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對決,名不虛傳。
那麼,高文呢?
高文正在移動,和德約科維奇一樣,在底線的橫軸上大範圍移動,兩道身影,同時朝著自己的左側移動。
交錯而過。
腳步,從大跨步到小碎步,一邊衝刺一邊調整,視線餘光始終在觀察對手的擊球。
儘管高文預料到了德約科維奇應該會選擇斜線,並且提前移動,但這次,德約科維奇的算計走在前麵。
一個側旋加外旋,比高文剛剛的變線更加出色,落地之後的往外彈跳,增加移動的距離,整個擊球空間也發生改變。
怎麼辦?
狂奔之中,高文就已經完成判斷——
即使腳步趕到,但揮拍空間和擊球空間都所剩無幾;而且,德約科維奇的腳步正在歸位,重新尋找防守重心和腳步節奏。
這也意味著自己的回球,需要進一步牽製德約科維奇才行。
腦袋,高速運轉。
一蹬。
整個人往前衝了一步。
再一踩。
右腿蹬地踩下緊急刹車。
一衝一停,地麵反作用力如同山呼海嘯一般撲麵而來,緊繃的肌肉從小腿一路蔓延,轉眼整個身體就成為一張拉滿的弓箭。
發力?
難道高文在如此被動的局麵下,準備發力嗎?
卻見——
高文同樣側身背對球場,同樣采用單手反拍。
一擋一切。
沒有揮拍空間,那麼高文就放棄揮拍,僅僅隻是用小幅度的切削退檔。
沒有擊球時間,那麼高文就壓縮擊球動作,通過拍線和網球的摩擦製造旋轉。
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
一觸。
非常非常短暫的一觸,但是,手腕柔軟而細膩地包裹住網球,緊接著,就可以看到網球已經飛了出去。
這拋物線……?
因為高文的處理非常突然非常短促也非常隱秘,以至於拋物線也有些模糊,一時半會難以準確判斷。
斜線,然後呢?
長線還是短線?深區還是小球?
即使是德約科維奇,腳步也稍稍一頓,緊緊地盯著網球,試圖做出判斷,慢了半拍,這才二次啟動。
小球!
難以置信!
高文居然側身背對球場單手切出一個小球!
德約科維奇反應過來的時候,身體第一時間就前傾衝刺,全速狂奔,但才剛剛跑出三步就意識到:
太遲了。
高文的小球,神乎其神,將將越過球網,幾乎是貼著球網的位置,直上直下。
線路,完美。
卸力,完美。
落點,完美。
這是一個完美的小球。
即使德約科維奇竭儘全力衝刺,也還是來不及了。
眼睜睜地,德約科維奇就看著網球落地,然後形成兩跳,無力回天,肩膀不由耷拉下來。
四十拍!
整整四十拍的擊球,最後,以高文的勝出告終,並且宣告全場比賽的結束——
勝利,屬於高文!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