現在的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愛人、孩子,儘管我們樂在其中,完全不認為那是束縛夢想的枷鎖,但卻不得不將其封存在內心的最深處,等待其重新綻放光芒的那一刻。”
“在聽到你想要出海的計劃那時開始,我們就意識到,這個時機已經到來!”
說到此處,三名木匠皆不約而同地抬頭,望向停靠在岸邊,那艘在浪濤中安靜搖擺的單桅帆船。
夾雜著歲月痕跡的雙眼深處,閃動著憧憬與向往。
“這艘船是我們夢想的延伸,就拜托你,帶著它一起去見識大海的波瀾壯闊吧!”
“男人的出航,就應該充滿無限自由的氣息啊!”
木匠們臉上洋溢起燦爛樸實的笑容,在陽光的照射下,是那麼地令人動容。
“既然如此,那就多謝了。”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林誌自然沒有任何客氣的理由。
在心中為自己曾經給他們上過隔夜牛肉表示深刻歉意後,他看向三人的目光變得嚴肅而認真。
“正好這艘船還沒有正式確定名稱,就由伱們來給它命名吧。”
聞言,三名木匠愣了一下,臉上浮現出無比激動的神采:“真的可以嗎?!”
“沒錯。”林誌給予肯定。
雖然隻有簡短的兩個字,但卻在一瞬間牽動起三名木匠那顆沉寂多年的心。
略帶褶皺的眼眶溢出一圈熱淚,模糊的視野中,他們仿佛看到了年少的自己坐在海灘前,因為海賊船的名字而爭吵不休的畫麵。
“無限……夢想號。”
粗眉毛木匠收起失態的情緒,抬手摸了摸眼角的淚花,看向林誌帶著懇請的語氣說道:“如果可以的話,林誌小哥,拜托你將這艘船命名為無限夢想號吧!”
“無限大的夢想麼……”
林誌低頭沉吟一會,在木匠們忐忑的注視下高高豎起大拇指,笑著說道,“真是非常棒的名字呢!”
至此,名為無限夢想號的海上餐廳正式誕生!
等到阿庫婭跟前來幫忙的瑪琪諾將最後一箱酒水搬上船,也就到了離彆的時刻。
準備就緒的林誌跟阿庫婭踩著停靠台的階梯,登上了無限夢想號。
聽到船的名字已經定下來,還處於半醉酒狀態下的阿庫婭瞬間清醒,嘴裡嚷嚷著為什麼不是“阿庫婭大人號”,或者“向阿庫西斯獻上美好祝福號”。
林誌隻是簡單地用一句“那你把船買下來”,就讓阿庫婭徹底閉上了嘴。
拋開木匠們的寄托不說,單純這些奇葩名他就不可能采用!
臨行前,瑪琪諾、村長烏普·史拉布等一眾村民,全都趕來海岸邊,向即將出行的林誌跟阿庫婭揮手道彆,表達出自己的祝福。
“喂!林誌!阿庫婭!”
“等我長大成為一名真正的海賊後,肯定會變得比你們更強,擁有比你們更厲害的夥伴,到時候再見麵啦!!!”
小路飛將橡膠雙手拉伸,圍著嘴巴充當起擴音器,向林誌與阿庫婭大聲叫喊。
呆萌的雙眼撲閃著淚花,既有羨慕,也有不舍,更帶著幾分難以動搖的堅定。
“希望到那個時候,你能夠把欠我的飯錢補上!”
站在船尾的林誌輕笑著做出回應。
聞言,前一秒還滿眼是淚的小路飛當即將臉瞥向一邊,裝傻充愣地吹起了口哨。
“這臭小鬼!”林誌忍不住搖頭笑罵一聲。
清爽的海風從遠方吹來,潮起潮落,帶動著岸邊揚帆的船緩緩駛向遠方。
divcass=”ntentadv”“各位,讓我們最後,再用阿庫婭大人傳達給我們的方式,向他們表示最真誠的送彆吧!”
村民中,一名皮膚黝黑的中年男人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