哧。
從擊球聲就能夠判斷出來,沒有擊中甜點,費德勒正手擊球脫拍,網球搭乘火箭炮衝向觀眾看台。
在轉守為攻的一拍擊球裡,高文的回球毫無預警地減力,以至於費德勒在搶擊球點的時候錯過甜點,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個回合也時時刻刻能夠感受到兩位球員緊繃到極致的博弈,確實是步步驚心。
全場,一片扼腕歎息。
因為——
“4:6”。
盤點,出現了。
縱覽整個第三盤的格局,費德勒牢牢掌握主動,率先破發、率先拿到盤點,確實改變了比賽格局。
即使高文在盤末階段發動反擊,費德勒的反撲也馬上就站穩腳跟,重新穩定局麵,始終沒有讓高文拿到盤點,緊緊咬住局麵,你來我往的強強碰撞繼續第一盤第二盤之後又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但是!
狹路相逢勇者勝。
搶七局的膠著局麵讓整個阿瑟阿什球場陷入凝滯,黏稠而滾燙的空氣如同樹脂一般滴落,現場就這樣一點一點緩緩凝聚成為琥珀,所有一切全部進入慢動作模式,甚至就連狂風的腳步也放慢下來。
終於,高文在第三盤裡拿到了盤點。
刹那間,情緒也就突破了沸點。
人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難道溫布爾登的一幕真的就要重演?
但眼前這場比賽卻和溫布爾登截然不同,一旦高文拿下第三盤天王山,費德勒就真的被推向絕境。
即使是身經百戰的麥肯羅也長長吐出一口氣,“現在輪到費德勒麵對盤點了。”
而且,這一分,依舊是高文的發球。
一區。
內角。
時速190公裡,暴風驟起。
緊要關頭,高文保持專注,屏住一口氣,傾注力量,要了一個一發,速度和落點兼具,瞄準費德勒的反手施壓。
戰術,非常清晰。
球場對麵,費德勒也意識到自己的反手可能遭遇打擊,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個大跨步就已經衝了出去。
單手反拍出擊,卻沒有選擇抽擊對抗,而是出人意料地切削一拍下旋,強烈下旋。
網球沿著中路快速飛行,鑽入球場中點位置,稍稍錯開高文的發球站位,落入高文反手位的線路上,而且角度沒有拉扯開,一個不遠不近的位置,擠壓高文的戰術意圖也非常明顯。
從觸球的第一瞬間就已經確立戰術。
儘管人們總是強調德約科維奇和穆雷是頂級接發球好手,但事實上,當能力達到巨頭級彆的時候,他們都沒有明顯短板,所謂短板都隻是相對而言的,費德勒的接發球也是巡回賽裡非常具有特點的存在。
就好像此時。
一拍切削,推了一個線路、要了一個落點。
如果僅僅隻是如此,高文的反手應該能夠從容處理,但費德勒又增加難度,切削完畢後就直接上網了。
大膽!瘋狂!強悍!
當今整個atp也就隻有費德勒敢這樣冒險,即使是菲洛佩茲這樣頻頻上網的球員,接發球的時候也顧慮回球質量而不敢貿然上網,否則就相當於把自己的劣勢暴露出來,最後淪為對手練習穿越的槍靶子。
更何況還是在大滿貫半決賽第三盤天王山的盤點上?
簡直就是喪心病狂。
但是,費德勒就敢。
不僅敢,而且夠堅決夠篤定——
高文發球動作還沒有來得及完全歸位,視線餘光就可以看到費德勒直線上網的身影,如同一堵牆般正麵撞上來。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費德勒也好,高文也罷,他們都必須在電光火石之間完成調整,沒有時間遲疑。
高文的腳步沒有完全調整妥當,揮拍動作也遭遇擠壓,但他也沒有慌張,雙手反拍正麵迎了上去,膝蓋彎曲、重心下蹲,自下而上將網球拉起來,卻沒有發力,全靠小臂和手腕包裹網球推送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