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旁觀者清
高文,注意力保持專注,沒有在意莎拉波娃的表情,繼續往下說。
“格裡戈爾……站在球場上,總是在追求完美,他對自己有很高的期許,並且也有很多目標等待實現。”
“所以,每當他無法達到完美或者無法達到期許的時候,他就會沮喪、失望、掙紮。這點,和某人一樣。”
意味深長地,高文看了莎拉波娃一眼——
內涵,不言而喻。
莎拉波娃和迪米特洛夫都是完美主義者,這一點,讓他們找到了彼此的共鳴,卻也讓彼此推開了對方。
“澳網的失利,對格裡戈爾來說,非常難以接受,他沉浸在痛苦中,更多沉浸在對自己的失望和不滿之中。”
“我們都是職業球員,每個人麵對失利都有自己的方式。”
“有人選擇喝酒放縱,仿佛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一般……”
信手拈來地,高文就內涵了一下克耶高斯為首的澳洲年輕人們,莎拉波娃一下就聽出來了,翻了一個白眼——
這家夥,即使是這時候也夾帶私貨。
“有人選擇出海釣魚,遠離網球一段時間,清空大腦,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負擔得起私人遊艇的。”
這是……內涵納達爾嗎?
莎拉波娃又好氣又好笑,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反應了,但不得不承認,整個談話氣氛輕鬆了下來。
“有人選擇返回訓練場,揮灑汗水,以更多訓練來忘卻失利的痛苦。”
“有人選擇回看比賽錄像,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審視自己的比賽。”
稍稍停頓一下。
“有人選擇回到自己所愛之人的身邊,家人、朋友、愛人,包圍在歡聲笑語之中,讓自己重新感受到生命力。”
一組簡簡單單的對比,輕而易舉就能夠形成清晰畫麵,迪米特洛夫的衝動求婚,也就得到了合理解釋。
也許,迪米特洛夫確實是深愛莎拉波娃的,當然,莎拉波娃也同樣深愛著迪米特洛夫,但更重要的是:
迪米特洛夫同樣重視自己的比賽自己的事業,他並沒有準備為了愛情放棄事業,也不會逼迫莎拉波娃將事業放在生活的第二順位。
那些舉動,那些低落那些悲傷那些失望,恰恰說明,迪米特洛夫和莎拉波娃一樣,他們都如此驕傲。
從本質來說,這兩個家夥都是一樣的。
隻是,當局者迷,莎拉波娃始終沒有看清這一點。
一直到現在,高文的話語點醒了她。
莎拉波娃的眼神,有些茫然,腦海裡的回憶就這樣熙熙攘攘地洶湧而上,那些遺忘的片段重新出現。
她已經自己忘記了,其實並不然,隻是隱藏在大腦角落裡,選擇性無視罷了,然後,現在再次清醒起來。
麵對失利,這是競技體育的一堂必修課,所有職業球員都必須修完。
有人渴望重新掌握主動,有人需要重新複盤,有人則需要感受情感支持……
方式,繁複多樣,但內核都是一樣的,越是在乎就越是迫切、越是在乎就越是強烈,表現方式也越激烈。
莎拉波娃是如此,迪米特洛夫也是如此。
所以,迪米特洛夫衝動地求婚了。
所以,莎拉波娃衝動地選擇分手。
然後,兩個人都深深傷害了彼此,卻沒有人願意承認。
他和她,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