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節 回援_大明之朔風疾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57節 回援(1 / 1)

大明之朔風疾!

太陽落山時,這場仗總算打完了,天空中又開始飄起雪花,豐州軍斬殺流賊三千餘人衝出死地,李榆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溝口和兩邊山坡上躺著的大片屍體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站立在道路旁,默默看著一具具部下的屍體被抬到大車上,任憑風雪吹在臉上一動也不動地站著。

孫守法陪著一名年輕軍官走來,那名軍官向李榆躬身施禮道“末將神木堡都司馬科,奉李卑大人將令,帶三百精騎出堡查探,恰逢流賊混亂,仰仗大人神威僥幸一擊成功,與大人的援軍會合,特來拜見大人,請大人率部隨末將去神木堡休息吧。”

馬科見李榆麵色不好,又補充了一句“大人,末將也是榆林人,大人的威名末將早有耳聞,能親眼見到大人是末將之幸啊!”

“我怎麼知道你是神木堡的軍官,你有何憑據為證?”李榆冷冷地問道。

馬科一愣,有點不高興地摸出塊腰牌遞上去,李榆看都不看,擺擺手就走了,馬科尷尬地不知所措,孫守法拍著他安慰道“馬都司彆多心,副將大人是個好人,他是心裡難受啊,這一仗打得太慘,我們死了三百來個弟兄,還有二百多傷兵,一個營就這麼沒了,你們那個楊把總可把我們害苦了!”

“的,平時老實巴交的一個人,怎麼鬼迷心竅投賊了?副將大人真該把他留下,老子非活剮他不可。”馬科咬牙切齒地說道。

豐州軍由馬科帶路,天黑時到了神木堡,神木堡副將李卑出城迎接,對李榆一再表示感謝,前些時候府穀賊王嘉胤、王自用糾集了三萬人馬圍攻神木堡,神木堡兵力太少,隻能固守待援,昨晚城下的流賊突然走了,他擔心有詐,派馬科帶騎兵查探,沒想到援兵這麼快就到了,李卑說堡內還有些營房、糧草可用,熱情邀請豐州軍入堡休整。

李榆點頭同意,但沒有立即入城,而是在堡外全軍列隊,架起了幾堆柴草,陣亡將士的遺體被抬下大車,整齊地排在地上,李榆挨個看了每一個死去的將士,替他們整理一下衣服,然後摘下頭盔肅立在一旁,默默地看著火焰吞沒他死去的兄弟,全軍同時吹響軍號,送彆自己的戰友離去。孫守法、杜宏方的眼睛濕潤了,他們已征戰多年,一場仗下來,總有身邊的兄弟死去,能挖個大坑埋了算好事,拋屍荒野也很正常,有哪位上官想過給士兵一個體麵的死法,隻有在這裡士兵們才會感覺到自己是個人,一個受尊重的人。

“援剿副將也是個性情中人啊!”李卑在一旁看著,低聲對身邊的馬科說道,馬科使勁地點點頭。

豐州軍進駐神木堡的當天夜裡,天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城外的流賊也不知去向,李榆、李卑兩人不敢大意,一邊派人出去查探,一邊小心布置城防,李卑估計這幫人肯定不會再回來圍城了。

“他們手裡無糧、身上無衣,隻能硬著頭皮繼續找地方搶,延綏已經糜爛了,他們很可能過黃河入山西,就看山西的官軍能不能擋住他們了。”李卑輕聲說道。

李榆沒有吭氣,山西官軍的德行他知道,比陝西官軍還差一大截,王國梁肯定擋不住流賊,山西出了事,宋大人絕對要把他調回去,他的麻煩還在後麵,李榆有點氣惱地說“這剿賊要剿到什麼時候?朝廷要有個章法,不能把我們調來調去當猴耍。”

“我們當兵就這個命,朝廷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我們就一直打到死算了,”李卑笑起來,指著遠方對李榆說道,“杜帥年初來過一趟,在黃甫川痛打了府穀賊王嘉胤一頓,這家夥也服了軟接受招安,可杜帥前腳一走,他又造反了,而且投奔他的流民更多,現在居然能拉起三萬人的隊伍圍攻神木堡了,賊越剿越多,誰知道何時是個頭?”

