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情緒上頭
“ad:40”。
高文的局點。
球場的空氣,汩汩沸騰著,儘管比賽才剛剛開始,但連續兩局都出現纏鬥的膠著局麵,兩位球員快速進入狀態,你來我往的對抗完全緊繃起來,以至於還沒有來得及進入狀態的觀眾們也被卷入風暴裡。
這一局,不知不覺地就已經糾纏超過六分鐘,高文拿到第二個局點,再次贏得保住自己發球局的機會——
隻有保住發球局,才算是兌現開場破發的優勢,拉開比分差距。
此時,陸陸續續還有觀眾剛剛抵達球場,如果在大滿貫賽場,這樣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因為每個入口處都會設置保安,在比賽進行時控製人群,儘可能要求觀眾選擇在局間或者盤間休息的時候進場。
當然大師賽的秩序維護也堪稱頂尖,但不要忘記了,這裡是北美,這裡的觀眾總是如此……任性妄為。
一邊,是比賽氣氛的焦灼和激烈。
一邊,則是觀賽氛圍的散漫隨性。
於是,空氣就微微湧動起來,整個氣氛顯得有些怪異。
本來,高文已經準備發球了,但小茲維列夫站直身體,阻止了他,向主裁判示意,觀眾看台有人走動。
高文也不得不站直身體,等待觀眾落座。
小茲維列夫也好,高文也罷,其實此時都稍稍有些走神,又或者更準確一點來說,注意力沒有那麼集中。
前麵一分的對峙,著實太過激烈太過焦灼,大腦短暫缺氧,以至於注意力難免潰散,哪怕隻是99的集中,卻也和100有所不同,稍稍喘息一下,99可能就持續下滑,掉血速度飛快,轉瞬即逝。
觀眾看台的散漫,則是雪上加霜。
這也是北美比賽的一個特點,在歐洲賽季和澳洲賽季都不會體驗到的特點。
對此,高文非常有經驗。
轉身,背對球場,拍了拍球,閉上眼睛,調整一下呼吸,將觀眾看台的乾擾排除出去,同時平穩節奏。
呼……
長長吐出一口氣之後,高文才重新轉身,回到底線,準備發球。
二區。
高文看了一眼小茲維列夫的站位,然後就低頭拍球。
屈膝!蹬地!
拋球!轉體!
然後,揮拍。
整個發球動作行雲流水、瀟灑飄逸,身體如同蒼鷹展翅一般,完全舒展開來,充分的蹬地和精簡的揮拍將身高優勢全部轉化成為力量,重重地朝著網球擊打過去。
砰!
內角。
偷襲正手。
其實,在自己第一個發球局裡,高文的發球套路相對簡單一些,主要以追身為主,沒有正反手之差。
部分原因是因為小茲維列夫的身高,儘管腳步靈活,但在接發球環節裡,讓開身體的動作不太靈活——
這是青少年時期小茲維列夫留下來的毛病,後來在atp征戰經驗豐富之後,這個短板也就得到了彌補。
部分原因是因為高文希望在開場階段多多打底線回合球,為戰術布局、調整手感爭取更多擊球時間。
但是,從ncaa時期開始,高文最出色也最成熟的一點,就是對比賽的解讀,他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提速、什麼時候應該調整、什麼時候應該改變,最重要的是,什麼時候應該向對手施壓打破對峙平衡。
比如,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