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師夷長技以製夷【求訂閱】
對於國內的事,孫羿當然一無所知。
首先,華誼還沒有正式發動,其次他也不知道派對上有照片流出去了。
還以為在美國這邊,根本沒什麼人認識他。
當然,也確實不認識,但架不住有個東西叫互聯網。
而劉藝菲這邊呢,雖然她大體也知道自己因為參與了《功夫之王》,跟華誼這邊還有點說法。
但是劉媽媽當時為了保護她,也並沒有跟她說清楚,就連這次她來美國,也是因為要跟華誼談判,而沒跟著過來。
再加上她經紀方麵的事,基本上就是媽媽讓乾啥她乾啥,所以也沒多想。
兩人就像沒心沒肺的小情侶一樣,悠然的過起了在校進修的同居生活。
每天早上,劉藝菲早早起來,給孫羿做早餐,然後兩人一起吃完後,同時出門。
就孫羿本次的參觀所見。
單說劇本這塊、好萊塢有專門甄選劇本的機構、第一步就是數頁數。
等導演都選好了、再去敲定演員。但這時候錢不會都給你的、而是給一半。這個也有專門的機構。等片子都拍完了、才付你另一半。前期演員拿不到錢、後來的那一半才包含他們的片酬。所以好萊塢裡再大牌的明星也會規規矩矩認認真真的演戲、除非是那種真不在乎錢的。
當時俞姐姐的《愛有來生》要不是孫羿幫忙,她整個製作成本得再加上1000萬。
還有道具的製作,場景的搭建的標準。
可事實呢,原因真的就這麼簡單嗎?
previs預演係統說白了,就是電影的前期預演,在電影開拍之前,把要拍攝的鏡頭,用3d動畫製作一遍,展示出演員走位,景彆,攝影機角度,運鏡等場麵調度,供導演在實拍時指導拍攝。
各個環節絲絲環扣,有條不紊,配備成熟的運作體係和監管製度。
好萊塢這邊對電影的各個環節都是有嚴格的標準。
然後再根據華夏這邊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把星空打造成一個標杆,加快華夏電影商業化進程,引領未來華夏電影行業的潮流,改變後世那些垃圾爛片滿天飛的情況,甚至在未來可以肩負華夏文化推廣的重任。
再對比特效,這一塊就不用說了,是個人都知道。
一個劇本多少頁都有標準、超過多少頁的會被直接pass、因為太長的劇本意味著片時也長、能把節奏把控好的導演卻不多。
他也找到星空映像未來的發展方向,彆的公司不談,目前他管不著,至少自家的星空,他是準備按照好萊塢的模式來發展的。
而有了這個預演係統,基本上,在拍攝期前,電影呈現是什麼樣,怎麼拍,一目了然,極大的節省了時間,畢竟前期的籌備隻需要導演跟幾個工作人員在辦公室裡喝著茶水就完事了,大大節省了開支。
一到晚上飯點,她就像小豬進槽一樣,乖乖地坐在飯桌前等著自家哥哥的投喂。
而華夏這邊呢,他深有體會,是以導演為中心,散發性的,是導演牽頭,分彆跟攝影,美術、特效挨個去溝通,這樣一來雖然能最大化的貫穿導演的意誌。
好萊塢就像家用車生產線撲哧撲哧造的一堆模式化汽車一樣,效率高,產能高,雖然長得都差不多,看多了也膩味,但是作為一輛車絕對實用,能用,好用。
維塔工作室一共製造了48000件盔甲、500把弓及10000支箭矢。
起初孫羿也不明白這是個什麼玩意,等工作人員一解釋,他才明白。
我們這邊呢,媽的,服裝道具,跟傳家寶一樣,這劇組完事,另一個接著用。
說白了,好萊塢這邊是控製了一個下限,華夏這邊是自由發揮,上上下下看情況。
就像作坊式生產與工業化生產的區彆。
中午休息的時候,兩人還能一起找個地方吃頓甜蜜的午餐,他們做了個計劃,從商業街的第一家店開始,不論什麼東西,一家一家的吃過去,看看能不能吃完。
但是導演也是人,難免有他犯錯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是極大的考驗導演的個人能力,結果就是牛逼的就是真牛逼,垃圾的就真垃圾。
然後再從這些頁數合格的劇本裡邊去選好故事、好萊塢對於觀眾的心裡都有統計、哪些點觀眾喜歡、哪些點不喜歡。所謂的好的故事要具備這些點和因素。
他們還製作了大量假體,如1800對霍比特人腿、大量給演員使用的耳朵、鼻子、頭顱,還編織了近19000件服裝。
總之,就這一個禮拜的參觀,讓孫羿真的是大為震撼,覺得物超所值。
孫羿這邊交流會的時間比較晚,所以一般都是他先把劉藝菲送到電影學院,然後再自己去交流會現場。
劇本定了才會去找導演、演員。
製度說完了,再說拍攝流程。
首先說製度,國內一直都是“導演中心製”,不是說這種製度不好,相反,這種製度下,很容易催發出大師來,就像第五代導演那些年在國際上拿獎拿到手軟。
真的不是他想漲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
儘管孫羿也是一名導演,但是他明顯對好萊塢的模式更推崇,不是每個人都是他這樣的重生者。
真彆覺得這玩意沒用,要知道,電影最大的開支就是拍攝時的不確定性,往往因為一個鏡頭的不合適,在現場要浪費很多時間去重新調整,而一個環節耽誤了,整個流程全亂,所帶來的就是時間成本急速飆升。
重生一回,不乾點驚天動地的事那還叫重生者嘛。
更彆說現在才08年,孫羿在參觀的時候,就發現他們已經開始研發previs預演係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