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準確來說,麵對賽點,德約科維奇反而快速冷靜下來,腦海一片清明,所有負麵情緒全部轉化成為源源動力。
狀態和專注,完全凝聚起來,達到全新高度,進入超級賽亞人模式,甚至能夠感受到火焰由內而外地迸發出來。
所以,賽點,應該怎麼打?
呼!
重重地吐出一口氣,德約科維奇就已經來到底線,準備發球。
二區。
正手?反手?近身?
在這場持續兩個小時三十七分鐘的比賽裡,德約科維奇已經在不同關鍵時刻采取了不同的發球組合。
那麼,這次呢?
經典套路。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肯定是有原因的,哪怕是惡俗套路也依舊能夠奏效,通過布局為自己贏得優勢。
屈膝,蹬地,拋球。
全場,萬籟俱靜。
芥末黃的網球輕盈地飛翔起來,金色陽光被卷入細細的絨毛之中,仿佛可以看到瑣碎的陽光化作雪花灑落。
揮拍,轉體,擊球。
網球,橫穿全場,又輕又快,長長的尾巴宛若彗星穿梭一般。
外角。
麵對賽點,德約科維奇選擇了二區外角壓製反手的經典套路,但細節依舊能夠看出巧思:
角度,並沒有完全撕扯開來,甚至沒有進入發球區和邊線的小三角區域之內,這也意味著德約科維奇沒有追求外角的極致。
落點,直接砸在發球區底線上,半顆球已經出了底線,但依舊保證在界內,將縱深的空間利用到極致。
另外,這是明顯的一記平擊發球,又快又重,而且還是下旋。
整個戰術意圖非常明顯。
德約科維奇並沒有期待著將高文拉出邊線之外,外角歸外角,但他知道高文的反手能夠順利完成擊球;重點在於發球落地反彈之後的球質和效果,壓縮高文的揮拍空間之餘,利用強烈下旋強迫高文拉上旋——
否則,就有下網的風險。
如果是正常擊球,球員可以通過膝蓋彎曲、降低重心的方式來應對下旋球,但在發球接發球的環節裡,因為速度太快,而且預判難度高,往往沒有充足時間調整重心,所以增加摩擦上旋是唯一選擇。
同時,高文的雙手反拍拉強烈上旋的能力明顯弱於正手,也就是說,旋轉效果肯定略遜一籌。
這也意味著,德約科維奇下一拍進攻的銜接,將占據絕對優勢——
他挖了一個陷阱,而高文彆無選擇,必須踩進去,甚至還必須按照德約科維奇的設計來完成回球。
算計與博弈,德約科維奇將自己的發球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時速190公裡。
速度沒有提升到德約科維奇個人的最高水平,但已經足夠,還能夠增加一發進球的安全係數。
然後……
高文就如同牽線木偶一般,完完全全按照德約科維奇的設計完成回球。
橫向一個跨步,雙手反拍順勢一頂,網球就已經飛行回去,高文能做的非常有限,甚至旋轉都加不起來。
緊接著,德約科維奇進入底線了,輕盈的腳步快速上位,轉眼就已經來到中場。
連續小碎步調整身體,從雙手反拍調整到側身正手,身體完全騰空飛揚起來,夾帶著前衝、轉體和揮拍的三重力量,全麵撞擊上去,狠狠地,展開抽擊。
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