兩人都沉默了,過了一會兒,李榆才歎口氣說道“我真想回家呀,從去年底出來差不多一年了,兩個孩子的麵還沒見過。”

“我從遼東回來就沒離開過榆林老家,可這裡已經一片糜爛,我倒希望這不是我的家。”李卑搖頭答道。

大雪一連下了三天,雪停之後洪承疇帶著自己的撫標騎兵趕到了神木堡,李榆有點吃驚地問“大人,末將已經派人送信,流賊已退,為何大人還要如此辛苦跑一趟?出什麼事了嗎?”

洪承疇沒回答,與李卑說了幾句,揮手讓其退下,然後坐在帥椅上,默默地看著李榆,李榆被他看得心裡發慌,惴惴不安站在一旁。

“王嘉胤本是邊軍出身的巨寇,手下多是悍匪,你以一己之力將其擊潰,好得很!我在路上接到了你的信,雪下得太大停了幾天,不過既然已快到這裡了,還是要順便來看看,”洪承疇緩緩開口了,不過卻沒有再稱“本官”,然後又歎了口氣,拿出封信遞給李榆,“山西巡撫宋大人的信到了,你拿去看看吧。”

李榆的心一沉,山西果然出事了,他惶恐地接過信,宋統殷在信中說,府穀賊王嘉胤、王自用等攜數萬之眾從興縣涉冰過黃河,一路向北打,占保德攻河曲,山西總兵王國梁禦賊不力,在河曲大敗兵潰,河曲縣城已落賊手,山西流民群起投靠,賊勢日益猖獗,朝廷現將王國梁革職議罪,山西鎮已無可用之將,亦無能戰之兵,宋統殷強烈譴責了陝西驅賊入晉、禍水東移的險惡用心,要求延綏巡撫立即把援剿副將李榆還給山西,一日也不可遲疑,否則就到朝廷打官司。

“我本想把你留在延綏,過些時日再向總督大人推薦,總督大人雖然與我政見不合,但他是個好人,一定會器重你的,有總督大人和我保舉,也許用不了多久你就是大明最年輕的鎮守總兵,可惜留不住了,你奉旨援剿山西卻到了延綏,雖然事出有因,朝廷不好為難你,但山西的麻煩還是會讓你來擔,你回山西吧,這次我順便帶了點錢來,你都拿去,這些日子在延綏東征西討、連打惡仗,真是難為你了!”

洪承疇起身走到李榆麵前,輕聲說道,“你知道為什麼我器重你,因為從第一次見到你,我就感覺你與大明所有的文武官吏不一樣,我應該信任你,但大明的官場太臟太爛,而且會一直爛下去,把你留下也許會害了你,官府如此,軍中也是如此,陝西如此,山西也是如此,等山西的事辦完了,你還是出關回家吧,在那裡你才能有所作為,多好的後生啊!可惜大明雖大,卻容不下一點乾淨東西。”

李榆突然覺得鼻子一酸,淚水湧了出來,洪承疇微笑著替他擦了擦眼淚“都是一方大將了,還像孩子一樣!我告訴你,我替你查閱過經書典籍,你在豐州的法子也許有道理,不算離經叛道,聖賢說三代之治即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何為道?《左傳》解釋為‘敬於神而忠於民’,我想所謂大道應該指心有天而民為本,而以民為本又該如何?我覺得似乎《周禮》所言最有道理,西周曾定國製——‘若國有大故,則致萬民於國門’以國策‘大詢於眾庶’,且有‘詢萬民三政’之法,即向國人‘詢國危、詢立君、詢國遷’,而對於百姓獄訟,凡用‘墨、劓、刖、宮、大辟’五刑者,‘以三刺斷庶民獄訟之中’,所謂‘三刺’即一曰訊群臣,二曰訊群吏,三曰訊萬民,這與你在豐州公舉選官、公議大事頗有幾分相似之處,讀書人隻在書中讀到三代之治,漢民很了不起,已經著手實踐了。”

