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yczek),這位世界排名112位的球員通過資格賽考驗進入正賽。
1987年出生,但職業生涯卻僅僅隻在墨爾本公園贏過兩場球,其中就包括今年首輪擊敗澳大利亞一位本土外卡球員的勝利;如果四大滿貫全部疊加起來,也隻是在正賽贏過五場而已,兩場來自澳網、三場來自美網。
方方麵麵來看,這都是一位缺少衝擊力的對手。
然而,納達爾苦戰五盤,決勝盤以“7:5”的比分,驚險過關,差一點點就要爆出第三個比賽日的最大冷門——
對了,那一場球也是羅德拉沃爾的夜場。
除此之外,納達爾的晉級道路始終缺少嚴峻考驗,隻有第四輪直落三盤擊敗安德森的比賽算是一個亮點。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八強陣容全部塵埃落定之後,人們的視線都紛紛聚焦在“高文vs納達爾”的對決之上。
一方麵,這是新生代挑戰四巨頭的比賽,確實是從去年連綿到今年的焦點,同時也成為今年澳網八強戰的最大看點。
另一方麵,這也是納達爾今年澳網真實競技狀態的試金石,人們可以看看,納達爾是否具備衝擊冠軍的狀態。
從實際比賽進程來看,納達爾……確實遠遠沒有達到自己的最佳狀態。
“3:0”。
開局比分,這隻是一部分而已,更多還是散落在兩個人底線擊球對抗的諸多細節之中:
正手。
此前不止一次說過,正手是納達爾的最強武器,同時也是建立整個戰術體係的基石;但是德約科維奇經曆多次交手之後,反而在納達爾的正手尋找到突破口,相較於納達爾穩定紮實的反手,正手倒是容易不穩定。
納達爾的比賽,有一係列戰術都是經典:
比如,後側步側身正手的斜線insideout。
比如,二區外角發球配合正手直線。
比如,防守狀態下正手勾球的outsidein。
等等等等。
可以看得出來,正手擊球,對於納達爾來說,不僅是用來布局壓製的,而且也是用來一錘定音的。
在納達爾狀態好的時候,正手擊球又快又重又轉,同時還能夠依靠旋轉控製落點,往往都是瞄準邊邊角角擊打,所以,即使正手總是添加強烈上旋,並不是普通的平擊球,也能夠通過落點和旋轉逐步建立優勢。
但納達爾狀態不好的時候,正手擊球往往容易失準,瞄準邊邊角角的擊球總是容易出界,手感控製略顯欠缺。
那麼,此時納達爾為了確保自己的比賽能夠順利進行,隻能為正手添加保險,落點和線路的控製就需要保守一些,甚至還會進一步增加上旋。
但關鍵就在於,納達爾的正手本來就帶有強烈上旋,落地之後彈跳非常高,這也意味著給予對手更多防守的機會和調整的空間——
一旦落點不夠深不夠偏,無法形成有效壓製,那麼納達爾正手所帶來的衝擊也會跟著下降。
這也意味著,不僅是一錘定音的那一拍球被減弱威力;而且回合擊球過程中的壓迫和限製也跟著減弱威力。
這些環節,一環扣一環,環環相套,方方麵麵地,深刻影響納達爾的比賽。
今天,就是如此。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