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霍去病人物分析,南方姑娘
蘇哲一邊看成蘭雲寫的人物分析,一邊和她討論著。
成蘭雲提醒道:
“霍去病在角色類型中屬於武將,但和我們大部分人心中的名將完全不同。”
蘇哲點點頭,看著人物分析——
可能在大部分人眼中,名將都愛惜士卒,和普通小兵同衣同食,才能得到士卒效死。
但曆史記載,霍去病【少而侍中,貴不省士】。
就是說他少年時就當皇帝侍衛近臣),出身富貴,所以不體恤士兵。
《史記》記載,他麾下有將士餓得半死,漢武帝賞賜給他十車肉,他卻在軍營裡玩蹴鞠,毫不關心士卒,直到最後食物壞掉,扔掉一半,也沒給餓壞的士兵吃。
司馬遷雖然和霍去病有些矛盾和李家有關),但畢竟記錄的是當代史,不至於撒謊。
這就有意思了——
隻看這條記載,霍去病不就是囂張的富二代嗎?
那他怎麼成為名將?
成蘭雲說道:
“真正的演員一定要重視人物邏輯,甚至比現實更重視。”
現實中的人和事可以不講邏輯,如果去問霍去病:
你這不體恤士兵的作風,憑什麼成為冠軍侯?
霍去病嗬嗬一笑,把俘虜的5名匈奴王排成一排,不需要任何解釋。
但演戲需要。
蘇哲點點頭:
“所以我要解釋清楚霍去病的人物動機,才能演得讓人信服。那師傅,你覺得為什麼?”
成蘭雲很認真地說:
“我在網上找到了一個解釋——”
霍去病在自誣!
他和舅舅衛青的戰功太大,害怕被漢武帝忌憚,就故意不拉攏士兵。
這和王翦伐楚時,不斷向秦始皇索要田地、財產一般,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名聲變差。
沒辦法,當老板是秦皇漢武這種雄主時,戰功彪悍的將軍不自誣,反而得士卒之心,逐漸掌握了造反的實力,等著被弄死嗎?
“有點道理。”蘇哲點點頭,但他不太喜歡這個解釋。
他斟酌了片刻,說道:
“冠軍侯在華夏人心中,應該是少年意氣,年紀輕輕就封狼居胥的軍事天才,而不是年少老成,滿腦子政治和自保的政壇老油條。”
王翦自誣時都是久經宦海的老頭兒了,霍去病死時才24歲,就開始自誣了?
如果他真是政壇老油條,為什麼要親冒箭矢建功立業?他本來就有潑天的富貴,完全不用努力啊!
以上解釋可能是霍去病粉為了洗脫他不體恤士卒的“黑點”,才想到的。
但蘇哲覺得,霍不符合我們對完美名將的想像,又怎麼樣?
英雄可以有缺陷!
蘇哲寧願將霍去病演得不接地氣,也不想演成一個內心陰沉的政客。
而為什麼紈絝可以取得如此彪悍的戰功,蘇哲認為很好解釋:
霍去病是真正的軍事天才,不需要士兵效死,就能帶著他們不斷勝利,靠勝利壓製一切不滿!
想想看,你如果是一個小兵,現在有兩個將領讓伱選:
第一個很關心你,讓你願意效死,但一打仗就迷路,永遠無法建功立業,讓你一直是小兵,還老被圍攻,很容易死。
第二個不體恤你,餓半死了都不管你,但每次打仗都能贏,陣亡很少,斬獲極多,讓你打完仗就能得到賞賜的金錢、牛羊、田地等,甚至能封侯。
你想在誰麾下打仗?
第一個叫李廣,第二個叫霍去病。
反正李廣的兒子李敢跟他爹多次出征,父子倆一直沒封侯,還老遇到危險;但他跟霍去病出征一次,回來就封關內侯了。
這就是霍去病的人物邏輯——
“彪悍的天才,不需要彆人理解!隻需追隨、膜拜即可。”
蘇哲絮絮叨叨地說著,成蘭雲卻一直沒有打斷他,直到他逐漸梳理出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
蘇哲越來越確定:
“我要將霍去病飾演成光彩奪目的少年天才。他太驕傲了,眼中沒有士卒和同僚,連漢武帝要教他學兵書,他都說【不至學古兵法】。”
“他天生富貴,姨夫是皇帝,舅舅是大將軍。但他【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任】,並非簡單的二代。”
“他原本可以富貴一生,卻因匈奴入侵,舍棄富貴,殺敵報國,當漢武帝賞賜宅子時,都說【匈奴不滅,無以家為】。”
“他在漢武帝的充分信任下,肆意揮灑著自己的軍事天賦,書寫出華夏最光輝奪目的將領形象。”
少年、天才、富貴、驕傲、英雄!
成蘭雲很驚訝,久久無言。
這時,她聽到蘇哲忐忑地詢問:
“師傅,我這麼演可以嗎?”
成蘭雲沒有正麵回答,反倒說:
“我想看你飾演的霍去病了。”
蘇哲很振奮,這就是最好的認可!
但定下人物基調,還要足夠的細節填充,才能讓人物豐滿可信。
蘇哲請教了成蘭雲很久,直到很晚。
“壞了,耽誤師傅休息了,你快休息吧!”
蘇哲突然發現,旁邊的嚴喜玲都睡著了,才不好意思地說道。
成蘭雲卻說:
“歌。”
“唉。”
“……”
divcass=”ntentadv”蘇哲擔心自己再被拉黑。
沒過河可不能拆橋,他還沒拿到霍去病角色呢,連忙拿起吉他,彈起前奏。
成蘭雲立即原諒了他,將手機貼近了耳朵,靜靜地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