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三個一發不進之後,麵對第二個賽點,高文終於找回久違的一發。
果然!
在第二個賽點上,穆雷又慢慢退回自己的熟悉模式裡,少了那股瘋勁,橫跨一步,正手一擋一推。
沒有搶攻,也沒有冒險,而是選擇帶切式的推擋,依靠手腕的包裹,儘可能將網球推送到底線深區。
擠壓!但保險。
這就是穆雷的回發球策略,但這一個套路,在高文的布局裡就已經準確預判。
連續小碎步移動,高文在發球位置附近挪出一些空間,正手引拍稍稍往後拉了一些,延遲半拍出手,等待網球彈跳後上升到一定高度,也不需要自己發力,依靠身體的重量借力打力,手腕往外一撇。
反斜線滑板擊球。
看似輕盈,實則高級。
高文的回球就已經回到穆雷的反手,不重但快,宛若閃電。
穆雷的防守預判非常準確,第一時間啟動,但隨即就意識到高文沒有發力,網球落地之後的彈跳非常低,沒有給他留下太多反擊的擊球空間,於是,穆雷乾脆順水推舟,反手切削了一拍。
切削,裡麵也暗藏玄機。
又快又轉,又深又重。
此時,再次能夠看出穆雷對草地的理解,利用下旋切削,卻沒有將弧度拉起來,而是貼著球網低空飛過,確保網球進入高文一側的底線深區,並且保證彈跳依舊不高,最後利用深度和旋轉形成衝擊。
切削,也有快慢之分,有些切削就好像氫氣球升空一般慢慢悠悠,有些切削則好像流星墜落一般輕盈快捷。
穆雷的切削,就屬於後者。
短短一個回合之間,兩位球員就已經在攻防層麵交手了一次。
高文的腳步,明顯感受到了擠壓感,他根本來不及後撤步讓開位置,這也意味著進攻的空間不足。
從穆雷的站位來看,他依舊等候在斜線反手位,因為他知道高文的進攻空間有限,強行選擇直線進攻,要麼下網要麼出界,這都是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說,高文想要保證進攻連續性的話,斜線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穆雷等候在原地即可。
如果是德約科維奇,此時也就雙手反拍斜線擊打回去,然後兩位好朋友就在底線長長久久地拉鋸起來。
但高文不準備這樣。
瞥了一眼穆雷的站位,膝蓋彎曲,整個重心下沉,反手重重地側切了一拍。
“切削vs切削”。
網球,並不僅僅隻有速度和力量;在抽球之外,不同擊球方式也同樣能夠帶來不同進攻效果。
被動切削,那是防守;主動切削,則可以扮演進攻的角色,特彆是在草地。
這廂,高文確實繼續進攻了,但沒有選擇常規套路。
那廂,穆雷腳步一頓,警鈴大作,注意到高文改變擊球手法的刹那,第一時間就蹬地朝著右側躥了出去。
踏踏踏。
踏踏踏!
全力衝刺,橫穿全場,穆雷牢牢盯著那枚網球,此時此刻,博弈與反擊完全緊繃,一切都是硬實力,沒有花哨也沒有技巧,兩位球員的大腦都在高速運轉,策略與執行的碰撞在空氣裡熊熊燃燒起來。
——直線,淺區,高文的一拍切削,再次改變場上形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