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點頭,這個看法,確實是和死魔所認為的‘滅亡’一樣。
“第二,則為集諦,‘集’為苦根,一切苦惱之根源集合,所有的幸福快樂,其實是都源自‘思想’,若是有思想,就有了煩惱,隻要有所求,有所欲,煩惱苦楚自生,這是對應煩惱魔的之諦。”
“第三,為滅諦,滅即‘涅槃’,眾生於苦海之中掙紮,無有刹那之安息,於是,他們會想儘辦法來緩解這種痛苦,有的是經由感官的享受去追尋快樂,這是下等無益的凡夫之法,因為得到的快樂越多,失去的痛苦就越多,最終隻能不斷渴求不斷索取,一直到失去為止。”“另一個,則是經由各種苦行以尋求慰藉,通過修行或者彆的折磨自己,用小苦來斷絕大苦,這也是無用的,因為所有的一切感受,都不是真正的本念,應當斷絕針對感知的解脫之法——”
李啟這時候插話道:“我懂了,斷絕感知的影響,以本心本念為引,所以能夠隔絕五蘊這所有感知的影響,因此這是針對五蘊魔的。”
“沒錯。”舍利弗微笑點頭:“正是如此,這便可以引出第四重,道諦。”
“道諦所言,便是通過八正道、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能永斷根本煩惱,了除一切苦果,證得清淨的解脫境界,斷絕生死,煩惱,感知,以及最後的‘思緒’,徹底清靜,如此,哪怕是天魔之魔念,也無法影響到你了。”
舍利弗所言四聖諦,恰好對應四種魔頭,如果能夠順著這一切做到,達到‘清靜之空’的境界,確實可以不受一切魔念的影響。
但是……
李啟皺了皺眉,說道:“那這和死了有什麼區彆?沒有欲念,沒有行動,沒有感知,甚至連思緒都沒了,這不就是徹底從這個世界消失了嗎?”
沒錯,雖然這確實是一種辦法,但李啟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和自己的‘道’並不相符。
佛門所采取的辦法,實在是太消極了,李啟沒辦法接受。
而且,這種方法……看起來,和魔道根本如出一轍,雖然在方法和理論上不一樣,可內核本質都是從‘我’的角度來解決問題。
“這樣太虛無了,我更喜歡承認現實。”李啟搖了搖頭:“真實的,不隻是眾生的心,這個世界本身也是真實的。”李啟強調道。
李啟已經完全明白了舍利弗想說什麼了。
是的,不管是佛還是魔,他們都不認為‘現實世界’具備實在性,正如同佛陀剛剛所說的:“一切法性非眼所見,諸緣生法,皆無自性。”
就連世尊都認為,隻有具備‘自性’的生靈,才是實在的,他們認為,隻有能夠認知這個世界的存在,才算的上是‘實在性’。
而李啟不這麼認為,他認為物質宇宙本身也是有實在性的,甚至……主觀意識的實在性要屈服於物質宇宙的實在性。
物質的最終終點,才是‘道’的核心,是‘物’而非‘心’。
聽見李啟的話,舍利弗搖頭,解釋道:“須菩提,李啟,世尊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遠離因果過失,所以具有大平等心,因此在世尊眼中,連魔都可容納,因為任運自成的大悲心故,在佛眼中一切人都是迷惑者,魔也不除外,是謂‘眾生平等’。”
“所以不必擔憂世尊有什麼企圖,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何必執著。”
佛陀的‘眾生平等’其實就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眾生一致,而是說眾生都具備‘真性’,而這個‘真’,其實就是實在性的本質。(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