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朔風疾!
平民黨的風光很快過去,老實說如果沒有事先彩排,以及全武行討價還價,這群粗人也很難搞出像樣的議案,下麵就輪到自由黨表演了,構思精妙的議案隨之而出,贏得議事官和陪議官們的不住喝彩,平民黨隻能閉上嘴鼓掌。
自由黨提出白銀議案,他們認為發行大銀幣吃虧了,明國的白銀日漸短缺,雜銀越來越多,庫銀也守不住含銀九成的成色,豐州九三成色九錢四分重的當一兩銀幣在關內溢水到一兩三、四錢雜銀,好處都讓奸商賺走了,所以豐州當一兩和當五錢的兩種銀幣應停止發行,以後統一壓鑄九五成色七錢二分的銀幣,豐州銀幣成色高、分量足而且做工精美,一枚銀幣可當一兩雜銀用,足以把明國的爛銀趕出市場。另外還要把各銀鈔行的現銀收入豐州銀庫,統一支付給等價的銀鈔,如此一來銀鈔局的庫銀多了,銀鈔的信用更加牢固,也許十年之後,全天下都在用我們的銀鈔,那時可就發大財了。控製著豐州、東勝和歸化三大銀鈔行的沈守廉、孫庭耀、李建極當即表示支持,其他銀鈔行老板也馬上跟進,這個議案隨即鼓掌通過——大統領府官員們有點泛酸,銀鈔局的否決權保住了,但股份被稀釋到一成多一點,被晉商、秦商遠遠甩在後麵,銀鈔局落到商人手中,對他們而言不過是把銀子從左手換到右手,隨手就把大統領府想乾卻一直不敢乾的事辦成了。
自由黨又提出債票議案,豐州的商稅並不低,貨物出廠有什一稅,出售有三十取一市稅,出入邊境還有關鈔稅,有些高得離譜,比如絲綢、燒酒的入關稅和糧食、布匹的出關稅,幾乎與貨物價值相當,再加稅等於是涸澤而漁,不如發債票籌集財用,從中還可以抽稅,這又是一大筆財源啊——商人們在變相抓權,但豐州還無法拒絕,沒錢就是命苦啊!
李榆聽得津津有味,冥思苦想的事輕鬆解決,群策群力就是比孤家寡人好,他與李富貴、鄂爾泰、李槐低語了幾句,站起來宣布今天通過的幾個議案一概核準,立即頒布通行。
自由黨又提出長遠規劃,除了繼續保持與金國通商外,還應當疏通喀爾喀、西蒙古的商路,把豐州的貨賣出去,他們的錢賺回來,誰敢不自由貿易,就讓天下無敵的豐州軍教訓他們,在穩定住東、西、北三個方向後,再入關向南打出一條溝通湖廣、南直隸的商路,如此一來豐州農牧工商並進將成為現實。
劉之綸再有涵養也聽不下去了,拍案怒斥自由黨是一群唯利是圖的敗類,範永鬥馬上嬉皮笑臉回應,豐州軍南下是去打流寇,難道這也有錯?明軍是我們的好朋友,用不著打仗,說著還故意摟住sx軍商頭目孫顯祖,劉之綸氣得說不出話。
“諸位,我提議出兵sx土賊、爛兵快害得sx人活不下去了,”王重新看了一眼李建極,站起來對張道浚大聲說道,“張大人,請你告訴大家,我們的老家究竟發生了什麼。”
