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這樣的詩比之唐詩都沒差到哪裡去啊。”
眾人內心無比的感慨。
唐詩宋詞。
所有人都知道。
詩的巔峰是在唐朝。
那麼宋代有沒有詩?
不隻是宋代有詩,元代,明代,清代,甚至是現代都有詩。
隻是雖然各朝各代都有詩。
但一說到詩,大家想到的還是唐詩。
哪怕就是宋代。
宋詩表現也無法與唐詩相媲美。
可是。
今天蘇軾的這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卻是讓一眾粉絲大開眼界。
“我覺得蘇軾應該比之劉過寫的詞強。”
“一個是詩,一個是詞,沒法比較的。不過,蘇軾寫這一首詩的時候才24歲,劉過當時年紀已經很大了。從這來看,蘇軾的天賦比之劉過強多了。”
“所以才20來歲就寫出如此有意境的詩作,佩服。”
這會兒。
眾人已經有一些忘了此前“墨水”所說蘇軾很狂很傲。
在他們眼中。
這一個年輕的蘇軾,簡直如流星一般,那麼的亮眼。
“江寧老師,還有嗎?”
“還有倒是還有,但另一首詩也不是很出名。”
“沒事,我們就喜歡聽不出名的。”
對於江寧。
眾人也是無奈了。
管他出名不出名,隻要詩好,出不出名又有什麼關係呢?
再說。
這樣的不出名隻是以前大家並沒有發現蘇軾寫的作品。
從今之後。
這一些詩,必然會在詩壇,展現光芒。
還有一個。
大家似乎也發現了江寧的惡趣味。
尼瑪。
這還不知名。
那你認為的知名是什麼呢?
“《和董傳留彆》,也是蘇軾在20來歲的時候寫的。”
江寧與眾人分享起蘇軾的第二首詩。
“董傳是一個人名,他是蘇軾結交的一位朋友。蘇軾對於董傳非常欣賞,認為其才華很好。隻是可惜,雖然蘇軾覺得董傳很有才華,可董傳並沒有取得功名。蘇軾在鳳翔任職三年滿期準備回京時,途經長安,蘇軾與董傳話彆。臨走之時,蘇軾寫了一首詩贈於董傳。”
稍稍講了一下這首詩的背景,江寧再次提筆。
“粗繒大布裹生涯。”
這是江寧寫的第一句。
這一句讓眾人眉頭一皺。
“這句水平就降了不少啊。”
“嗯,比之【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差了不少。”
“意境也下降了很多。”
雖然大家寫詩水平不怎麼樣。
但讀得詩太多了,眾人卻是一邊看一邊分析說道。
隻是眾人不時說著的時候。
江寧卻是寫下了第二句:“腹有詩書氣自華”。
“啥……”
“我去。”
“這……”
好吧。
哪怕前麵第一句寫得再沒有意境。
但是。
當這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出現,整首詩的格局卻是無限拔高。
不。
不隻是無限拔高。
光是這一句,他便可以千古流傳。
是的。
就是千古流傳。
很多一些句子,他是有著無與倫比魅力的。
拿到前世來說。
同樣也是如此。
哪怕大家對於【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上一句早已經忘得乾乾淨淨。
但這一句,哪怕是過去了多長時間,眾人都會脫口而出。
“腹有詩書氣自華,哇哈哈,我喜歡,我喜歡,我喜歡這一句。”
“那是,這句話不是說的我嘛。”
“臭不要臉,明明說的是我。”
評論區又一次沸騰了起來。
這兩句可以說是非常有意思。
彆看“董傳”平時穿的都是粗布麻衣,但讀書人體內腹有詩書,氣質便獨然而生。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隨後。
江寧一口氣將剩下的詩句寫完。
後幾句的意思也並不難懂。
意思就是蘇軾是在安慰董傳。
雖然你現在過著清苦的生活,但你隻要堅定學業。
以後一但高中,那麼,哪怕就是你沒有錢去置辦那些高頭大馬,但你會看到在皇榜附近那來來往往的車馬。
這是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家,他們帶著自家的姑娘在挑良婿。
當然。
這裡也引用了一個典故。
典故裡所說的高頭大馬,意思指的是唐朝詩人孟郊中了進士之後,騎著高頭大馬遊遍了長安全城。
不過。
用不用典不重要,如果後幾句你不記得。
那沒事。
你隻要記得前兩句就可以了。
或者說。
哪怕就是前兩句你不記得了。
那麼。
你隻需要記住這一句,腹有詩書氣質華,那就足夠。
……
“還有嗎,還有嗎?”
這時。
問話的不是其他網友,正是之前的評價過蘇軾的“墨水”。
“我去,墨水,你不是對蘇軾沒啥興趣嘛。”
“呃,之前是沒啥興趣,甚至,我還有一些討厭。可現在,我覺得,可能我誤會了蘇軾。”
墨水有一些不好意思。
他其實明白。
有的時候。
在才華麵前,那什麼狂啊,什麼傲啊,都可能靠邊站。
剛才蘇軾的第一首給弟弟的詩,墨水隻認為,這是偶然寫出的一首詩。
畢竟對於古人來說,有的時候靈感來了,可能也能寫出一首不錯的。
就像劉過。
劉過其實寫了很多詩或詞。
但大家能記住的,也隻有他一首。
可是。
現在蘇軾已經不是一首了,而是兩首。
並且。
兩首都是上上之作。
特彆是第二首。
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直接就將墨水俘虜。
他們這一些做曆史研究的,不也是靠著自己的詩書學問去打動網友的嗎?
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