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8章各顯其能
根據技術統計顯示,球員完成破發之後再自己緊接的下一個發球局更加容易遭遇破發。
原因有很多。
一來,球員自己完成破發後,精力與體力的消耗明顯,心神稍稍有些鬆懈,注意力的集中度可能波動。
二來,對手遭遇破發後,馬上在下一局就展開原地反擊,快速提升狀態,瞬間爆發出更凶猛的能量。
如此這般,出現破發之後的下一局往往會成為爭奪焦點。
特彆是四巨頭的比賽。
所謂四巨頭,並不是堅不可摧的,他們的發球局也同樣會遭遇危機,但危機出現後的處理和應對,這才是他們真正強大的地方,他們在遭遇破發之後隨即反破發的能力在巡回賽裡當之無愧地位於第一梯隊。
自然而然,四巨頭也意識到,自己完成破發後的下一個發球局,可能遭遇衝擊,所以他們也會更加戒備,這樣的博弈與拉扯頻頻出現在四巨頭彼此之間的交鋒裡,激烈程度往往會直接攀升一個台階。
此時,也就是所謂的關鍵局——
高文,同樣具備這樣的能力。
上一局,費德勒在進攻端火力全開,以絕對強勢絕對出色的表現完成破發。
這一局,高文寸步不讓地原地展開反擊,從接發球的觸球第一拍就不一樣。
“0:15”。
二區,一發。
網球,朝著高文的胸膛鑽了進來。
儘管時速隻有180公裡,甚至比上一個發球還要更慢,但這一個發球,費德勒明顯經過算計和布局。
費德勒選擇了追身發球,瞄準高文的站位,稍稍偏正手一些,同時落地之後帶著強烈側旋,鑽向高文。
落點、旋轉、線路,費德勒展示自己在發球端的天賦,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試圖擠壓高文的正手。
高文,毫無疑問地陷入被動。
腳步一踮,靈活輕盈的重心就已經朝著左側拉扯,腳步勉強讓了一步,但網球落地之後的旋轉弧線卻馬上就讓高文意識到,位置讓得還是不夠,於是乾脆上半身就做了一個後仰下腰的動作側開空間。
右手,根本舒展不開,手臂和手肘彆著身體,這也意味著無法完整揮拍。
然而。
高文全然沒有緊張更加沒有慌亂,條件反射地做出反應,右手乾脆緊緊貼著身體軀乾,一個小範圍小弧度的轉身,利用轉體動作帶動右手揮拍——
小臂打直,手腕柔軟。
有失必有得,既然費德勒選擇了追身側旋,那就必須犧牲力量和速度,這些短板就將成為高文的縫隙。
——來了!
網球,撞向拍麵,持續旋轉,可以清晰感受到拍線的震動。
一頂,一轉,一撇。
高文的整個擊球動作一氣嗬成,並沒有自己強行發力,而是順著慣性,用身體的柔韌性將力量梳理開來,網球的旋轉也成為高文利用的脈絡,就在網球即將脫離拍線控製的時候,手腕的速度刷起來。
一帶,一卷。
一次眨眼還沒有來得及落下眼皮,網球就已經順著反作用力頂撞出去。
直線。
在極度被動極度狼狽極度困難的情況下,高文借力打力,完全依靠巧勁改變網球飛行軌跡,此時就能夠看出高文在手感和布局方麵的天賦,電光火石之間的瞬間反應就能夠做出一個最利於自己的選擇。
網球的飛行速度,並不快,晃晃悠悠,並且帶著旋轉,又輕又飄,似乎一陣狂風就能夠將網球吹走。
但是!
高文在失去位置完全擠壓的情況下撇出一拍直線,這就徹底打破了費德勒的預判。
費德勒,更加狼狽。
發球動作結束之後,他幾乎能夠確定高文的回球會進入中路或者反手位,他的腳步正在快速調整,從姿勢就能夠看出來,他準備側身正手。
四巨頭裡,費德勒的側身正手攻擊力僅次於納達爾,使用頻率和納達爾相差無幾,這是他的重型武器。
一看就知道,費德勒誌在必得。
然而,高文出人意料的回球打亂布局,儘管回球質量並不出色,卻通過線路和落點扭轉了對峙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