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開學校總歸是好事,大家都喜氣洋洋。
放眼望去皆鴻儒,本來高要還想請郭文豹過來,隻不過因為他在44年的時候寫了篇甲申三百年祭,被刮民黨指責為匪張目。
文豹先生不耐苟同,所以便婉言拒絕了高要。
高某人素來尊重文人,自然不會強求。
現在再一看,呦嗬,他發現這些人中,自己隻認識鄺文熾、張琪昀、唐俊毅等寥寥幾人。
“張教授,好久不見。”
能有新亞書院,是因為張琪昀來港先找的高要。
“時隔三日,當刮目相看,這話用在高博士身上是最恰當不過。”
眾人哈哈大笑。
張琪昀跟著說道:“多謝博士支持教育事業。”
“小意思。”
高要逐一跟眼前這群人握手,這些人那真是個個鴻儒,要換前世的話,他想握手都排不上隊。
獅子采青,眾人推高要畫獅點睛。
高要連連擺手,他知新來的錢穆才是新亞書院的第一任院長,便請錢穆站去前麵:“諸位,主次不能顛倒。”
“我高某人不過區區校董,這事,自然要唐院長來。”
他態度堅決,錢穆隻能描筆點睛。
眾人拍手叫好,互相看下,心中都鬆了口氣。
高要對於這方麵的名譽之爭的倒不是太在意,等剪完彩後,他才又問道:“諸位先生,現在條件是簡陋了點,我們且將就。”
“不知還有哪些方麵是需要再行完善的?”
高某人提供了校舍,諸位教書先生的住宿問題,剩下的當然就是薪資啦。
不過新亞書院是私人學院,會向學生收取費用,唐俊毅等人自然不會向高要開口。
倒是張琪昀重提舊事:“高博士,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中文學院的學籍難以得到承認。”
高要點頭,這個問題在之前的話並不是什麼問題,因為港島的學生還會去廣府那邊升級。
隻不過再過2年就不可能了。
他沉思下說道:“恐怕後麵還是要去港大。”
高要解釋道:“港府不會這麼快出台法例,但是諸位也不用擔心。”
“去年我已經跟港大談妥,他們會新增中文學院來解決在這個問題。”
高要的博士怎麼來的?捐了200萬!
200萬啊!
難道真的買一個博士稱號?
當然不可能啦,這200萬是拿來建中文學院的嘛。
眾人臉現喜色,高博士真是天縱奇才,做事滴水不漏。
張琪昀鬆口氣:“得虧博士考慮周全。”
高要微微一笑:“諸位先生在台前勞心勞力,我這個做後勤的,總要讓大家後顧無憂才行。”
滿屋衣冠,高要心情極好,他跟著又承諾:“既然諸位先生都在,我在這裡向大家保證。”
“本人旗下的高升慈愛互助基金,會每月向新亞書院捐款3000元。”
眾人齊齊吃了一驚,他們互相看下,都有點又驚又喜。
老實講,3000塊對於彆人來講很多,但是對於這些鴻儒來講其實並不算多…
刮民黨彆的不講,給這些讀書人錢的時候還是蠻大氣的。
一個教授,月工資不說,幾百塊還是隨隨便便的啦。
再加上其它的福利補貼,那收入能讓人窒息。
不過港島又不一樣了,大家過來辦的學校屬於私人性質,按照道理,這薪資應當由市場來決定的嘛。
誰能曉得高某人竟然來這麼一出?
為什麼?
高要當然不是活菩薩,他是為了切斷新亞書院跟刮民黨的聯係嘛。
後世的時候,港島這裡多處私人學院的運營費用都要靠刮民黨撥款才能運營下去。
正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這些書院自然會站在刮民黨那邊發生,後麵的時候可是搞出了不少狗屁倒灶的事情。
高要以為,不就是錢嘛,反正那基金裡的錢每天都在漲,正好拿出來先把這口子給堵上。
錢穆趕緊站起:“高博士,這可怎麼好?”
高要連連擺手:“院長,教育是一國之根本。”
“我高某人雖然是粗人,卻也想儘點心意。”
“還是那句話,諸位在台前教書育人,我高某人就在後麵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
先前的時候,這些先生對高要還有幾分端著,畢竟讀書人不談阿堵物。
等高要幾句話一出,大家對他的態度明顯熱絡了幾分。
高要心想,這年頭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人畢竟是少數。
不過他說的也是真心的,在這等局勢動蕩之際,這些先生願意紮根港島教育中文,他怎麼能不支持?
那肯定是有多大力就一定使多大力。
否則高要怕將來自己會後悔啊。
“當然啦,我也是有私心的。”
眾人臉上頓時露出笑容,他們不怕私心,最怕公心…
“我希望港島能多幾個新亞書院,來港的先生越多越好。”
高要誠懇道:“諸位先生也知,現在西人規定學校以洋文為主,對中文諸多限製,所以也無法搞定這學曆之事。”
“但是西人向來怕強。”
“如果我們團結一致,教中文的書院越來越多。”
高要斬釘截鐵說道:“到時候,我們所顧慮的這些自然迎難而解。”
眾人悚然動容,原來高博士是在千金市馬骨。
他們紛紛點頭:“博士說的對。”
“現在港島的高等教育基本都是西人在主導,他們自然不會考慮中文。”
“我們現在算是重新開始,也不算晚。”
“博士放心。”
“所謂,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他們紛紛道:“到時候我們自會寫信回去。”
“複興華夏文化本來就是我輩宗旨,總不能在中華大地上,還讓洋文成為主流。”
高要大喜,演了這麼久,這些先生總算願意出點力了。
新亞書院的這幫教書先生可不是簡單角色啊。
比如說其中有民國憲法之父張君勱、學術泰鬥牟宗三、民國著名詩人和書法家曾克端、甲骨文專家、中華民國國立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前所長董作賓、國學家饒宗頤、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的推薦人羅香林、佛學大家羅時憲、霍韜晦等等。
這些人哪個不是文壇翹楚?
若非有他們在打基礎,這新亞書院在後麵的時候,又怎麼能合並為港島中文大學?
那可是放眼全世界都絕對是一流的大學!
高要抱拳:“諸位先生,我高某人能做的不多。”
“但是我有幾點可以保證,隻要來這邊開學校,不涉及政治。”
“我保諸位萬事無憂!”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