“他們不是人,是畜生,上天也要懲罰他們。”陪議席中的張道浚站起來,紅著眼圈訴說家鄉百姓的苦難——sx連年大旱民不聊生,朝廷不僅不放糧救濟,反而催收稅賦、加派,以致遍地流民餓殍千裡,流寇、土賊趁勢而起,聚集暴民荼毒鄉裡,燒殺擄掠無惡不作,而朝廷官軍剿賊不力,反而趁火打劫,其惡行與賊無異,作惡多端者尤以左良玉、鄧玘兩部為甚,不僅殺人搶劫,甚至公然搶良家為營妓,sx百姓每日都在水深火熱中掙紮。
議事廳沸騰了,議事官、陪議官們義憤填膺地站起來,一遍又一遍地高呼“出兵sx劉之綸卻捂著頭坐下,痛苦地流下眼淚。
“謝謝諸位!sx有的是好男兒,我們自己救自己,”王重新轉身麵對李榆,鄭重地說道,“大統領,出兵sx吧,隻要出動三千精銳就行,到了sx有的是青壯投軍,我和鄉黨們商量好了,用我們的產業作抵押向債票處請求發十萬兩的債票,全部用作出兵軍費。”
“這筆債sx人一起還,軍費不是問題,我們有的是辦法,絕不會讓自己的軍隊受苦挨餓,”張道浚擺擺手,咬牙切齒地大聲向眾人說道,“皇上無力保護自己的臣民,也不能管住自己的走狗欺壓臣民,從今以後sx拒絕向朝廷繳稅,sx人將用自己的錢保衛自己。”
“我知道你們說的是實話,可這樣大明就真的要毀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大明老百姓會更苦,”劉之綸痛苦地站起來,指著眾人怒喝,“你們口口聲聲稱自己是皇上的臣民,就不能多給一點時間嗎?皇上也難啊!”
“我們不是大明皇帝的臣民,”那木兒搖搖頭,走到龍華民、湯若望、高一誌的麵前問道,“古喀裡斯各個城邦自治為國,以賢良問國事,選賢能為執政,國人都是城邦平等的人民,是這樣的嗎?”
高一誌點頭答道“確有其事,先賢亞裡士多德對此曾有論述,他認為每個人都同樣希望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個人能力畢竟有限,所以人們會認同並且組成共同生活的集體,這個集體有義務讓成員過上美好生活,而所有的成員也必須忠實履行公務並且不惜流血保衛集體,這個集體就是自治城邦,也可以說是一個國家,這位先賢還認為最優良的製度應該是英明的君主處理國政,而賢明的智者組成議會製訂律法。”
“如果這個國家不能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並且殘害人民,那麼人民是否有權不認同這個國家,並拒絕向她效忠?或者說是否有人可以憑借血緣或暴力天然地享有對他人的權利?”那木兒繼續問。
“在我看來,任何人都無權強製他人效忠,所有的人都是耶和華的子民,對天主的忠誠才是唯一的,國家、君主如果想取得他人的效忠,隻能通過契約來實現,也就是必須做出並履行值得他人效忠的承諾。”龍華民想了想答道。
那木兒點點頭,又走到大法司斷事劉天任麵前問道“劉斷事,您斷案無數,對契約再熟悉不過,如果立約人一方違反約定,甚至撕毀契約,那麼他是否有權強迫另一方繼續履行契約?”
