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是從籌謀山東戰事開始真正的嶄露頭角,名聲鵲起的,很多人都知道他在那一戰中結識……或者施恩了兩個人。
一個是被他從突厥人手中換回的淮陽王李道玄,另一個是突發疾病被他救活而且助其平定民亂兵變的太子洗馬魏征。
李善之所以在這幾年內始終在明麵上保持中立的立場,最主要的原因不在於他對兩邊不偏不倚的態度,而是李淵、平陽公主對其的支持……但同時,李善與天策府屬官、東宮屬官兩邊都有交情,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天策府這邊,主要是淩敬與李客師,以及後來的張士貴、段誌玄。
東宮那邊,主要是魏征、韋挺與王珪……其中最有交情的就是魏征,兩人可以說是通家之好。
但天策府這邊對魏征的態度不怎麼樣……至少房玄齡、杜如晦他們都是知情的,去年李善率軍出征期間,魏征強烈建議太子起兵,擒殺秦王。
所以,場麵安靜了片刻後,長孫無忌陰惻惻的問道:“此僚數度建言,欲謀害殿下,懷仁卻因私情而要縱之!”
果然像懷仁說的那樣,長孫無忌可真是個老陰貨,淩敬在心裡警惕起來……他日秦王登基,如果說有人會對懷仁心存惡意,那第一個肯定就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這話聽起來簡單,但卻暗藏玄機……關鍵在於點出了魏征想殺李世民,而李善卻是因為交好來求情,說得誇張一點,這叫違逆上意。
杜如晦、房玄齡交換了個眼神,都微微皺眉,而李善起身向李世民行了一禮,“殿下,敢問魏征何人?”
不等李世民回答,李善徑直道:“此人乃東宮屬官,乃太子心腹幕僚,為太子建言害殿下,難道魏玄成就錯了嗎?”
“不言其對錯,他日殿下入主東宮,登基稱帝,收用魏征,此人非殿下舊部,更曾建言害殿下性命,難道能以忠立於朝中嗎?”
李世民陷入深思,而房玄齡試探問道:“懷仁的意思是……殿下當用其能?”
“魏征其人,性情剛直,數度違逆進言。”李善朗聲道:“殿下用之,其必進諫得力。”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隋煬帝楊廣不可謂無能,卻出雁門被突厥所困,顏麵掃儘,數伐高麗師出無功,長白山王薄以此而起,下江都不守其位,近讒喜佞,以至於國破身死。”
“隋煬帝出雁門,攻高麗,下江都,門下乃至宰輔,無不附之,不敢進諫。”
“殿下當引以為鑒。”
李世民深深吸了口氣,長身而起抓住李善的胳膊,“當年懷仁赴任代地,曾縱論古今大勢,使孤如醍醐灌頂,為孤明心誌,今日再論前隋事,使孤明了前路。”
“還望殿下以前隋煬帝為鏡,左而右之,正而反向,前而止步。”李善語氣真摯,“後世史書當論,隋煬帝與殿下年少或有相仿,然登基後截然相反,前者國破身死,後者開創一代盛世。”
李世民其實心裡也隱隱有著這樣的念頭,但從來沒有深層次的考慮過,更沒有想過將自己與隋煬帝相較,聽了這話後,斷然道:“魏征必為孤所用!”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相互看了幾眼後,都看向了淩敬……當年淩敬入天策府,實際上就是行使門下的職責,成為天策府最有權威的人物,這也差不多是淩敬日後在朝中要扮演的角色。
換句話說,日後門下省兩個侍中的位置,一個肯定是杜如晦,另一個就是淩敬。
而現在李善卻舉薦了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