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米瀾發來的笑臉。
有一瞬間,覺得這姑娘溫柔的有點過分。
能包容我的壞脾氣,包容我的油腔滑調,包容我的貧窮,包容我的……一切。
剛才和她聊了會天,我甚至把蔣妍都短暫的忘記了。
我甚至再想,那孩子究竟是不是我的?如果是,我是不是應該對米瀾好一點?哪怕隻是好一點點?
但是按照墨菲定律,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觀上存在著一種錯誤的做法,或者存在著發生某種事故的可能性,不管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小,當重複去做這件事時,事故總會在某一時刻發生。
失敗的愛情也是同樣。
我連忙如同大夢初醒搖了搖頭,把這不靠譜的想法拋之腦後,怒罵一句去他娘的愛情。
因為閉上眼根本睡不著,隻要一安靜下來,腦海裡滿滿的都還是蔣妍。
我隻好在黑暗中無聊的打開手機,看網上積壓的法律案件谘詢。
以前互聯網不發達的時候,都是以人為本。
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聯係。譬如律師和當事人之間的信賴程度,熟悉程度都會成為是否能夠成功代理的因素。
雖然時間變遷多年,但本質上並沒有變化。
現在的律師行業,依舊是案源為王。
例如趙德海,他手上握著的案子,多的做不過來。
有案源,去哪都是牛逼大佬,老劉那種損色,也得把趙德海當先人一樣供起來;沒案源,到哪都是小卡拉米,就像我或者實習律師張雅麗,被老劉揮之即來喝之即去。
律師分兩種,一種是授薪律師,顧名思義,就是按月領薪水的律師,和我之前和老劉的關係一樣,每個月按月工資給我發錢,沒有提成,隻有低額的獎金,他的案子我來做。
這種情況,適合初出茅廬沒有案源的新律師。
後來我自己跳出來單乾,看自己能不能拉到案源,多勞多得,但仍然要接受老劉的律所分成、剝削這樣,屬於提成律師。
所以就在網上一些法律谘詢網上,開了些谘詢渠道,想能不能通過網上轉化成現實裡的客戶當事人。
實際試過才知道,網絡上雙方的信任更難建立,花十來塊錢谘詢的人倒是不少,但能轉化成真正代理的案源並不多。
比如眼前這個:一個小夥憤憤不平的問我,他被女老板占便宜了,怎麼辦?
覺得這條谘詢挺有意思,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我就用特職業的那種語氣,發語音問他:“具體怎麼占你便宜了?難道你女老板是練拳擊的?會自由搏擊還是虎鶴雙形?你一個老爺們打不過他?”
小夥吞吞吐吐想了好一會,似乎難以啟齒,打字說道,就是有一天下班,女老板說要和他打牌,誰輸了誰就答應對方一件事。
我腦補了一下畫麵,嘖嘖有聲,心說真是夠勁爆的,這事本來就夠曖昧的了,就問:“然後呢?”
小夥子繼續說,第一把他贏了,當場就說要加薪漲工資,女老板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接著第二把,他輸了,女老板就從房間櫃子裡拿出一根粗繩子,把他給綁了,小夥就問老板你要乾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