李榆的臉紅了,不好意思地小聲說“我讀書不用功,哪懂得這麼多道理,我是自己沒本事,怕把事搞壞了害了大家,所以遇到大事不得不多聽大家的,官吏也讓大家選有本事的人來乾,我就順其自然,是我擔不起這副擔子,能躲起來的時候就儘量躲,哪裡想過實踐聖人之道。”

“漢民還是要多讀書,尤其是要多讀聖人的典籍,他們英明睿智、高瞻遠矚,讀懂了聖人的道理,做人做事就會少出錯,”洪承疇大笑了起來,然後拉著李榆坐下,收起笑容說道,“其實你能有自知之明,懂得順其自然的道理,這也很了不起,這麼簡單的道理又有多少人明白,如今天下咋變,就有人跳出來了,或求稱王稱霸、或求榮華富貴,野心勃勃猖狂妄為,我看他們是在找死,漢民,我要你向我保證,絕對要忠於大明,不管大明發生什麼,任何人向你挑撥利誘,你也不能有異心,這對你還有你的豐州至關重要!”

“大人,我保證絕不對大明有異心,豐州要想生存,任何時候都要緊緊抱住大明這棵大樹不放。”李榆起身鄭重承諾。

“漢民,杜帥他們答應幫助你了?”洪承疇聽了一會兒,漫不經心地問了一句,李榆心裡一驚張口想解釋,洪承疇擺手說道“漢民什麼也不用說,杜帥他們想做什麼我心裡明白,無非就是討厭我們這些文臣,以為他們才能救西北人,我也相信他們確實愛自己的家鄉,可我從來不信任他們,因為在他們心裡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家族榮耀,而不是西北百姓,漢民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李榆點頭說道“大帥他們也沒有其他意思,隻是想幫我豐州一把,給西北的老百姓留一條後路。”

“他們恐怕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吧,我也想給西北的老百姓留條後路呀!漢民,你的運氣一向不錯嘛,我幫你去把襖兒都司的夷人都趕走,咱們奪回河套的土地,把沒有土地的老百姓遷移過去,重建察罕腦兒衛,‘黃河百害,唯套一富’,那裡的黑土地可比延綏的黃沙地好太多了!”洪承疇大笑著拍拍李榆的肩膀。

李榆第二天一早就告彆洪承疇、李卑,沿長城一路向西,過黃河進入山西,到了山西鎮的偏頭關附近時,接到駐守官軍轉來的寧武關山西總兵府軍報,軍報中說賊人大軍在保德、河曲一帶雲集,命令各地駐軍嚴加防範,同時要求守軍一旦見到援剿副將,就通知他立刻趕到寧武關。李榆望著偏頭關一聲長歎,出了關就是他的老窩豐州,可他連出關看一眼的時間都沒有。

掌管西哨的烏爾登提前得到消息,已連夜入關等候李榆,他送來二百騎兵和三百匹馬,以補充戰損,傷員也要接回去——這次傷員運氣好,大多是摔傷、砸傷,挨了刀矛受傷的不多,隻死了四十多個,其他人僥幸能活著回家了。

“大統領如果不能在此停留,是否寫封信給蠻漢山大營?”烏爾登簡短介紹了一下豐州的情況後問道。

“算了,還是讓大統領府的人放手乾吧,我不插手政務。”李榆搖搖頭,想了一會兒,還是給烏蘭寫了封報平安的信,順便把一堆孩子用的東西交給烏爾登帶回去,其中有曹文詔送的兩隻銀鎖、杜文煥送的兩隻小銅喇叭,還有大嫂、二嫂為孩子趕做的衣帽鞋襪。

告彆了烏爾登,李榆率軍沿內長城一路急行軍到了寧武關——明廷為加強北方的防禦,設置了內外兩道長城防線,山西境內的寧武關與偏頭關、雁門關一起號稱內長城的“外三關”,北直隸境內的居庸關、倒馬關和紫荊關則被稱為內長城的“內三關”,寧武關北連大同,南蔽晉中,是越過內長城南下的咽喉之地,山西總兵駐鎮此地,同時設有協守總兵駐守此關,李榆一到城下就遇見寧武關總兵孫顯祖帶著一大幫人出城前來迎接,白安、虎大威、猛如虎、周遇吉等留在石樓的部下居然也混在其中。

情況緊急,孫顯祖與李榆寒暄幾句,就邀請李榆進城到山西總兵府議事,走在路上,李榆小聲問白安、周遇吉“你們不留在石樓,都跑這裡乾什麼來了,點燈子那幫人去哪兒了?”

