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節 取字_大明之朔風疾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6節 取字(1 / 1)

大明之朔風疾!

“他已經是個走投無路的乞丐了,李都司說虎墩兔憨在西遼河的老窩讓建奴端了,這次他又在歸化吃了大虧,現在是無家可歸、窮困之極,老大人何必為這條喪家之犬動怒。”宋統殷在一旁寬慰張曉。

“是不是李都司又來信了?”張曉長噓一口氣,看了一眼宋統殷手中拿著的一封信,開口問道。

宋統殷點點頭急忙把信呈上,張曉展開信仔細讀起來——他對李榆的信越來越重視了,自從宋統殷把李榆放出去,歸化那邊的情況他就了然在心,再也不用兩眼一抹黑,張曉把得到的情報上報朝廷,朝臣們大為驚奇,如此詳儘、準確的情報實屬罕見,內閣指示兵部必須優先采用他報來的情報,如今朝臣們談起宣大邊外的事也用不著胡編濫造了,小皇帝還稱讚他深諳邊事,有關張曉是不是閹黨漏網之魚的話題現在沒人提了。宋統殷腦子一熱,甚至想吹出一個歸化大捷,老謀深算的張曉趕緊打消了他這個念頭,插漢現在依然占據絕對優勢,牛皮吹大了以後不好收場,畢竟那場大戰除了李榆掛了個明軍官銜,其他的跟明軍屁個關係都沒有。

李榆在這次來信中,報告了察哈爾的最新動態,據他抓到的察哈爾俘虜交待,今年二月後金大汗皇太極突然親征西遼河,一舉摧毀了察哈爾汗在西遼河的老窩,留守的多羅特部老營被滅,被俘人畜一萬有餘,如此一來,察哈爾汗陷入進退維穀的境地,他放棄了西渡黃河追剿卜失兔和攻占襖兒都司的企圖,而是選擇了攻取土默特東哨以穩固後防的策略,察哈爾汗此舉顯然是無意東歸收複故地,而是打算在宣大邊外長久住下來,如今察哈爾南下東哨,以兀魯台吉為首的東哨土默特首領們正在奮力抵抗。李榆說他已經接到東哨的求援,但他現在餓得發慌,人和牲口都吃不飽,實在無力發兵相救,他認為東哨的實力太弱,很快就會一敗塗地,那時察哈爾大軍直抵大明邊牆之下,大明將如何應對?所以他希望明軍能儘快出兵東哨,把察哈爾的實力隔絕於邊牆之外,即使明軍目前狀況不便作戰,但隻要牽製住察哈爾主力,那麼給他一些糧餉和馬料,他有把握打一場不大不小的勝仗,從而迫使察哈爾人不敢進邊牆一步。

張曉看完信後沉思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問道“李都司現在手上有多少人?”

“他來信說過,男女老少加在一起大約有近兩萬人,”宋統殷答道,見張曉又不開口了,小心地問道,“我們隻按兩百來人撥給他口糧,他能在蠻漢山以南堅持了一個來月,也真夠難為他的,我們是不是再給他些糧草?”

“我怕養虎成患呀!”張曉過了好久才答道,他起身走了幾步,然後猛地站住對宋統殷說道,“你讓李都司來陽和一趟,我要親自見見他。”

三天之後,風塵仆仆的李榆站到了宋統殷的麵前,宋統殷看到李榆的樣子吃了一驚,上次見麵到現在不過兩個月,那個英俊挺拔的青年已變得又黑又瘦,他送的新衣服也打上了補丁,差點沒認出來,宋統殷一陣心酸,忍不住想說幾句愛撫的話,李榆卻先開口了“大人,你這裡有沒有吃的,我昨天晚上隻喝了碗粥就往這兒趕,肚子餓得慌,這幅樣子不好去見總督大人。”

飯剛端上,李榆就狼吞虎咽吃起來,宋統殷拍拍他的背說道“慢點吃,不要著急,你帶的幾個親兵正吃著呢,馬也安排人喂了。”

“讓大人見笑了,蠻漢山的糧食已經吃完了,鄉親們有一頓沒一頓好些日子了,幸好雪化了,大家在山上到處找吃的,什麼都在吃,隻要餓不死就行,”李榆吃完把嘴一抹,低聲說道。