“隻有惡棍才乾得出這種事。”劉天任淡淡回答。
那木兒向雲榮點點頭,雲榮起身說道“豐州是什麼?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無論用明國藩屬、獨立國家或者大部落都難以定義,唯有用泰西的自治城邦才好解釋,明國所掌控的乃是天下,與我們的關係就如同喀裡斯與各個城邦一樣,所以我們也是一個國家,一個基於全體國民認同而建立的自治國家,我們尊奉大明為宗主,但絕不表示我們是明國的一部分,豐州人也絕不是明國皇帝的臣民。”
“那麼豐州人又是什麼?”雲榮回頭看了一眼李榆,李榆朝他隨便擺擺手,雲榮加重語氣繼續說道,“豐州沒有帝王,也沒有奴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為豐州效力,先賢們說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所以豐州人不是臣民、也不應該是百姓,而應該是——公民。”
全場一片寂靜,所有的人都在回味雲榮的話,思考其中的道理,這時已經是夜裡了,李榆起身表示同意出兵sx隨即宣布散會——可憐的議長老達布幾乎沒聽懂多少事,趴在桌案上睡著了。廣場上的人還沒有散去,忠誠的老豐州人像以往開公議大會一樣,舉著火把還在等待他們的領袖,看見李榆走出來,馬上有人激動地大喊“豐州萬歲”、“大統領萬歲”。
這就是我們的公民,忠誠、勤勞、勇敢,是他們創建了“自由、平等、仁愛”的豐州,為他們驕傲吧——李榆脫口而出向豐州人喊道“自由萬歲”、“公民萬歲”,呼喊聲響徹夜空。
“我明白了,老百姓終究還是看官府臉色活命的奴才,隻有公民才能挺直腰杆做人,把我們的黨改成‘公民黨’,《民報》也改成《公民報》,惡棍最怕的就是公民,自由萬歲、公民萬歲!”王昉突然醒悟過來,興奮地手舞足蹈。
正月十五過後,豐州的客人們陸續告辭離開,龍華民、湯若望急著趕回京師處理教務,留下高一誌、韓霖修建教堂和籌辦西教學堂;周愕被任命為自由黨大明支部的總召集人,擔負起在關內發展黨組織的重大使命,帶領他的商人同誌們豪情十足地踏上回家的路;白顯誌受命援剿sx土寇,從營兵裡抽調少數軍官,再招募三千各府衛的老兵,大多數是sx人,攜帶大量的戰馬和武器入關趕往平陽,張道浚被委任為監督軍務,張國基、孫顯祖被委任為讚畫軍務,也一同入關,這支軍隊以後將成為豐州在sx最重要的武力。
穩定住內部,李榆把眼光投向宣府邊外,這塊地盤不拿下來始終是個心病,但嶽托那夥人在那兒,他還真不好撕破臉皮,最好能有個合適的借口——劉興祚派人和俄木倫密談過,許諾俄木倫的叛逆罪,將其部眾編入衛所,發給土地、草場和牲畜,有心把這個倒黴蛋拉過來,但俄木倫嘴硬,堅持保留自己的部落,還要求把歸化以北到大青山的草場劃給他住牧,雙方的條件牛頭不對馬嘴根本談不攏。李榆還在頭疼的時候,張世安跑來了——他的提塘司在這次改製中被劃入大統領府,直接受大統領府差遣。
“大統領,那個南褚肯定是個奸細,這家夥還想偷蘇泰哈屯的東西,這回總算拿到贓物,我把他抓起來了。”張世安見麵就把一方大印擺到李榆桌案上,得意地對李榆說道,“這就是他要偷的東西,還是金國汗派他來偷得。”
金國來的人都要受提塘司甄彆和監視,常書、南褚到了歸化就被盯上了,常書不是當細作的料誰都看得出來,他成天泡在宣教司讀書,還到處嚷嚷再也不向金國報告豐州的事了,免得大金國的人都以為他在胡說八道,這種人提塘司反而要保護——張世安為此還提醒過劉之綸,如果常書有個意外,在盛京的範二喜那幫人也得出事,到時候大明對金國就是兩眼一抹黑,劉之綸被嚇住了,從此打消了把常書綁赴京師的念頭。南褚卻讓人不放心,這家夥總跟在他姐姐屁股後麵,其他事也懶得做,還乾過幾次在家裡翻箱倒櫃的事,孔果爾回家撞見過一次,氣得把舅舅大罵一頓。
