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衛莊
流沙在張良心目中,一直有著特殊地位。
天地之法,執行不怠。
術以知奸,以刑止刑!
他親眼見證這個意圖改變整個韓國的組織是如何意氣風發的建立、名聲鵲起、遭遇挫折、最終隨著韓國的覆滅而轉變成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樣子。
張良心中痛惜同時,亦明白現在無力改變這股局麵。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要學會新的生存方式。
天下變局產生以前,讓自己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流沙雖也在主動尋求著變局,但他們的方式是殺人。而張良,另有打算。
他如今是即將上任的儒家新掌門師弟。
這個身份裡,張良可以潛心學習、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時,去主動結交其他諸子百家。
複國的心思,在這位擁有五代相韓傳統的年輕人潛意識中,成為一股執念。
他知道,對秦不滿的情緒大有人在。
這些將被稱為‘叛逆分子’的力量單獨在某一地存在都會顯的無比弱小,可隻要這些點點力量能彼此聯係起來,那將聚沙成塔,某種意義上發揮出‘聚散流沙’的無形力量
這將是一項長達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長久堅守,張良早已為此做好心理準備。
農家陸緯,可以是自己計劃的一個關鍵節點。
人口是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戰略資源,百家裡隻有農家,能提供出上萬乃至十數萬的人口數量。
“我對這個陸緯的了解還沒有他對我的了解深刻。農家.我需要補補課了.”
行走在回小聖賢莊後山小道上,張良這次沒有再遇見陸堂主
儒家對外的探查能力較為薄弱,弟子們埋頭於小聖賢莊中苦讀經典,外出也至多是在桑海城轉轉。
想要了解現在農家的局勢,張良首要目標是自己大師兄伏念。
作為即將接任的儒家掌門,伏念這些天十分忙碌,但對有心的‘三師弟’而言,總能找到空閒機會。
“大師兄,這些日辛苦了。”
又一個黃昏燦爛時分,張良與伏念端坐於如怡水亭中,在麵前方塊棋盤上,進行著博弈。
如怡水亭的‘如怡’二字,取自《論語·鄉黨第十》中‘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形容朋友親切之意。
小聖賢莊裡每處樓閣,乃至華美的園藝作品,皆要從文學經典中取出名句賦名。如此儒家弟子在莊內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感受到先賢智慧。
以此警惕自身學問,繼續努力刻苦。
“職責分內之事,何言辛苦。”
伏念以最端正的坐姿挺直腰背,輕飄飄用內力吸起一白子,落入棋盤。
“師兄所言甚是。”張良亦撚起一子,緊貼著白子落下,然後坦誠道出自己目的來:“我今日嘮擾師兄,是想要問一問農家之事。”
“農家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哪裡有什麼好問的呢?”
伏念看了眼中規中矩的棋盤局勢,再落下一字:“子房是為了那陸緯而來。”
“是”,張良一笑:“陸緯是這些年來農家的風雲人物,更有傳言稱,此人幾乎確定是農家下任俠魁。”
“現任農家俠魁身份藏的極深,江湖大多數人都無可知曉其姓名模樣,麵對這暴露在外的下任俠魁,良興趣頗深。”
“農家繼承之事,農家內部自有安排,豈能信什麼江湖流言!”伏念不喜的搖搖頭,他信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朝堂上的道理,在江湖裡一樣適用:
“不過此人幾年間一躍成為共工堂堂主,手下管轄數萬人,且能帶領著墊底的共工堂如今隱隱有農家第一大堂之勢,確實手段不凡。”
話鋒一轉,伏念對堂主大人也誇耀起來:“昨日這位陸堂主還委托酈食其送了份禮物給小聖賢莊,我查看後,很是驚奇。”
“子房若有興趣,不妨去藏書閣中觀一觀。”
“能讓大師兄都驚歎的禮物,定是珍品了~”
張良落下一子,吃掉白子數顆,將之拿開後:“良稍後便去看看。”
“嗯,我儒家與其他諸子百家多年沒有往來,陸緯堂主此次前來”伏念也落下一字,在另一側吃掉黑子數顆:
“儒農在道統上雖偶有分歧,但大體上仍可以相交,兩家同在齊魯之地,結怨終是不好。”
“夫子曾言:‘粗鄙之人統領農家,欲使君臣並耕,悖上下之序’,對農家大加駁斥。”
“當今農家遠離朝堂,安心農作,可見已聽從聖人教誨。”
“子房下次與陸緯堂主相見時,從府庫中挑一二禮物回贈吧。”
“謹遵大師兄之令。”
張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笑嗬嗬拱手領命。
‘酈食其是了解陸緯的直接途徑。’
‘儒農如今都遠離朝堂,從現實角度來看,非常值得結交。’
在伏念與張良手談棋局之時,陸緯再度來到了小聖賢莊,並與兩人的師弟師兄:顏路,在湖橋上相談甚歡。
“她們二人在農家,過的很好。”
“小言兒七歲了,整日在農家後山中與魚蝦打鬨,現在的童年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