“苦了你了!”宋統殷聲音有些哽咽,眼前這個又黑又瘦的青年才二十出頭,可卻要挑起近兩萬人的生計,在如今這個年月這副擔子太重了!他輕聲說道“孩子,你回來吧,陽和這裡有的是事要你做。”

“大人,我們能內附嗎?博碩可圖汗是大明的順義王,豐州人也是大明子民,隻要給口飯吃,我帶著大家願意效忠大明。”李榆眼睛一亮,宋統殷立刻低頭不語了,李榆眼光又暗下來,“算了,我還是和鄉親們在一起吧,我把他們帶到蠻漢山,不能扔下他們不管。”

兩人沉默一會兒,宋統殷換了話題,問起蠻漢山的情況,李榆打起精神仔細講了他到蠻漢山後的情況,鄉親到了蠻漢山,一部分人設法入了關,但大多數人留在了蠻漢山苦熬,鄉親們好啊!留下的人都把自己的糧食拿出來與大家一起享用,大家這段日子就靠喝粥硬挺著,有時從山裡打些獵物回來,那就是大家最高興的時候,察哈爾人的小隊人馬來過幾次,都被他們打敗了,察哈爾人看他們又窮又硬,也沒興趣找他們的麻煩了。

李榆繼續講著“大人,鄉親們都很好,我們過得苦,可所有的人都齊心協力、互相幫忙,我們在雪化了以後,還種莊稼、放羊,我們村裡的李富貴大哥正在教大家種土豆,李大哥說這東西不挑地容易活,種好了一畝地可以收四五百斤,大人,也許我們的日子用不了一年就會好起來。”

宋統殷津津有味地聽著,看著李榆高興的樣子,他也強作笑顏點頭說“會的,你們的日子一定會好起來的!”

下午,宋統殷帶著李榆到總督府見宣大總督,張曉仔細問了歸化大戰和察哈爾人的情況,又對蠻漢山的地形、人口、丁壯和開墾土地、牛羊、馬匹的數量做了了解,李榆一一作了回答。

李榆說道“蠻漢山現有一萬九千餘人口,漢人、蒙古人各具一半,男丁接近五千人,有馬能夠打仗的有兩千五百人,蠻漢山下能開墾的土地不少,但我們缺乏農具、種子,到現在也不過種了兩三千畝地,牛羊也很少,加起來不過三千多頭,要養活近兩萬人根本不行,另外我們的武器也不足,真要打起仗來很難取勝,不過我們的人能吃苦、不怕死、騎,我們能召集起來的兵都參加過歸化大戰,我們不怕察哈爾,隻要給我們糧食、武器,牽製一下察哈爾不成問題。”

張曉點點頭,又換了個話題“李都司是遼東漢人吧?聽宋副使說你讀過書,還會些詩文,令尊一定也是讀書人吧?”

李榆低著頭說“我不知道我的父母是誰,我隻記得自己一個人在遼東鎮北關外流浪,放羊、牧馬、撿牛糞,隻要給口飯吃什麼都乾,幸虧庫魯大叔收留我了,要不我肯定餓死了,我問過不少有學問的人,想知道我是哪裡的人,可沒人說得清楚,說我是漢人、諸申還有蒙古人的都有。”

張曉盯著李榆堅定地說道“本官是三甲進士出身,還算有些學問,本官琢磨你的身世很久了,本官告訴你,你父母應該是開原一帶的漢人,恰逢建奴之亂與你失散,大明才是你的父母之邦,你到我明軍中效力就是上天的安排,所以無論你身處何處,萬事皆應以我大明為重,作我大明的熱血好男兒。”

李榆急忙行禮說道“大人的話,末將記住了。”

張曉笑了笑說道“李都司年輕有為,將來前程無量,獻征啊,你給他取個字吧,以後也好稱呼。”

“就叫漢民吧,時刻不忘自己是漢家男兒。”宋統殷想了一會兒說道。

“李榆李漢民,好字,以後我們就稱李都司為漢民吧。”張曉拍手稱讚。

李榆激動得漲紅了臉,他以前隻聽說過讀書有學問的人和有權有勢的人才會有字,從未想到過自己也會有字,而且還是總督大人、副使大人賜字,這是何等的榮耀!

