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要未搞四海安保,陸大潮這個位置就一定是高晉在做,所以才會這般講。
高晉說道:“大哥,大潮不錯。”
陸大潮忙道:“不敢,不敢。”
divcass=”ntentadv”“誇你,就接著。”
陸大潮跟著問道:“老爺,那這船名應該叫什麼?”
“要我說,不如就叫高博士號?”
按照道理來講也應當如此。
高要笑笑,他擺擺手:“我們於港島吃飯,總要跟港府相得益彰。”
先前他才惡了葛量洪,搞的港督出去散心未回。
高博士是個極謙虛的人,不想讓人看自己跋扈,便說道:“就叫葛量洪號。”
陸大潮說道:“老爺,你總是這般低調,又為民著想。”
高要感慨一聲:“鄉親們既然把我給捧上來,總得要為大家做一點實事。”
他倒真是謙虛…
高要背著手於岸邊踱步,他慢慢道:“在戰前,優質的海灘跟太平山都不許華人進出。”
“戰後,才逐步放開。”
“因為韃子實行文字獄,嚴禁文字流通,搞的我5萬萬同胞中的絕大部分人都目不識丁。”
高要沉默的看一下海麵,近代民族意識的崛起其實源於大部分的地主…
沒辦法,隻有他們有條件識字…
“所以洋人才會歧視我們。”
“在美利堅,不許華人跟白人通婚。”
“在澳大利亞,因為白澳政策,華人集體被驅逐出境。”
“豈有此理。”
高晉跟陸大潮齊齊嗔目:“鬼佬真是不當人子。”
高要滿意的點下頭,男兒當血性:“所以我們要自強。”
“孩童定當讀書識字,要開明。”
陸大潮重重點頭:“老爺,一定的。”
他心想,老爺思慮如此深遠,自己做事就一定要漂亮。
這個簡單,陸大潮很快就有了主意。
既然權在手,他是絕對有能力影響到九龍的市井的。
無非是家裡有小孩沒有去上學的,陸大潮便可以將其經營的位置調換。
再一想,陸大潮尋思,義務識字班還得多開辦些才行。
“識字的人多了,有辦法的人就多,到時候,或許便能為港島走一條新路出來。”
高要跟著強調:“生於斯長於斯,我們一定要靠自己。”
陸大潮靈機一動,難道老爺的意思是,其他人不可信?
其他人?
他再一想,難道指的是新界的這幫鄉紳?
陸大潮心思一動,便試探道:“老爺,我看新界這幫人廣有資財,有田有地有資產,恐怕未必會個我們一條心。”
高要聞言不由哈哈一笑,他拍拍陸大潮的肩膀:“大潮,我沒看錯你。”
“你很聰明,眼光也不錯。”
陸大潮頓時了然,原來老爺真的在提防鄉紳。
高要跟著說道:“鄉紳有利有弊,他們於維護地方是非常儘興的。”“問題也有點不好的地方,便是他們的根本就是土地。”
“所以習慣性以收租為主,傾向於保守,而不會主動去做開創。”
在西人未進港島前,新界已經有原住民在居住了。
隻從西人進港島以後開始算,到目前,都快百年了。
那時候港島、九龍不過巴掌大的地方,幾乎沒有平地,所以西人便隻能以太平山為主要居住點。
此後開始填海、發展商貿,搞中轉港。
在其中,西人的政策自然是起了大作用的。
不過主要出力的是華人,而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移民過來的。
同樣的時間,同一個地方,港島、九龍的人煙開始興盛,商業也開始發達,並逐漸成為知名的轉口港。
而新界呢?
可以說一百年前是什麼樣,一百年後仍然是什麼樣…
在這其中,鄉紳們是絕對要負一部分責任的…
不說港島,隻說九龍,當初這地方的條件比新界不知道差多少。
隻說一點,那時候華人來港,基本不會選擇來九龍落戶。
結果現在?
九龍都快人擠人啦,工廠、倉庫,那是一家一家的開啊。
新界呢?
“所以我才要搞農協,搞新界發展銀行。”
高要用人向來喜歡用賢,他最喜歡手下人有才乾,也絕不吝嗇言傳身教。
“知不知道為什麼?”
陸大潮轉眼便恭敬回道:“老爺,因為唯有利益才能動人心。”
高要大笑:“不錯,先以利益讓他們上船,再以利益分辨出誌同道合的同誌。”
“同心則同德,同德則同誌。”
“所以才要把新界變成一家公司。”
新界農協等於就是一家公司…
高要是董事長,陸大潮等人是股東,新界的鄉民是會員單位。
以新界的條件、人口,再加上高要的眼光、錢財,沒有道理搞不成。
“我們是搞事業,更是搞發展。”
高要對高晉以及陸大潮語重心長的說道:“最要緊是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敵人搞的少少的。”
陸大潮是個合適的捧哏,他恭敬問道:“老爺,我有個問題。”
“講。”
“如果彆人打死不肯上船。”
高要微笑:“都打死了,當然不能上船。”
陸大潮跟高晉齊齊會心一笑,這才是博士真正的作風。
所有的仁義道德隻是表麵,一旦有人不給麵子,那港督都不好使。
高要環顧一圈,太陽已經落山,不過天色還很亮。
出來散步的人漸多。
“江山壯麗。”
高要大發感慨:“山河應當因我而改變。”
陸大潮不假思索說道:“老爺,港島一定會變成高家的城!”
高要沒有言語,他隻是靜靜欣賞維多利亞港的美色。
當前這顆港島明珠兩端的產業儘歸洋行所有…
高要目光漸漸犀利,如寶劍出鞘,鋒芒不可一世。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