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慕子煜這邊。
明丹心和慕少英都進穀裡來住下了,這四人還在爭來論去的。
原因嘛,便是為了此次鍛造黯華所用的材料。
明初心拿出來的乃是一塊曜石。
與尋常的黑曜石不同,聽明初心說,這塊曜石是從龍腹裡取出來的。
“昔北榮大荒有真龍墜天,因負傷,致性情暴虐,為害作惡,赤地千裡,民不聊生。其吞山入腹,以解體中邪祟;飲儘三江,以緩腹中惡火;滅儘六國,以除血中汙穢。幸得聖人降世,降龍伏虎,鎮壓北澤大荒中,永世不得翻身。聖人刨開龍腹,移山填海,還三江清流,六國生靈。今過北荒大澤,還能聞惡龍喘息。蓋邪念未儘,惡意未除耳。”
這就是這塊曜石的來曆了,慕子煜也是聽過這個故事的,卻是沒有當真,隻當是上古神話。如今看明初心把這塊曜石拿出來,又和這個故事聯係在一起,慕子煜忍不住問道:“這個故事,是真實存在的?那這塊曜石,就是那龍吞入腹中的山?”
明初心點頭:“當然了,還是我很久之前,偶然翻看明丹穀卷宗才了解到的。這塊曜石也放在角落裡不知多久了。”
慕子煜又問道:“可是一座山,怎麼會化作這麼小一塊?”
明初心笑道:“寫這個故事的人應該是道聽途說。我來解釋解釋吧。所謂“邪祟”,“惡火”,“汙穢”,分辨指的是邪咒,內傷,劇毒。那龍身中了詛咒,又負內傷,體內還有毒素,吞山有什麼用?這山也不是真的指大山,而是靈脈。”
“所謂三江水,也是指流淌出地下的靈氣,龍截斷了靈脈,那片地域自然是“赤地千裡”,連植物都沒辦法生長,自然是“民不聊生”。”
“不過這滅儘六國人,卻是事實。但是,這後麵還有一句“還三江清流,六國生靈”,說明當時那六個國家的人口並沒有真的死。”,明初心點著桌子,想了想道:“在我想來,應該是被那龍掠去吸收生命之力了,而那龍截斷了靈脈用來治傷,靈氣又保住了那幾個國家人的性命。當然,這裡麵有沒有誇張描寫,我就不清楚了。也許這“六國”,指的是隻是幾個城池。畢竟在發生故事的那個時間,王國都還沒有脫離出來呢。”
慕子煜聽得連連點頭,玲瓏卻是好奇問道:“你怎麼知道得如此清楚?這快曜石,又怎麼會在明丹穀?”
明初心不答,卻是神秘一笑,慢條斯理給自己倒了杯茶,急得一旁明蘭心抓耳撓腮。
放下茶杯,明初心這才繼續說道:“因為,故事中的那位“聖人”,曾到過我明丹穀求藥,而這塊曜石,就是他送給明丹穀的禮物。”
眾人皆驚,玲瓏忙問道:“我在穀中也住了許久,怎從不知有些事?莫不是你瞎編亂造的?”
明初心失笑,連連搖頭:“這事在明丹穀也很是隱秘,我之前翻看典籍的時候,偶然找到了之前某位穀主的手記,這才了解到了這件事。”
他臉上笑容散去,語氣沉重:“那位“聖人”並不是要鎮壓惡龍,相反,而是要救它。因為當時盯上那條真龍的勢力可不止五六個。”
聖人降龍伏虎,鎮壓於北澤大荒中,永世不得翻身。
短短幾十個字,眾人卻能通過明初心沉重的語氣想象出當時的那場大戰。
“後來呢?後來如何了?”,明蘭心追問道:“那龍被救了嗎?”
明初心又笑起來:“當然啦。不然這塊曜石可就不會出現在明丹穀了。”
他繼續道:“明丹穀的丹藥雖能解毒療傷,卻不能解開詛咒。於是……“聖人”用自己,幫那龍解除了詛咒。後來那龍帶著“聖人”不知去向。這故事被那“六國”裡存活下來的人口口相傳,逐漸演變成了這個故事。”
“那位“聖人”是誰,他怎麼要救那條龍?”,眾人聽了這個故事都是心中激蕩,難以言喻,片刻後,慕子煜問道:“他既然能“降龍伏虎”,想必在當時也是位赫赫有名的大修士吧?”
明初心並不作答,隻淡淡一笑,一旁的明蘭心長歎一口氣,語氣複雜:“好哥哥,你怎麼還不明白。所謂“天生聖人”,指的就是像我一樣的先天之靈啊。”
【作者題外話】:2):陰柔不等於娘炮,陽剛不等於野蠻。各位看官還請一笑而過
3):龍和聖人的故事會填坑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