張曉收起笑容認真地說道“漢民,你能深入大漠,把那些不願意臣服虎墩兔憨的韃靼收容起來據守蠻漢山,這件事做得非常好,這件大功本官先給你記下了,日後必定給你加官封賞,但本官還有一件事相托,豐州戰亂致使近萬韃靼逃入關內無家可歸,他們無衣無食淒慘度日,本官看了也傷心啊!卜失兔是我大明的順義王,他的部眾也是大明的子民,本官不能不管,你把他們也收容了吧,本官委你重任,替大明照看好這些可憐的百姓。”

李榆的心一下子就沉下來,近萬張嘴他哪裡供養得起,這會把蠻漢山徹底拖垮的,張曉看著臉色蒼白的李榆,笑了笑接著說道“漢民不要害怕,本官絕不會不管你們,我會安排大同那邊每月接濟你們一部分糧食,你們在陽和口外的營地也撤了吧,那裡離蠻漢山遠了些,做什麼事都不方便。”

“大人,我們手裡還有些皮毛和散碎銀兩,另外還想用牲口換些種子、農具,殺虎口、得勝口的大市能否讓我們互市交易?”李榆躊躇一會兒問道。

“本官許了,隻要是你們的人都可以入市交易。”張曉很爽快地答應了,見李榆還想說什麼,張曉馬上接著又說,“漢民一路辛苦了,早點回去休息吧,你在陽和住幾天再回去,宋副使會找你商量如何安排糧草的事。”

李榆本打算再問問出兵東哨的事,現在也隻好把話咽回去,他明白總督大人根本就沒考慮出兵。

李榆走後,宋統殷忍不住說道“老大人,現在像李都司這樣誠心辦事的人不多了,我們是不是太虧待他了?”

“我們能有什麼辦法!宣大三鎮無糧無餉,早就是個空架子了,我們隻能維持住這個局麵,過一天算一天吧,”張曉滿麵愁容地說道,他把桌案上的一封信推給宋統殷,“你看看吧,張翼明來信了,他要求在關外開粥廠,把關內的韃靼引出去,他想得太簡單了,他拿出的那點糧食能管幾天,韃靼們沒飯吃了難道不會再混進關內,還是把人交給李都司管著好,你去理一道公文,讓張翼明每月給李都司幾十石糧食,這點糧食他拿的出來,你告訴張翼明一定要給這幫韃靼一碗飯吃,他們與察哈爾已經打成死敵,隻要他們在關外活著,虎墩兔憨就不得不有所顧忌,最好讓他們和插漢拚個你死我活。”

張曉停了一會兒又說道“我們也不能太虧待李都司,這次就賞他些銀子,過些日子再升他作遊擊,這個人我們還用得上。”

李榆出了總督府,正好被督標都司張傳捷遇上了,張傳捷不容分說非要拉著他到家裡吃刀削麵,李榆急忙推脫說他帶著幾個親兵,不便到家裡叨擾,還是回驛館吃飯吧。

“哪有什麼關係,一塊去,一頓麵我還管得起,”說著就拉著孟克、吉達、陳二柱和劉石頭一塊走,扭過頭又喊起手下兩個軍官,“王永強、劉遷,你們倆也一起來陪著。”

大家到了張家痛痛快快吃了頓刀削麵,都稱讚張大嫂的麵做得好吃,張傳捷順便問起蠻漢山的情況,他聽著忍不住連連搖頭“榆子,這差事太苦了,你還是回來吧,咱們督標還是比鎮兵好些,雖然軍餉發不下來,但總督大人還是會給我們碗飯吃,總比你在山裡挨餓好。”

“算了,我就是挨餓的命,總督大人又給我添人口了,”李榆低著頭把張曉安排的事給大家說了,故作輕鬆說道,“這樣也好,反正我也不忍心扔下鄉親們不管,蠻漢山雖說苦點,但沒那麼多算計,活得也輕鬆一些。”

孟克火了,拍著桌子說道“哪有這麼欺負人的,他們不想管的人都往我們這裡塞,想把我們一起餓死啊!老子不乾了。”

