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298:富則兼善天下!匡扶互助!
九龍城寨的出現是因為軍事用途,遠的不去說它,隻說近代。
大清在這邊先是設置炮台守衛周邊海域,後來又因為這些洋行通過港島往內地走私,便又在此設九龍巡檢司駐守。
九龍寨有大鵬協副將及九龍巡檢司駐守,為了方便上述官員辦公,於1847建成九龍寨城。
1898年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以北的新界成為殖民地,但在當時大清的外交官力爭下,九龍寨城仍歸清廷管轄,由廣府新安縣大鵬協左營駐防,作為大清官員辦公場所,地位約等於現代的領事館。
不過港府無法容忍在自己的心腹之地有不受控製的區域,向來視九龍城寨為眼中釘肉中刺。
一直借機想拔掉九龍城寨。
1899年更是以新界鄉民反英為借口強派皇家威爾士火槍隊和100名炮兵義勇軍入侵寨城,將城內官員及軍隊全數驅趕。
其後寨城一度荒廢,幾乎無人居住,寨城遂變成無政府狀態。
1900年,李合肥前就任兩廣總督時途經港島,與港督卜力就此問題進行交涉,其表示政府絕不會放棄對九龍城的主權和治權。
鑒於清廷不斷向大英施壓和抗議,一直在明確重申擁有九龍城的主權,英方覺得再占有九龍寨城名不正言不順,權衡後終決定下令英軍撤出九龍城。
此後再未敢把大英的法律延伸至九龍城,直接管治;
而清廷則堅持對九龍城的合法管轄權,但同時已沒有足夠國力可恢複統治九龍城,九龍城遂成為非常特殊的三不管地帶。
高要不爽的就在於這裡,無論從任何一方麵來講,港府都沒有對九龍城寨的管轄權。
簡單點說,九龍城寨的生死跟港府無關。
高要看下周溪年:“雖然說我們身在港島,不過到底身份是華人。”
“我支持政府有限的衛生運動,但絕對不支持政府借此想達成的目的。”
高要認為港府是又想重施故技搞定九龍城寨,他自然無法容忍。
周溪年歎氣:“或許也沒那麼糟。”
高要已經說了可以配合的情況,周溪年心知肚明,其它的恐怕難以談妥,便說道:“隻希望儘量少風波。”
嚴格意義上來講,東莞商會跟潮州商會攜手的話,市麵便能安定一半。
天是塌不下來的。
鏘鏘鏘!
高要忽然笑道:“新馬師曾開嗓了,看戲。”
新馬師曾把京劇的運氣唱腔融為己用,多噴口吐字,使字音能傳遠。其中氣雄渾,不需要麥克風都能聲入全場。
人生如戲,有的人在上麵扮皇帝,有的人則扮演將軍,有的人扮演的則是乞丐。
高要一邊看戲一邊尋思,為什麼在自己接掌九龍城寨之後搞這麼一場行動?
是葛量洪為了立威,還是其他西人慫恿?
“周醫生。”
高要隨口問道:“我觀總督做事向來有板有眼,怎麼忽然之間在聖誕鐘來臨之前搞衛生運動?”
“他想接聖誕鐘?”
“或許咯,鬼佬想法跟我們又不一樣。”
“不過。”
台上已經演到閻婆惜敲詐黑三郎,周溪年先讚一句:“新馬仔就是新馬仔,惟妙惟肖。”
而後才又說道:“聽說是凱瑟克等人說動的總督。”
凱瑟克?
