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解釋道:“有一次,我軍在廣東靈山縣與八旗兵遭遇。廣州將軍穆特恩率領了三千騎兵,試圖突破我軍防線。我軍缺少騎兵,卻也隻能硬著頭皮嚴陣以待。
“八旗騎兵剽悍異常,猶如山洪下瀉。我軍陣線動搖,我在陣後連斬數名士兵,方才穩住陣腳。此一戰,我軍勉強得勝,雙方死傷狼藉,真正是屍山血海,現場慘不忍睹。
“大元帥事後視察前線,心生不忍,一度生出了退隱江湖的想法。我們苦苦相勸,他才恢複鬥誌,兵出險著,千裡奇襲廣州,竟能取得大功。”
這番謊言,卻使楊秀清聽得津津有味。他忍不住評論道:“俗話說慈不掌兵,惠清既是黑旗國統帥,可不能有婦人之仁。陳先生回去之後,要好好勸勸他。”
陳虹趁機說道:“我軍之所以能夠奇襲廣州,實因兵行險著。大元帥孤注一擲,舍棄南寧老家,全軍順流而下,才出其不意地拿下廣州。
“當初,天軍據有武漢三鎮,殿下力排眾議,舍棄武漢,全軍浮江而下,順利奪取金陵?何也?
“置之死地而後生。天軍沒有後路,官兵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起使,故能克取金陵,改為天京。
“如今,天軍兵力分散,既要守衛天京、鎮江、揚州這樣的大城,又要守衛金柱關、九洑洲等關隘,還要與清妖江南、江北大營周旋。
“兵力分散,力有不逮。因此,大元帥認為,天軍若想奪取燕京,隻有兩條路可走。”
楊秀清來了興趣,不由自主地問道:“哪兩條路?”
陳虹見楊秀清上套,便說道:“第一,效仿當年故事,舍棄金陵,或者隻留少量兵力守衛金陵。東王與天王禦駕親征,抽調天軍主力北上,支援掃北軍。”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彆的不說,洪秀全進入天京後,費力營造天王府,方圓十餘裡,窮奢極欲。洪秀全天天躲在天王府,不問政事,在後宮佳麗、宗教神學中迷失了自己。
楊秀清自己也不願離開天京,便苦笑一下,詢問第二條路。
陳虹繼續說道:“第二,著令北伐軍迅速後撤,保存實力。聽說北伐軍都是廣西老兄弟,也是天軍精銳。將來,可以讓他們東征,打敗清妖兩大營,或者西征皖、贛、湘、鄂,力保上遊。”
楊秀清聰明絕頂,知道北伐已成死局。特彆是,秦日綱的畏葸不前,對太平天國上下刺激極大。
林鳳祥、李開芳率領的掃北軍,剛開始勢如破竹,到了黃河之後,已顯頹勢。他們費儘心機北渡黃河,立馬遭到清軍的圍追堵截。
特彆是八旗馬隊,來往如風,屢屢占據上風。北方接近燕京,官民對清廷更為忠心。太平軍糧草彈藥無從籌措,隻能四處劫掠,更激起了北方民間的激烈抵抗。
楊秀清就像一個賭徒,不甘心失敗,接連派出兩撥援軍。第一撥援軍,以曾立昌為首,在山東臨清州潰敗。第二撥援軍,便以秦日綱為統帥。
秦日綱是太平軍元老,剛被洪秀全封為燕王。曆史上,燕王的封地都在燕京一帶,洪秀全封秦日綱為燕王,對他期望甚高。
哪知道,秦日綱很不爭氣,在安徽舒城楊家店兵敗,徑直引兵撤回,上書辯解曰“北路妖兵甚多,兵單難往”。
秦日綱身為燕王,卻畏葸不前,太平軍再也無人敢去支援北伐軍。
楊秀清自此知道,北伐燕京,已經完全沒有希望了。他頗有些猶豫不決,一麵盼著林鳳祥、李開芳絕地逢生,另一麵又不想讓他們全軍覆沒。
等他想要召北伐軍回來時,清軍已經調撥重兵,截斷了太平軍的退路。
音信難通。此刻,恐怕北伐軍已經被清軍團團包圍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