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308:他背叛了我們!
還沒等港府反應過來,形勢又急轉直下,危若累卵!
自“沈崇事件”後,國民政府一直對學生運動心有餘悸,其在1947年初特意頒布《維持公共秩序暫行辦法》,禁止一切罷工、遊行和請願。
但在港府堅持要清拆寮屋,尤其是出現了薄扶林阿才之死,以及悍然進入九龍城寨強拆民居之後,各地遊行示威再起。
1月15日,一向被視為“黨校”的中央政治大學的學生舉行示威遊行,顧毓琇校長在勸阻不成後竟也加入了遊行隊伍。
更為意外的,進入有警官和憲官來領導這些學生仔遊行。
學生們高舉牌子,口喊‘打倒磕頭外交!"‘采取強硬外交!"‘武力收回港九!"
一路從外交部走去行政院再去英吉利大使館…
學生運動既起,各地作為“民意機構”的省、市、縣參議會及社會團體紛紛致電中央政府,抗議港府作為,要求政府采取強硬態度。
民意機構都參與了,報社當然更不能例外。
《大公報》和《申報》均在13日的頭版頭條報道了城寨的衝突事件。其中隸屬黨國旗下位於港島的《國民日報》更是在社論中質問:“港府是否要考驗中華民族?”
而北平《世界日報》的評論則發人深省:“我們是戰勝國,是世界上五大強國之一,而今天僑胞所處之地位尤複如此惡劣,實屬至堪愧疚。”
《新中華日報》在社論中更是提出:“我們必須要求立即撤辦外交當局,向九龍被難同胞謝罪,向全國同胞謝罪,我們必須要求立即進兵港九,收複港九,用中華男兒的鮮血來洗去百餘年來的血債。”受此影響,全國各地重要城市都發起或醞釀發起罷課、抗議和支援城寨居民的行動。
在戰後,第一次出現大規模反英浪潮!
在這等炙熱的民意下,粵省以及港島的遊行隊伍熱情高漲,為自由為民主為權益,他們無所畏懼。
當然了,在不經意間,由潮州商會帶頭的粥鋪開在了遊行隊伍必經之地。
在港島,也隻有潮州商會有能力來做這件事,因為有太多的潮州人居住在傣國,他們往港島這邊輸送的主要商品中包含了東南亞的大米…
是的,潮州人在港島有一個身份很重要,米商。
他們的規模可能不大,但是加起來就很可觀了。
現在高要以會長之名向商會旗下的米商采購大米,自然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得到滿足。
遺憾的是,雖然民間如火如荼,不過政府層麵卻差強人意。
1月23日,外交部照會大英駐華大使,要求港府撤退警察,賠償城寨居民所受生命財產的損失。
而大英駐華使館緊抓沙麵焚燒總領事館一事不放,要求中方告知英方沙麵事件的調查結果事件的調查結果,懲處肇事者及予以充分賠償。
同時,港府認為,警察的執法代表了港府對城寨的司法權限,中央政府無權乾預港島的司法。
“真是豈有此理。”
在書房中看報的高要冷笑不已,所有的自由都是假的,看樣子港府是堅決不肯低頭,也不肯賠償。
“人一定要靠自己。”
高要沉著張臉,港府顯然是怕如果在這個問題上開了先例,等於承認中方可以通過外交途徑乾預港府的司法權,對鬼佬來講,自然是無法接受的。
他們也不想想,本來就是借了人家的地?還真當自己是主人了?
“達令。”
黎宛華敲門說道:“周醫生來了。”
這門啊就是不能開,開了之後啊,便有人要過來探一探蹭一蹭。
大姑娘就是這麼變成小媳婦的。
不用想都知道周溪年是做說客,或者說做探子來了。
高要隻能起身:“請到客廳。”
閒聊而已,倒是沒必要在書房。
黎宛華看一眼高要身上的睡衣,她委婉說道:“要不要換一身?”
“不用。”
高要大刺刺道:“穿著舒服,正好讓周醫生知道我身體抱恙。”
黎宛華心想確實抱恙,時不時就顛鸞倒鳳,搞的阿霞跟白月嫦都不敢下來。
周溪年是一個人來的。
高要哈哈哈大笑上前:“周醫生,好久不見。”
“我倒是好久前想見一見高會長。”
周溪年歎氣:“看樣子,會長身體好一點了?”
反正大家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高要咳嗽聲:“最近天寒,時不時的就會複發。”
這兩日港島也不知道什麼情況嚴寒襲港,低溫降至攝氏4.3度,甚至在大帽山西南還發現數寸厚的積雪。
周溪年心想高要這病也隻有港府能治好了,要是情況沒落實,這病恐怕就治不好啊。
“高會長。”
周溪年說道:“眼看都快過年了,現在市民們這麼鬨不是辦法。”
“總不能不過年吧?”
還真是夠開門見山的。
高要認同這一點,但是他無法接受,因為港府的表現實在太讓人失望了。
他無法想象,從前華人是如何願意來港島過活的?
也難怪先前大家隻是把港島當成一個中轉站。
高要沉默下問道:“周醫生,難道你以為隻是因為清拆的問題?”
周溪年一怔。
高要跟著又問:“先前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強拆之事,為何這次大家如此憤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能夠讓全港、粵省民眾如此抗議,當然絕不僅僅是因為清拆。
高要最多也就是讓潮州商會的人配合自己,他何德何能可以控製全港其他民眾?
這當然是因為近幾年華人對於英人所累積的不滿。
真要說起來,那話可就長咯。
周溪年苦笑聲:“高會長,這事情又豈是一時半會可以解決的。”
“要我說,還是先讓街坊們開工,安當過個年。”
“今年的年景本來是不錯的啦。”
高要搖頭,有他高某人在,是餓不到這些街坊們的。
“吃飯皇帝大,這是沒錯的。”
高要說道:“但是我以為,有些事情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吃飯。”
“周醫生,你應當知道,現在民族自尊心正在崛起,我等是大國國民,又怎麼能再跟之前一樣為西人視為豬狗?”
最早港島重光之時,華人是非常高興大英恢複統治的,因為相比小鬼子而言,英人的同統治相對來講要仁慈一點。
但是時代不一樣了。
戰後,國民政府是五強之一,是絕對的大國,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強烈。
華人們希望能夠獲得平等待遇,享受更多權利。
可惜的是,恰恰與民眾的期盼相反,戰前的殖民官員回到港島後,仍著力於恢複舊秩序。
英人常常有意或無意地對華人表現出種族優越感,在工作中、生活中,都視華人為下等人,動輒嗬斥。
也就是買辦階層,才勉強能被西人正眼看下。
周溪年聽的人都麻了,先前的時候可沒看出來高會長竟然這般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