高要不由微微一笑,他是個陰謀論者,做事的時候一般都喜歡給自己先整一點負麵思維。
隱隱間似乎明白了什麼。
黑三郎總算結果了閻婆惜。
全場大聲叫好,連周溪年也鼓掌不已:“新馬仔就是新馬仔,這唱腔圓潤雄渾,真是一大享受。”
他笑道:“高會長,我都後悔了,當初我就應該要了這大舞台。”
高要哈哈一笑:“那嫂夫人可要怪我了。”
兩人相視大笑,他們是共同分過臟的戰友。
周溪年跟著說道:“事情未必會那麼壞。”
“不過不管怎麼說,高會長,我希望我們可以同心協力。”
“當然。”
高要不假思索說道:“最要緊是街坊們能得利。”
如果真的做好,對於市民來說當然也是好事,畢竟現在的港島非常容易生病。
而這一生病的背後,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家庭的破敗。
“看來我們需要去東華三院走一走。”
周溪年釋然:“我也是這個意思。”
東華三院包括東華醫院、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這三間醫院都是由港島本地華人建立。
三間醫院組成為東華三院。
其成立的主要成因是因為當時的華人普遍不信任西醫,而港府又向來不關心華人的醫療問題。
當時的富商巨賈見狀,本著富則兼善天下的理念,便捐款創立醫院,希望自救自助。
該院是當時社會上獨一無二專為貧苦大眾贈醫送藥、施棺助葬的機構組織,因此在社會上享有極高地位。
正因如此,無論是港府或是廣大市民,對於該機構及其機構組織者當時稱為“值理”,後來改稱總理,即曾捐出巨款並獲推舉進入董事會的人士)十分重視。
同時規定,不問出身、莫道出處、休提從前,隻要某人願意慷慨解囊、共襄善舉、捐出巨款,便能獲推舉為總理。
隻要成為東華三院的總理,便會想當然的被廣大市民誇讚,從而能夠提升個人在社會上的名聲與地位,所以東華醫院也因此被視作華人顯赫家族的俱樂部,是精英雲集之所。
當時高要能成為永久顧問,一方麵是因為他本身在社會上的善舉,另外一方麵則是因為他往東華三院捐了100萬…
所以說,這地位的抬舉也是要錢的呀…
由於東華三院深得華人信賴,港府的任何衛生發令想要順利推行都需要由三院配合才行。
所以高要才會說恐怕要去三院走一走。
當前是歲次丁亥一九四七年),主席是徐季良,此人是紹興樊江後堡人。
其於1935年便創建大華鐵工廠,後來又創建強華實業公司,矢誌實業救國。
雖然救國沒有救成,不過卻成了大富豪。
1945年,其任複興華人谘詢委員會委員兼慈善救濟組主席,專門救助僑胞。
由於貢獻巨大,於今年被推舉為東華三院主席。
另外,徐季良是周溪年好友,後來兩人一起創建了華人銀行。
東華三院旗下的這3家醫院並不在同一個地方,比如說廣華醫院位於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
東華東院則位於銅鑼灣掃杆埔東院道19號。
東華醫院則位於上環普仁街。
高要跟周溪年當然去就近的東華東院,這家醫院於1924年被批準興建,由巴馬丹拿設計,占地15萬6500平方呎,為當時三院中最大的麵積,於1929年建設完成。
其後又在1930年和1932年東華東院增建四層兩翼,當前約有400多張病床。
當前整個3院加起來大概有一千多張病床,其中3分之1是免費病床。
剩下的則對外經營。
這醫院在救治港島華人這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勞,而港人也感恩於心。
高要不太來醫院,轉悠一圈後,發現來看病的華人還挺多,便順口問道:“醫院現在能自給自足?”
“當前還不行。”
一早趕來的徐季良說道:“醫院旗下的嘗產被炸的七七八八,當前還是要靠社會捐款。”
搞慈善絕不能拍腦袋。
先前高要給渣甸出的主意是,如果想慈善基金可以運行良好,哪怕百年之後都沒問題,定要有可以細水長流的買賣。
他給出的主意是蓋樓。
其實這個主意早就有人在做,東華三院這邊叫嘗產。
嘗產就是房產,包括不限於唐樓、商鋪、工業大廈。
其租金是東華三院的主要收入之一,戰前三院嘗產遍布港九,共有樓宇130多幢,大部分為自行興建,其中也有是善士捐贈的。
隻不過在戰時,部分物業被毀,租金收入大受影響。
東華三院除了位社會提供看病、贈藥服務外,還有提供複康、養老、公共等服務。
比如說這其中的公共服務:
殯儀提供廉價或免費殯儀設施,並給予谘詢機會
廟祀管理廟宇及簽品哲理中心,以滿足大眾的傳統祭祀需要,並設延生祿位及往生神位供大眾認捐
義莊提供寄厝先人靈柩或骨殖及靈灰安置服務。
服務所得收入均作東華三院的慈善用途以回饋社會。
東華三院的開銷很大,租金收入受影響,其它服務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才需要社會繼續捐贈。
高要點頭,慈善之路漫漫而遠兮:“我再捐50萬。”
“晚點會有人送過來。”
徐季良感慨不已:“顧問真是宅心仁厚,我看下一屆主席非你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