“一塊破石頭罷了,馬上還給蘇泰,人也馬上放了。”李榆拿起大印瞟了幾眼,隨手又推給張世安——蘇泰向李榆炫耀過這東西,還說是鎮國之寶,傳說有隻羊在山上不吃草,刨了三天三夜才把這個寶貝刨出來,一般人還不給他看呢。
張世安使勁搖著頭“不還,聽說這就是失傳已久的傳國玉璽,誰得了它就能得天下,要不金國汗也不會派人來偷。”
“扯淡,這就是一隻瘋羊刨出來的破石頭,拿出去都是個笑話,”李榆不耐煩地擺擺手,眼珠一轉又說道,“把這塊破石頭和南褚看住,都不準出歸化,說不定還有大用場。”
歸化遲遲沒動靜,楊嗣昌等不及了,派人通知李榆到陽和商議軍務,大統領府的官員嚇了一跳,調動大批提塘潛入歸化,直到認為萬無一失,才同意飛虎騎全體出動護送李榆進陽和。陽和城裡其實什麼事都沒發生,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sx副總兵虎大威已經提前到達,這三個人中除了楊國柱從遼西調任,以前沒打過交道,另外兩人都是老熟人,虎大威見到李榆就是一個熊抱。
“老虎頭,你升官了,猛如虎怎麼樣?”李榆掙脫虎大威問道。
“就許你升官,彆人乾瞪眼?猛如虎也升副總兵了,吳牲大人就看我們兩個順眼,總兵王忠也得靠邊站。”虎大威有些得意答道。
“臭小子,為了你的事,總督大人把我們三個都抓來了,商議完軍務要他請客吃飯,一定去最好的酒樓,這家夥比我們都有錢。”王樸拽著李榆進了總督府。
楊嗣昌正在大堂等著,陰沉著臉告訴他們,去年末朝廷逮陳奇瑜下獄,改由洪承疇總督北方五省軍務,但賊勢依然不減,今年正月,流賊攻破鳳陽,燒了大明祖陵,氣焰異常囂張,皇上悲憤、朝野震驚,大明內憂外患已到極致,宣大四鎮要爭口氣打場勝仗,讓朝廷揚眉吐氣一把。
“李總兵,你口口聲聲說要拿下宣府邊外,現在已進入春二月,為何還無任何舉動。”楊嗣昌盯著李榆問道。
“末將雖有心奪取宣府邊外,但歸化至今冰雪未化,春耕還沒開始,哪敢輕易出兵,末將以為還是緩一會兒,從歸化到閃電河數百裡的路程,金軍若是以重兵反撲,歸化軍缺糧缺餉也守不住啊,最好八月秋收以後再動手,那時臨近冬天,金軍來不及征調糧草、集結兵力,有一個冬天做準備,也許我們能夠守住宣府邊外。”李榆展開了地圖,向楊嗣昌解釋說,拿下宣府邊外不難,難在金軍起大兵來攻,那時歸化軍無糧草供給隻能退守,而宣府邊外可做防禦支撐的隻有獨石口堡,所以想保住宣府邊外就必須向獨石口大量增兵,同時還要儲備大量的糧草、軍械,李榆指著地圖問宣府總兵楊國柱,“楊帥,獨石口是宣府鎮的防區,你能抽調多少兵力和糧草到獨石口。”
“塞外邊牆已形同虛設,銃炮數十年未換,邊牆也大片坍塌,守軍更是寥寥無幾,宣府鎮無力守住獨石口,”楊國柱回答很乾脆,還不禁大發牢騷,“獨石口離宣化也有上百裡,孤懸塞外難以補給,遇到戰時如何救援?還不如交給李帥駐守。”
“我也沒辦法,大同軍怎麼回事李帥最清楚。”王樸迎著李榆的目光笑起來,李榆的臉紅了,大同軍已被他打爛,剩下的精銳還在包克圖乾活呢。
“彆打sx鎮的主意,我們剿賊還要仰仗你李帥呢。”虎大威也笑著說道。
楊嗣昌鐵青著臉,很久未說話——李榆雖然有推脫的意思,但說的也是實話,歸化軍戰力不弱,卻得不到朝廷的糧餉,隻能靠種地、放牧、做生意維持,確實難以遠途作戰,他無奈地揮手示意這四個軍頭趕緊滾蛋。
“大人,宣府巡撫來報,邊外的俄木倫又派人要求開放張家口馬市,是準還是不準?”書吏悄悄進來稟報。
“互市通商有利雙方,戰馬正是官軍急需,準了!”楊嗣昌擺手答道,他絕沒想到正是這句話,逼得李榆不得不動手了。