張傳捷也勸道“榆子,你彆死心眼,大明的事其實用不著那麼認真,實在撐不住了,你就回來,沒人會把你怎樣。”

“總督大人答應給我一些糧食了,添些人口我也認了,大家抱成團活下去的希望總會大些,”李榆滿臉愁容地說,“我就怕還不止這萬把人,東哨又打起來了,恐怕又有不少人逃到蠻漢山。”

土默特東哨即在陽和邊外,那裡的戰事打得正激烈,明軍卻袖手旁觀,張傳捷對此知道得很清楚,他站起來怒吼道“我就不明白了,我大明萬裡疆土、億兆百姓,怎麼連個小小的土蠻都不敢惹,難道要等著他們打到家門口,這還是太祖皇帝創建的大明嗎?”

張傳捷的話引得王永強、劉遷一陣感慨,李榆、孟克又埋下頭繼續吃麵,大明的太祖關他們屁事,還不如眼前這碗刀削麵重要。

李榆正在陽和等著宋統殷給他安排糧草的時候,去京師參加會考的李槐回來了,他一路探查邊牆用了不少時間,到京師沒幾天就進了考場,他知道自己登榜無望,隨便敷衍一通,沒等發榜就溜之大吉。李槐心裡有事,出了京師就直奔陽和,宋統殷見了他大喜過望,立即引他去見張曉,張曉一看李槐這麼快就回來了,馬上就知道這家夥肯定隻是在考場混了幾天,中進士絕對沒指望,不過這樣也好,他的手下也正缺得力的人手,這個李槐是個舉人,把他留在總督府當個幕客也不錯,所以對李槐科舉考試如何問都不問,而是向他問起京師最近的動向。

李槐這次到京師也拜會了幾個在朝堂做官的同鄉,多少知道些朝中的事,說起朝中的事,李槐也是麵臉愁容,朝中清除閹黨的行動還在繼續,魏忠賢自縊,皇帝似乎不解氣,詔令將魏忠賢肢解,懸首於河間府,又將先帝乳母客氏鞭死於浣衣局,魏忠賢與客氏的兄弟子侄魏良卿、侯國興、客光先等都被處死暴屍街頭,魏忠賢一黨的崔呈秀自縊、田爾耕、許顯純等下獄,至此魏忠賢的勢力土崩瓦解,但小皇帝意猶未儘,又任命了顏繼祖、任讚化等一批朝中清流為六部給事中、都察院禦史專事清除魏閹餘黨,朝堂之上的爭鬥更加激烈了,清流們總算等到了揚眉吐氣的時候,見到不順眼的小人,直接就扣頂閹黨的帽子,翰林院編修倪元璐叫得最凶,正月向皇帝連上兩道奏折,公然為東林黨人鳴冤叫屈,他說如果東林人士即為邪黨,那麼又怎麼稱迫害東林黨人的魏閹為邪黨呢?東林之士品行高潔方為閹黨迫害,今閹黨即倒,與閹黨勢不兩立的東林黨自然都是正人君子,理當重返朝堂,死去的東林黨大佬楊漣、左光鬥、周順昌等人也應該平反昭雪,倪元璐的上奏獲得了清流們的支持,他們索性在朝野上下鼓動禁毀《三朝要典》,《三朝要典》涉及到萬曆、泰昌和天啟三朝的舊案,牽扯到的人太多了,朝臣們立即劍拔弩張鬥得不可開交,皇帝不但不儘快平息事態,反而跟著推波助瀾,內閣大臣們人心惶惶無心理政,施鳳來,張瑞圖倆個老奸巨猾的閣臣乾脆致仕回家了,宣大邊外戰雲密布、瞬息萬變,牽一發而動全局,可皇帝和朝廷已陷入內鬥之中,對事關大明安危的大事全然不顧,如此下去國事怎麼得了!


最新小说: 關於男配變成男主這件事 惡毒女修太誘,四個絕色道侶搶 長生獵戶,從趕山開始 阿克薩大洪水 陰差陽錯,我成了少爺的貼身女仆 仙破天穹 泥土 半夜和女鬼搶影子,她紅溫了 開局茅屋:我的宗門全無敵 今天也在努力做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