白安歎了口氣沒答話,周遇吉低著頭說道“張先生就在總兵府等你呢,你去問他吧。”

總兵府大堂裡,張道浚拉著李榆就往總兵的帥椅上按,李榆一把掙開他“子玄兄,你先彆忙,先說清楚怎麼回事。”

“漢民,你已經是署理山西總兵了,朝廷的旨意已經到了太原,愚兄得向你賀喜了。”

“我怎麼覺得像是個套,不行,你必須給我說清楚。”

李榆這次白撿了個便宜,延綏流賊東侵,山西軍兵敗,王國梁被革職議罪,朝廷居然找不到人願意接替王國梁——宣大三鎮風險太大了,簡直是巡撫、總兵們的死地,誰去誰倒黴,平時到內閣、兵部跑官的人倒是很多,可事到臨頭全都往後縮,打死也不去山西,皇上為這事拍了桌子,內閣為這件事也傷了腦筋,兵部尚書梁廷棟被逼急了,把李榆推了出來,這家夥不老實拔腿就跑到延綏,山西出了事就得他兜著,閣臣們對這個建議一致讚成,援剿副將確實太散漫,不能慣著他,延綏剿賊的戰功以後再說,給他點盼頭也不錯,山西總兵當然輪不到李榆,就先署理著吧,活乾完再給點好處打發他走人,內閣打的小算盤連皇帝都不滿意,人家李副將也不是到陝西旅遊去了,那是去流血打仗啊,當皇帝還是要厚道些,於是朝廷下旨,委李榆以援剿副將職署理山西總兵,並賜白銀五十兩,銀牌兩百麵。

李榆冷笑了一聲,扭頭問孫顯祖“孫總兵,你先談談賊情如何?”

“李帥……”孫顯祖一張口,李榆就擺手製止,孫顯祖隻好換個稱呼“李大人,情況十分危急,此次流賊王嘉胤東侵非比以往偷偷摸摸,而是數萬人大張旗鼓過河,攻占保德州及河曲縣城,如今賊勢猖獗,投賊之盜匪、流民無數,而我山西軍河曲一戰,一萬官兵兵潰,精銳皆已喪儘,所餘官兵守城尚顯不足,剿賊更是無從談起,如今隻能指望大人的鐵騎了。”

“流賊的兵力如何?”李榆皺皺眉繼續問。

“府穀賊王嘉胤所部不下三萬,拿下保德、河曲城後,即開倉放糧邀買人心,山西大旱流民眾多,附賊者絡繹不絕,府穀賊因此實力大增,而河西流賊見其成勢,也紛紛過河投靠,估計約有二十萬之眾了。”孫顯祖越說越絕望。

“流賊有二十萬人,官軍卻守城尚顯不足,好威風的署理總兵啊!”李榆對張道浚一陣冷笑,隨後大聲叫道“我可以去剿賊,那麼兵何在、糧餉何在?你打算讓我把三千豐州兵都拚光嗎?這個署理總兵誰想當誰當,休想拿我頂缸。”

“山西的武官就你一個是都督僉事,你不乾誰乾?難道你要抗旨嗎?”張道浚有點發火了。

“朝廷一毛不拔,打個屁仗,老子就抗旨回家了,我倒要看看朝廷敢不敢到豐州找我的麻煩。”李榆拍桌子叫起來。

張道浚氣得跳起來,指著李榆的鼻子大喊“李漢民,沒想到你如此絕情絕義,宋大人會被你害死的,你想讓宋大人步耿如杞的後塵,被推到西市斬首嗎?你這忘恩負義的東西。”


最新小说: 關於男配變成男主這件事 惡毒女修太誘,四個絕色道侶搶 長生獵戶,從趕山開始 阿克薩大洪水 陰差陽錯,我成了少爺的貼身女仆 仙破天穹 泥土 半夜和女鬼搶影子,她紅溫了 開局茅屋:我的宗門全無敵 今天也在努力做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